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那斯·科布加沙爾
[新疆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836400]
為提高養牛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現將養牛生產中牛病治療難點和常見病的預防及治療進行總結,希望對養牛場有所幫助。
牛病的流行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在養殖過程中通常出現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多種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僅增加疾病診斷難度,而且常常出現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現象。如果單純治療一種疾病,即使短期病情有所好轉,而且還容易反復發作,延長病程。并且各種病原會降低抗生素的藥效。
一些抗生素藥物中含有的藥物成分沒有明確標識,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無法進行對癥治療,給治療增加了難度。有的獸藥企業為了獲取豐厚的經濟效益,往往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如果使用這樣的獸藥來治療牛病,治療效果可想而知。
牛群發生免疫抑制病的主要原因有機體營養缺乏、藥物中毒、霉菌毒素侵害,牛群感染牛瘟、牛圓環病毒病、牛細小病毒病和牛藍耳病病毒等。牛群機體發生免疫抑制后,整個免疫系統會受到嚴重損害,接種疫苗后無法產生理想的免疫應答,致使牛群對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非常敏感,一旦養殖環境中存在病菌,會感染發病。
有的獸醫技術人員只能憑借實踐經驗對牛病進行初步診斷,并制定治療方案,這樣極易發生誤診和用藥不當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多選用廣譜藥物,同時用藥不夠嚴謹、劑量不夠準確,導致治療效果不夠理想,還容易產生耐藥性,形成藥物殘留,給人類的食品安全帶來一定風險。
由于牛病種類不斷增加,多種病原的混合感染成為牛群發病的主要特點。疾病混合感染癥狀較復雜,且不夠典型,難以對其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而且多種疾病均具有相似的臨床癥狀,或是癥狀不明顯,如牛結核病早期病癥不明顯、癥狀較輕,常被養殖戶誤判為普通感冒咳嗽,當察覺此病時,病情已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難以治療。
牛結核病是由牛型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病牛和無癥狀感染牛是主要傳染源,其排泄物、分泌物(如糞便、唾液、鼻液、乳汁、精液等)均含有大量致病菌,可污染牛只生活環境中的土壤、飼料、空氣、水源和用具等。健康牛群攝入受到的污染的飼料或飲水后而感染發病。根據牛結核病發病部位和臨床表現分為肺結核、乳房結核、腸結核、生殖結核、腦結核、淋巴結核等多種類型。
2.1.1 癥狀和病變
牛結核病特征性解剖病變是在被侵害器官形成特異性的灰白色或黃白色的結核結節。牛肺結核主要表現為長期頑固性干咳,呼吸異常,病牛漸進性消瘦。牛乳房結核病有乳房處出現局部或彌漫性的硬結節為主要特征,母牛產奶量降低,乳汁稀薄,隨著病情延長,乳腺萎縮變小。牛淋巴結核可發生在下頜淋巴結、腹股溝區等部位,主要臨床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牛腸結核特征性臨床癥狀是患牛持續性下痢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糞便附有血液、濃汁。牛腦結核患者在腦、腦膜等部位有粟粒狀和干酪樣結核,侵害病牛的中樞神經,臨床表現出運動失調、站立不穩、震顫抽搐等神經癥狀。
2.1.2 處置方法
本病沒有治療價值,根據動物防疫法的規定,對發生結核病的病牛不采取治療措施,應及時撲殺后采取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防止牛結核病擴散蔓延。對疑似病牛要立即封鎖隔離,并上報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同時加強監督管控、消毒工作和飼養管理,通過化驗室結核菌素檢測進行疾病診斷,如果確診為牛結核病,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的規定對病牛進行無害化處理。
2.1.3 預防措施
(1)做好引種檢疫和檢測工作。牛場工作人員必須體檢,有結核病的人員不能從事牛場工作。杜絕從牛結核病疫區購買牛只,購買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檢驗檢疫工作,購入牛只后需要進行隔離飼養,等隔離期結束后才能混群飼養。養牛場每年進行兩次結核病檢測,發現陽性牛應立即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且將陽性牛使用的飼料和廢棄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
(2)提高飼養管理水平。養牛場要加強飼養管理,飼草飼料營養要全面,符合牛只生長需要;養牛場每周帶牛消毒兩次,消毒液要交替使用,消毒液按照使用要求進行稀釋,并在有效濃度和有效期內使用,確保消毒效果。
(3)做好隔離消毒工作。嚴禁外來人員進入牛場生產區參觀、學習、指導,生產區工作人員進出生產區必須洗澡消毒、更換工作服及鞋帽;生產區購買專用運輸車輛,以搬運飼草飼料、設施設備等,堅決杜絕外來車輛進入,以防帶入結核桿菌,引發牛只發生牛結核病[1-2]。
本病是由布氏桿菌病引起的一種人蓄共患傳染病,主要侵害牛的生殖系統,引起懷孕母牛流產、不孕,公牛發生睪丸炎是該病特征性癥狀。母牛比公牛更易被感染,新疫區導致大量懷孕母牛流產、不孕,老疫區流產減少,但關節炎、子宮內膜炎、配種成功率低、產犢時胎衣不下、公牛發生睪丸炎等現象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2.2.1 病理表現
患病母牛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子宮,子宮絨毛膜間隙有暗灰色或黃色、無氣味的膠凍樣滲出物,胎盤水腫變厚,表面有纖維性滲出物或膿液。病公牛表現為睪丸炎,繁殖能力和種用價值降低。
2.2.2 治療方案
公牛感染布氏桿菌病后如沒有治療價值應予及時淘汰。因為其可通過生殖系統傳播疾病。母牛流產可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對癥治療。如果發病母牛數量少,無需治療,立即淘汰;如果發病數量多,可經過檢疫淘汰病牛,或者隔離病母牛培育健康犢牛。
2.2.3 預防措施
(1)加強引種檢疫。養牛場盡量采取自繁自養方式,盡量不要從外地購買牛只,需要引種時必須經過嚴格的檢疫,切忌從疫區引種,引種后需隔離飼養1~2 個月,檢測牛群后,確定沒有感染疾病后才可放入大群。
(2)做好免疫接種和檢測工作。對發病比較嚴重的地區需要給牛群接種布氏桿菌羊5 號弱毒菌苗來提高牛只自身抗體水平,增強抵御外界病原體的能力。對種牛嚴禁接種疫苗,從種源方面保證牛群健康。每年定期檢測2 次,一旦發現陽性牛只立即隔離或淘汰,對病牛用過的飼料、墊料及糞便等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布氏桿菌進一步擴散,達到逐步凈化牛群的目的。
病牛產犢后需將犢牛隔離飼養,經過半年時間進行2 次檢測,如果犢牛為陰性,可接種疫苗來繼續培育健康犢牛。
(3)做好個人防護。做好飼養人員和技術人員的防護工作,在操作過程中需佩戴手套、防護鏡、口罩和帽子等,操作結束后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避免病原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并且操作過程中,做到輕拿輕放,減少噪音給牛群帶來的應激反應,有利于提高牛群免疫力和抗病能力[3]。
炭疽病也屬于人畜共患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病原在自然環境中具有頑強的抵抗力,時刻威脅著健康牛群,給防控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夏季外界溫度較高,吸血昆蟲繁殖旺盛,也是牛群感染本病的高峰期。發病牛群和帶菌牛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健康牛只可以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發病。
2.3.1 癥狀和病變
在臨床上一般有急性敗血型和炭疽癰兩種病變。急性敗血型表現體溫升高、停止采食、瘤胃脹滿、黏膜有點狀出血、鼻腔或肛門處流出黑色血液,眼瞼發紺、有出血點。炭疽癰型多為局部出現病理變化,通常在病牛皮下膠樣浸潤,腸道表面有出血點,脾臟明顯腫大,呈暗紅色,質地柔軟,全身淋巴結腫脹、出血,切面呈黑紅色。
2.3.2 處置方法
一旦發現牛感染炭疽病,需要立即上報動物檢疫部門,采取隔離、封鎖、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并將受到污染的場所進行徹底消毒,限制疫區的動物或物品隨意銷售或出入,避免病原體發生擴散。對于受到威脅的牛群需要緊急接種疫苗,并進行全群檢測,以便隨時掌控病情的發展。
2.3.3 預防措施
(1)加強檢疫和消毒。預防措施基本上與牛結核病和布氏桿菌病一樣,需要加強引種檢疫,嚴禁從疫區引進病牛,避免從外面攜帶病原體入場。做好隔離和消毒工作,切斷疾病傳播途徑。加強人員防護,由于本病也屬于人畜共患疾病,能隨時威脅到人體健康[4]。
(2)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在炭疽病流行地區,需要給牛群接種炭疽2 號芽胞苗,按照每頭皮下注射1ml 的劑量,可產生1 年的保護。有條件的需要定期檢測牛群抗體水平,根據抗體水平來調節免疫程序,確保機體抗體水平處于較高的保護狀態。另外,動物檢疫部門根據疾病流行情況劃定疫點、疫區和威脅區,嚴禁這些區域的物品、人員和動物隨意出入,杜絕病原體發生蔓延,同時結合檢測逐步凈化牛群,減少本病給養牛業帶來的危害。
牛流行熱是由流行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在病牛呼吸道、血液、分泌物和糞便中存在大量病毒。病毒主要對成年牛、黃牛和奶牛產生危害,犢牛和水牛的發病率較低。病牛是牛流行熱的主要傳染源,健康牛只可以通過呼吸道感染發病,另外,吸血昆蟲是牛流行熱的傳播媒介,在疾病傳播中起重要作用。這也是夏季牛群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原因。病牛在沒有繼發感染其他疾病的情況下,死亡率較低。
2.4.1 癥狀和病變
病牛表現體溫升高,維持2~3 天的高溫才能恢復正常體溫,怕冷打顫、眼睛流淚、眼瞼腫脹、充血、關節浮腫、發生跛行、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增加、瘤胃蠕動停止、糞便干燥、最后發生間質性肺氣腫窒息而亡。懷孕母牛還會出現流產、死胎癥狀。剖檢可見氣管和支氣管黏膜有出血點,氣管內蓄積大量黏液,肺臟腫大,肺間質氣腫,淋巴結腫脹、出血,小腸和盲腸黏膜發炎、出血。
2.4.2 治療方法
采取對癥治療,高熱時肌肉注射復方氨基比林和安乃近,使用劑量為20~30ml,每天注射2 次,連續注射3d。重癥病牛使用青霉素、鏈霉素和葡萄糖生理等藥物進行靜脈注射,每天2 次,連續注射3~4d,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5]。
2.4.3 預防措施
(1)改善牛群養殖環境。隨時調節牛舍溫濕度,保證環境條件適宜,不僅能減少溫度突變帶來的應激,還可抑制環境中病原體的繁殖,降低牛群發病幾率。保證牛群飼養密度,對提高牛只體質非常有利,也是預防牛群發生疾病的重要措施。
(2)藥物預防。在牛流行熱高發季節,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一方面,能促使機體優勢菌群繁殖,提高牛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還可起到清熱解毒和抑制病毒復制的作用,有效預防牛群感染牛流行熱。
(3)切斷疾病傳播途徑。由于吸血昆蟲在傳播牛流行熱中起重要作用,在夏季需要定期對環境中的昆蟲進行消殺,可以使用5%的敵百蟲溶液對牛舍內外進行噴灑,每周噴灑2 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結合使用過氧乙酸消毒藥物消殺環境病原體,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降低牛群發病率[6]。
做好牛常見疾病防治至關重要,需要正確掌握疾病流行情況和發病原因,必要時可采用病理剖檢和實驗室診斷方法進行精確地診斷和治療。加強日常管理和防疫消毒,切斷疾病傳播途徑,對危害較大的疫病需要將疫區隔離和封鎖,避免牛疾病蔓延,保障養殖場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