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紅 張波
(山東省高密市咸家畜牧獸醫站 261528)
隨著畜牧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羊養殖產業逐漸朝著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羊養殖過程中羔羊階段的飼養管理非常關鍵,直接影響羊只養殖后續的育肥情況及產肉性能。由于羔羊機體各器官和系統生長發育不夠完善,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及環境變化耐受能力相對較差,容易導致疾病的出現,羔羊患病會顯著降低其生產性能,同時疾病醫治也會顯著提高羊只養殖成本,后續恢復也會制約羊只生產性能的發揮,顯著降低羊只養殖效益。做好羔羊保育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對提高羔羊健康狀況,促進羔羊生產性能具有關鍵作用,下文將對羔羊保育階段的飼養管理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羔羊健康養殖及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帶來幫助。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飼料品質及營養物質供給是保障畜禽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的基礎。羔羊由于生長發育速度較快,對飼料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大,同時對飼料品質要求較高,需要供給充足、易消化的飼料原料。通常在羔羊出生后的10d 左右開始飼喂草類飼料原料,在羔羊出生后60d 左右即可完全斷奶,實現完全的飼料喂養。后續則需給羔羊提供充足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為保障各階段羔羊養殖的生產性能,需要詳細了解每個飼養階段羔羊的營養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以滿足羔羊生長發育需要。飼料品質的保障對羔羊健康非常重要,嚴格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飼喂羔羊前把控飼料品質,從外部購入的飼料需要保障飼料具有出廠證明和合格證明。冬季為保障羔羊的生產性能,需要保障草料供給,而冬季草料貯存容易出現發霉變質情況,因此,需要做好防霉工作[1]。
羔羊養殖欄舍的清潔衛生和良好通風情況是避免羔羊出現疾病的關鍵措施,首先要保障羔羊欄舍干燥,避免潮濕的養殖環境引起病原菌滋生。勤換欄舍中的墊草,每天清理羔羊欄舍中的糞便,定時對欄舍進行消毒殺菌工作,通常每周一次即可。寒冷季節的羔羊養殖過程中需保障欄舍溫度,配備科學的供暖設施[2]。
羔羊保育階段不僅要做好常規飼養管理工作,還要加強飼養人員巡視工作,每天記錄羔羊的生長情況及精神狀態,同時,飼養人員需要通過羔羊料槽中的剩料情況判斷其采食量,避免羔羊飼喂過程中浪費飼料。加強巡視羔羊養殖過程的巡視工作,盡早發現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羔羊,盡早診斷和治療,降低羔羊養殖的經濟損失。巡視中發現處于不同生長情況和大小的羔羊需要進行分欄飼養,便于飼養人員管理工作[3]。
出生后,新生羔羊需要照顧和管理,因為它們未發育的免疫系統會導致對環境病原體的固有易感性。其依靠初乳獲得母原抗體,直到其適應性免疫系統完全發育。羔羊通過吸收完整和功能性的初乳免疫球蛋白,通過初乳建立體液免疫,稱為被動免疫的轉移。不正確的初乳飼喂會損害羔羊吸收足夠量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導致發病率增加。
“腸道閉合”的過程發生在出生后大約24h,新生羔羊腸道變得不能滲透腸道中的大分子,特別是IgG。盡管如此,研究已證明,在出生后的第一天飼喂初乳或補充初乳或IgG 對羔羊健康和發育有積極影響。如從出生到14d,給羔羊補充初乳替代品[在代乳品(MR) 中提供20g IgG] 可降低死亡率,減少腹瀉的抗生素治療。除了飼喂初乳替代品外,以0.7kg/d 的巴氏殺菌初乳補充4.3kg/d 的(全脂羊奶)WM 可降低腹瀉和肺炎的發生率,延長初乳飼喂14d 可降低腹瀉和肺炎的發生率。
除了初乳管理在羔羊健康和存活方面的關鍵作用外,斷奶前液體飼喂計劃的選擇也顯著影響羔羊發育和未來表現。在過去的十年中,羔羊營養研究強調了飼喂足夠水平的羊奶對斷奶前生長的重要性。盡管WM 可能具有與羔羊需求相關的最佳組成,但MR 提供了更一致的營養供應,包括組成和固體百分比。大約35%的羔羊目前僅飼喂MR,大約25%同時喂食MR和WM;因此,飼喂MR 的羔羊占羔羊群的很大一部分。商業MR 配方變化很大,最近的研究強調了傳統MR 配方和WM之間的差異。這些配方包括含有高乳糖或高蛋白質的MR 和含有接近WM 脂肪含量的MR。
在斷奶前為羔羊提供液體飼喂計劃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引入固體飼料,這允許從非反芻動物到反芻動物的代謝和生理轉變。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如何更好地將羔羊從液體飼料過渡到固體飼料方面缺乏共識,強調健康和生長是斷奶過渡期最關心的問題。在生命早期引入固體飼料(即發酵劑/濃縮物和草料)以鼓勵早期消化和隨后的瘤胃生長和發育,以確保順利斷奶過渡。但無論是WM 還是MR 飼喂水平,在生命的前3 周,固體飼料消耗量較低。在羔羊出生的最初幾周,斷奶前的開食料攝入量和液體飼料攝入量呈負相關,這可能會對斷奶前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具體而言,對于每100g MR DMI,起始DMI 在30d 降低13g/d,在60d 降低約93g/d。因此,人們認為斷奶前飼喂高水平的WM 或MR 營養會導致斷奶后生長速度下降,這主要是由于無法消耗和消化足夠數量用于生長的發酵劑。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能量和蛋白質來源都會為羔羊生長提供相同數量的能量。
研究表明,可以實施逐步降壓方案來減輕從WM 或MR高位斷奶的負面影響。從斷奶前到斷奶后,由于羊奶營養水平高,這些方案還可使羔羊保持較高的生長速度。如果奶量較高,斷奶應推遲到8 周齡后,以避免斷奶生長抑制。除了斷奶年齡外,實施降壓方案也很重要,建議應用較長的降壓期,會對羔羊生長更好。此外,步驟是漸進的,因為突然斷奶與生長抑制有關。隨著自動喂食器的進步,現在可以通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減少羊奶飼喂量來降低羔羊羊奶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測量固體飼料攝入量并使用這些測量值來確定最佳斷奶時間。
在完全過渡到固體飼料后,可以采用許多不同的策略來確保羔羊的下一個關鍵階段的正常發育。將斷奶后羔羊從富含快速發酵碳水化合物的高濃度日糧轉變為以草料為基礎的日糧,是控制能量攝入和避免過度脂肪生成的傳統策略。有人提出,青春期前高濃度和高能量飲食會導致發育中的乳腺積累脂肪組織。出于這個原因,在青春期前飲食中加入大量的濃縮物是謹慎的。但由于NDF 攝入量占體重百分比的明顯限制,斷奶后提供過多的草料限制了干飼料的攝入量和生長。減少飼草粒度可能會減輕總DMI 的降低,但最重要的是應控制斷奶時的飼草供應,以增加總膳食攝入量。飼草供應可能受日齡、營養成分、精料和飼草物理形態的影響,對瘤胃緩沖和瘤胃壁的物理磨損很重要,即使飼喂量很低。在斷奶后的幾個月內立即飼喂高濃度日糧(85%) 的羔羊可以達到高ADG。但高濃度飼喂的最佳持續時間及如何影響脂肪沉積和飼料效率仍然未知。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斷奶前和斷奶后營養水平的增加導致25 周齡以下羔羊的ADG 和生長發育指標更高。斷奶前營養水平的增加對斷奶后生長性能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不管斷奶前生長和發育指標是否有所改善。斷奶前和斷奶后營養水平的增加會導致生殖發育提前。斷奶前和斷奶后的高營養水平都具有較高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因此,無法區分能量或蛋白質平面對生長和生殖發育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調查斷奶前、斷奶后和青春期前的蛋白質或能量含量如何影響羔羊青春期的開始和隨后的繁殖性能。此外,更好地了解影響理想體型、組成和年齡早期生命因素至關重要,羔羊應進入育種計劃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在斷奶后幾個月的日糧中添加過多草料,可能會降低ADG,最終可能延遲青春期年齡。青春期開始的這種潛在延遲可能會增加飼料的非生產天數,最終影響替代羔羊的飼養成本。因此,在青春期前,飼料效率提高可能是在青春期開始前最大化生長的有效手段,但需要研究其對生長、發育和產奶量的長期影響。
羔羊保育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對羔羊健康狀況及后期生長育肥能力具有關鍵影響,通過充足的營養物質供給,良好的羔羊飼養環境及疾病防護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羔羊保育階段的健康狀況,促進羊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