張紅禹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龍渠鄉畜牧獸醫站 734000)
牧草是奶牛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飼料來源之一。根據形態可將其分為新鮮牧草和青干草。新鮮牧草含有更高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更易消化吸收。青干草的營養配比更均勻合理,粗纖維含量較高,木質化水平低。新鮮牧草和青干草應合理搭配飼喂,全面提高奶牛生產性能,改善健康狀況。另外,不同階段采收的牧草對奶牛消化吸收及泌乳性能有直接影響。因此,養殖人員應及時采收成熟牧草。采收后的加工處理可延長牧草的貯藏時間,保證牧草品質。飼喂牧草除影響奶牛生產性能外,其含有的粗纖維還能有效調節牛胃酸堿度,刺激瘤胃發育。其次,新鮮牧草的能量低,水分高,單獨飼喂會造成營養不足。因此,應適當補充精飼料,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現象。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質量好、價格低的奶制品需求量逐漸加大。在保證奶制品質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成為相關人員面臨的首要難題。日糧中精粗飼料的應用成為解決該難題的關鍵。精飼料營養價值高,但價格昂貴。粗飼料相對價值低,為科學合理應用優質粗飼料,本文主要介紹優質牧草的采收處理、營養價值及其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根據養殖場當地氣候和土壤環境選擇適合的牧草種類進行種植。對種植面積低、土壤肥沃的地區可以選擇種植一年生的優質牧草。對種植面積較大的養殖場可以選擇多年生牧草進行種植。
另外,不同季節種植的牧草種類不同。春季一般種植青貯玉米、甜菜等牧草,保證奶牛夏季和秋季采食。秋末冬初一般種植黑麥,為次年春季提供牧草。不同季節種植不同種類的牧草,可滿足一年四季奶牛對牧草的需求[1]。除單獨種植牧草外,還可將牧草與糧食進行套種,充分利用土壤資源。糧食產量較低的地區可以通過種植多年生牧草,節約人力、物力,充分利用耕地優勢獲取優質牧草,從而為奶牛提供充足的飼草,提高經濟效益。
牧草采收的時間會直接影響奶牛對牧草的消化率。新鮮牧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低,因此,可飼喂性高。干草成熟后由于纖維含量升高,蛋白質和可消化干物質含量降低,飼喂價值降低。收割時間晚于早花期,會導致奶牛采食量下降。另外,隨著牧草成熟度的增加,牧草維生素含量下降,營養成分下降。
牧草收割后在莖稈堅韌,葉子沒有掉落時進行堆壟。該過程應注意草堆表面蓬松,利于空氣流通,防止牧草濕度過大造成腐爛。牧草經曬制處理可保證牧草顏色鮮綠,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2]。除自然晾曬外,還可使用化學干燥劑和防腐劑對新鮮牧草進行曬制處理,減少處理時間。收割牧草時,通過在其表面噴灑化學干燥劑,破壞莖桿蠟質層,使水分快速揮發,降低曬制時間。
除曬制處理外,還需對牧草進行粉碎處理。奶牛在采食過程中會分泌大量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3]。牧草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與唾液混合充分后進入瘤胃。較粗的牧草會以團狀形式反芻到嘴里,再經過仔細咀嚼后進入瘤胃。牧草中含有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在瘤胃內可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糖類,更好地被機體吸收利用。因此,為提高牧草的消化利用,需對牧草進行粉碎處理,但不應粉碎過細。
牧草作為粗飼料的一種,具有體積大、成本較低、纖維含量高,能量低、適口性好等特點,可影響奶牛的采食量及消化速度,刺激奶牛反芻。另外,優質牧草中含有的粗蛋白質容易被消化吸收。常見優質牧草為紫花苜蓿和燕麥草等。
紫花苜蓿蛋白質含量高,通常為12%~18%,葉片蛋白質含量最高。紫花苜蓿蛋白質種類豐富齊全,其氨基酸組成配比均衡,營養價值較高,且粗蛋白降解率高,可顯著提高奶牛飼料轉化率及生產性能。紫花苜蓿中含有10 多種氨基酸,其中60%左右為游離氨基酸,40%左右為肽、嘌呤、嘧啶等。青貯過程中,苜蓿含有的蛋白質會被大量分解為氨基酸,其中非蛋白氮含量高達50%。另外,紫花苜蓿出纖維含量較高,可為奶牛正常生長發育及生產提供充足能量。其次,紫花苜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E、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K、β-胡蘿卜素和葉酸、鐵、錳含量較高,鈣磷比約為2:1。紫花苜蓿中含有苜蓿黃酮、皂苷、多糖及其他促生長因子,可促進奶牛免疫器官發育,提高機體抵抗力。
燕麥草作為禾本科目草產量較高,品質優良,是我國奶牛主要的飼料來源。燕麥干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9%,且含有10種必需氨基酸。燕麥甘干草中含有大量中性和酸性洗滌纖維,木質素含量少,半纖維素含量高,更易消化。燕麥籽中含有β-葡聚糖,可有效提高奶牛機體抵抗力。
奶牛獨特的生理特點和消化功能決定其應以粗飼料為主要日糧。飼喂粗飼料可以刺激奶牛瘤胃收縮,促進瘤胃內微生物繁殖,維持瘤胃正常酸堿度。另外,飼喂粗飼料還可刺激奶牛反芻,分泌大量唾液。日糧中牧草比例降低會造成奶牛乳脂含量低。日常飼喂過程中應根據奶牛不同的泌乳階段適當調整牧草比例。干奶期牧草占比為30%左右。泌乳早期的奶牛可大量飼喂優質牧草[4]。另外,牧草在瘤胃內經微生物發酵可產生大量的維生素和揮發性脂肪酸。這些營養物質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乳房,形成牛奶,提高乳脂率。一旦奶牛飼喂的牧草含量較低,會影響胃腸的正常消化吸收,造成體內代謝產物堆積,增加肝腎負擔,對奶牛健康十分不利。
飼喂牧草首先應注意牧草中是否含有雜質,如鐵釘、鐵絲、繩子等。清除牧草中的雜質,以免奶牛出現誤食現象。另外,還需嚴格查看牧草是否變質,出現霉變現象,避免奶牛食用變質牧草,影響機體健康,降低泌乳性能[5]。其次,飼喂牧草時還應注意精料飼喂量,保證精粗飼料合理搭配,避免營養不均衡。牧草的食用需嚴格控制飼喂量,一旦出現瘤胃膨脹現象,應及時采取治療,防止奶牛因過度膨脹而死亡。
2 周齡的犢??娠曃股倭康能俎8刹荨kS著奶牛年齡增加,可逐增加牧草飼喂量。新鮮苜蓿應加工成干草,降低水分,避免高水分苜蓿影響奶牛采食量。
3~12 月齡的奶??娠曃管俎2?、三葉草等。前期主要以青干草飼喂為主,同時搭配新鮮牧草,干物質采食量為5~8kg[6]。
12~18 月齡的奶牛以新鮮牧草為主,同時搭配少量青干草。干物質采食量可達到8~12kg。
19~24 月齡的奶牛飼喂水分含量較低的青干草,干物質采食量為15kg 左右。
泌乳早期,奶牛對營養需求較高,可飼喂優質牧草,同時搭配一定量的濃縮飼料,滿足高營養需求,維持奶牛高產。該期間干物質進食量為20kg。
泌乳中后期產奶量下降,對營養的需求也隨之下降,可飼喂低質量苜蓿草。
奶牛日糧中精料占比較高可導致奶牛出現代謝性疾病。飼喂過多精料可導致奶牛代謝障礙,牛奶乳脂率下降,飼養成本上升。一旦精料占比超過50%,奶牛瘤胃內容物發酵被抑制,蛋白質代謝紊亂,牛奶乳脂率降低0.2%左右。飼喂牧草可降低瘤胃氨、氮濃度,提高微生物對氨的利用率。另外,飼喂牧草可提高瘤胃內乙酸含量,調節瘤胃酸堿度[7]。其次,飼喂優質牧草可增加奶牛的飽腹感,促進瘤胃蠕動,保證胃腸道正常功能,可增加瘤胃面積,提高采食量。常見的紫花苜??娠@著提高奶牛生產性能和瘤胃蛋白質合成能力,增強機體抵抗力。燕麥干草可增加奶牛瘤胃內纖維分解菌數量,有利于瘤胃內環境穩態的維持。
優質牧草是奶牛重要的營養來源,與秸稈相比,優質牧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且適口性好,經濟安全、環保。通常豆科干草蛋白質含量高達15%以上。飼喂牧草可提高牛奶中的脂肪含量。牧草中的粗纖維可直接影響牛奶中的脂肪含量。由于粗纖維在瘤胃內會被大量微生物發酵,產生乙酸,促進乳脂形成。因此,在奶牛飼養過程中,不可過量飼喂精飼料,應注意精粗飼料比例,保證牛奶品質,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
另外,牧草還可影響奶牛產奶量。其中,干物質攝入量、粗飼料品種和質量對奶牛產奶量影響巨大[8]。品質好、適口性佳的牧草可提高奶牛食欲,增加采食量,降低粗料比例。在降低精飼料使用量的同時還可提高奶牛能量攝入,增加產奶量,提高牛奶品質,延長產奶高峰期持續時間,提高對其他粗飼料的利用率,保證奶牛穩產、高產。
同時,紫花苜蓿中含有大量維生素E,可有效阻止牛奶中芳香味物質氧化,使鮮牛奶的香味更持久。
使用優質牧草還可提高飼料相對價值。研究發現,使用23%的苜蓿顆粒代替部分飼料,可有效降低奶牛咀嚼時間,提高蛋白質降解率和飼料相對價值。
綜上所述,牧草作為優質的飼料來源,在奶牛養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選擇種植適合的牧草種類。根據當地氣候和季節種植不同品種的牧草,滿足奶牛對不同種類牧草的需求。飼養人員應熟練掌握各類牧草營養特點及奶牛的代謝水平。根據奶牛不同生理階段飼喂適宜的牧草,保證奶牛營養攝入均衡,促進奶牛瘤胃發育,提高其泌乳性能和機體健康,防止飼喂不當造成奶牛中毒。另外,由于牧草成本較低,合理使用牧草替代精飼料可降低養殖成本,提高奶牛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