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穎 翟偉 王秀東 章沙沙 曹凱捷 郭興 郭微
(1,盤錦檢驗檢測中心 124000;2,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24000)
由于布魯氏桿菌病具有較強的傳染力,在畜牧養殖業中傳染性會大大提高,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對已感染布魯氏菌病的牛羊進行防治,導致布魯氏菌病在養殖業中進一步蔓延,嚴重影響牛羊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最為重要的是由于布魯氏菌病屬于人畜共患病,一旦通過牛羊等家畜傳染人,會對人身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做好牛羊布魯氏桿菌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雖然人們對牛羊畜牧業中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控意識逐漸提高,但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和漏洞。為了有效地控制牛羊養殖業中布魯氏桿菌病的流行和傳播,積極解決牛羊布魯氏桿菌病防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顯得最為重要[1]。
牛羊布魯氏菌病是由一種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烈性傳染病,傳播性強,感染性高,接觸人群均易感。布魯氏菌病四季均可感染,春季和夏季初多發,農區發病率高于城市。牛羊布魯氏菌病在養殖業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若飼養中的牛羊等牲畜感染布魯氏桿菌病,不僅畜牧群中存在交叉感染,還會通過接觸性、呼吸道等途徑傳染給人,感染后可出現發熱、乏力、頭痛等臨床癥狀,嚴重者可出現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并發癥。在牛羊等養殖業中,羊為布魯氏菌病的主要傳染源,尤其直接接觸母羊娩出的羔羊感染布魯氏桿菌病的風險最高,其次,在養殖過程中如不進行正確防護,飼喂、擠奶或接觸羊毛發,以及屠宰過程中接觸生羊肉均可感染布魯氏菌病[2]。
首先,在當今現有防治措施中,牛羊布魯氏菌病的檢疫工作制度并不完善,并且在市場交易流通過程中未嚴格按照防治工作要求進行,導致了在牛羊養殖業出現布魯氏菌病大流行的現象,甚至在交易市場上可以見到患病牛羊肉,這些原因均可導致布魯氏菌病人畜共患的概率大大增加。其次,相關動物疫病檢疫機構未能充分有效的實施防治工作制度,對養殖業及市場監管不徹底,檢疫工作未能按時有效地進行,這也是導致布魯氏菌病患病概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根據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對動物疫病二級地區執行強制性免疫。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養殖戶對執行強制性免疫的意識逐漸增強,積極進行牛羊布魯氏菌病的防治工作,但仍有免疫無效的情況發生。多重因素均可引起強制免疫無效,但經過隨訪調查得知,大部分原因是在執行強制免疫時未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
(1)在飼養過程中,未按要求時間進行免疫接種及強化針的補種。
(2)免疫中疫苗用量未按照要求注射。
(3)在免疫階段未按照要求隨意使用引起疫苗效果的藥物。
(4)利用注射免疫的方式對已妊娠的母畜進行免疫接種。
(5)在采用口服免疫方法時未按體重進行區分,大、小型體重均采用飲用疫苗混合液方式進行免疫等。
以上這些不正確的免疫方法均可導致牛羊群體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無效。
為有效防止牛羊布魯氏菌病的大流行,需要制定全年牛羊群體布魯氏菌病監測的工作計劃,并且在出現布魯氏菌病病例時及時對新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樣品檢測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此次布魯氏菌病發病及流行情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但由于環境或條件等原因,很多疫病防治機構未對本區域內的養殖業進行全年完整的牛羊布魯氏菌病監測或監測工作不夠全面,未按科學的流行病學抽樣方式對本區域內全部養殖業進行抽樣,以至于得出的檢測結果不能有效的反映本區域布魯氏菌病防治情況;其次,一些地區由于人員技術欠缺,在檢測實驗過程中存在交叉污染,使檢測結果不準確,導致很難準確的得出此次牛羊布魯氏菌病的發病率;另外,一些地區由于經濟水平較低,相關部門對牛羊布魯氏菌病監測及檢測工作撥放資金不足,致使監測工作不能在全區域開展,檢測結果不能反映本區域所有養殖業的布魯氏菌發病情況,流行病學調查不全面[3]。
在牛羊養殖過程中,一小部分是大型牛羊養殖場,大多是城鎮鄉村的小型散養個體戶,這些小個體養殖戶由于對布魯氏菌病的防治意識不足及專業知識經驗缺乏,在出現病例后不能及時的發現并采取相關措施阻止其擴散蔓延,導致病情大面積流行。此外,由于牛羊自身成本較高,為減少經濟損失,許多個體養殖業在發現牛羊布魯氏桿菌病例時不舍得將其進行無害化處理,甚至為了減小個人損失,向上級部門上報患病牛羊數量時,瞞報實際已患布魯氏桿菌病牛羊的數量,繼續將已病牛羊賣給小商小販賺取利益,這些原因均可大大增加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傳染率。
養殖戶在牛羊飼養過程中需完善布魯氏桿菌病的檢疫工作制度,以保證布魯氏桿菌病防治的有效性[4]。
(1)養殖戶在新進牛羊時,為降低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發病率,一定要確保完成檢疫工作后再入圈,且在入圈后勤觀察并做好分圈隔離養殖處理。
(2)養殖戶在引進種牛羊過程中,為降低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發病率,注意運輸中的防疫,在運輸過程中避免與病畜直接接觸,由于參與運輸的司機等及運送車輛會和許多養殖戶接觸,為減少交叉污染,務必要做好消毒滅菌工作。
(3)養殖戶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根據每年制定的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監測計劃對本戶進行常規的檢疫監控工作,排除致病病原菌存在的隱患。
(4)養殖戶杜絕引進高風險地區的牛羊,當需從跨省、市等遠距離引進牛羊時,必須對新引進的牛羊進行布魯氏桿菌病篩查檢測工作,如發現有免疫效果低下的牛羊要及時進行補免工作。
為使養牛羊養殖業布魯氏菌病得到有效控制,牛羊群體的免疫工作一定要有效徹底,養殖戶必須嚴格遵照國家要求的相關防疫制度,切勿不按規定進行飼養,并在規定時間內給牛羊群體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時首先要建立唯一性檔案,并在檔案卡中詳細記錄接種時間等信息。注意接種劑量、接種時間及接種注意事項。在給成年母牛接種疫苗時需選擇A19 減毒的活疫苗,疫苗用量為5 劑/頭;在給成年母羊接種疫苗時需選擇M5減毒的活疫苗,疫苗用量為1 劑/只;在給牛犢和羔羊進行接種時,首次接種時間與二次接種時間間隔30d;在給牛羊接種疫苗的前后3d 不能使用消炎抗生素類藥物,在接種疫苗后,應盡量不使用牛羊圈內酒精等消毒劑,防止使用的藥物或消毒劑中的成分對疫苗有效性產生影響;在接種時如有患其他疾病的牛羊應康復后再進行接種,保證疫苗的有效性。
在牛羊布魯氏桿菌病防治工作中,基層機構尤為重要,提高基層機構防控體系的建設與實施,提升基層機構布魯氏桿菌病實驗室檢測實力,如二級生物實驗室要加強科研知識的學習,以及基層實驗室有能力完成布魯氏桿菌病抗體檢測。此外,分管部門一定要做好流行性調查,加大布魯氏桿菌病的監測力度,根據全年監測工作計劃對本區域內所有養殖戶做抽調和日常監測工作,以便實時了解布魯氏桿菌病的流行動態。另一方面,責任部門一定要把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監測、捕殺、檢疫等相關功能落實到位,增加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防控的專項撥款,并且密切關注專項撥款是否用于布魯氏桿菌防控工作,以保證牛羊布魯氏桿菌病防控工作具有充足的經費,確保監測和實驗室檢測工作順利且準確的完成[5]。
(1)對疫情養殖區科學消毒。牛羊布魯氏桿菌病防控相關部門應對每個牛羊養殖專業戶進行消毒培訓,養殖戶需掌握正確的處置措施。對病畜所在圈棚、所用儀器和相關設施進行徹底消毒,切斷傳染源,減小疫情大面積蔓延。
(2)保證養殖戶經濟利益,積極捕殺病畜。在疫情發生時,養殖戶會因經濟損失而不積極捕殺病畜,因此,相關責任部門應增加捕殺病畜后的經濟補助,減小養殖戶的損失,這樣養殖戶才會積極主動地對病畜進行捕殺處理,阻斷疫情的再發展。
(3)飼養員若患有布魯氏桿菌病就不能繼續從事飼養及與布魯氏桿菌病相關的工作。如養殖業防治、屠宰場或肉類食品加工等。
很多小型個體養殖戶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沒有深入的了解,也沒有相對專業的理論知識,不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防控,當疫情發生時,不能對疫情進行有效處理,大大增加了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控難度。針對當前形勢,相關責任部門應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牛羊布魯氏菌病的宣傳指導工作,提升養殖專業戶對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治意識。其次,當地部門要大力扶持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監測、檢測和防控工作;在疫情發生后及時發生養殖業的補貼資金,增強養殖戶的信心,減小經濟損失,使其積極主動地對患畜進行捕殺;為疫區病畜捕殺及無公害處理提供資金支持。
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預防及控制對養殖業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在當今形勢下,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治措施還存在許多問題,需采取有效措施徹底解決問題。疫情發生時要求養殖戶、防疫相關部門和撥發補貼資金部門三方的通力協作,養殖戶嚴格按照要求及時進行疫情隔離與消毒,防疫部門對疫區牛羊進行捕殺及無害化處理,且相關部門及時對損失的養殖戶進行補貼等,這樣才能保障牛羊布魯氏桿菌病的防治工作有效進行,使養殖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