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兵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農業農村局 067399)
牛羊寄生蟲病病程長,貫穿于家畜生長發育的全過程,有些癥狀不明顯,傳播途徑廣,面臨著人畜共患的問題。尤其是在現代大規模養殖場中,牛羊從出生到屠宰都采用圈養方式,根本沒有運動場,其免疫力較低。密集養殖的模式給消毒防疫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加大了空氣傳播的可行性,很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導致寄生蟲流行病。牛羊寄生蟲危害巨大,不僅會危害牛羊健康,降低肉質,還會通過動物排泄物等途徑反復感染,危害人畜健康,甚至誘發大規模流行性感染。相關研究表明,牛羊寄生蟲病是畜牧業發展的最大威脅[1]。對于大規模牛羊養殖業來說,更要高度重視寄生蟲防治,做好飼養管理和防治措施,更好的防治寄生蟲病的發生。
牛羊寄生蟲病的發生和傳播一般需要如下條件:(1)寄生蟲傳播源;(2)空氣傳播等途徑;(3)受到溫度、通風、衛生和防疫等環境條件的影響,傳播給牛羊等易感動物,通過血液和排泄物等排出體外,通過口、鼻、皮膚等易感部位感染[2]。近年來,隨著流行病學調查、醫藥科學和防治措施的發展,牛羊等重大傳染病已被消滅。但寄生蟲的危害日益突出,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加大了牛羊寄生蟲病的發生風險,導致疾病種類繁多。
蠕蟲病是最為常見、危害最大的牛羊寄生蟲病,包括吸蟲、絳蟲、線蟲病等,蠕蟲病對牛羊器官的損傷多是不可恢復的,能造成患病奶牛減產10%~15%,羊毛減產8%~13%,急性蠕蟲病還會引起牛羊死亡,尤其是綿羊免疫力低,更容易死亡。典型的蠕蟲病包括如下3 種:(1)肺線蟲病,由寄生在牛羊肺、支氣管及氣管內的各屬線蟲所引起,牛羊體內網尾線蟲最為常見。高發季節為春季和夏季,由于線蟲病種類繁多,通過中間宿主傳播危害更大。臨床表現主要為干咳和打噴嚏,然后逐漸變為濕咳,嚴重的呼吸困難。(2)肝片吸蟲病,容易誘發牛羊肝硬化和黃疸等疾病,急性型發病的幾天內會死亡,慢性會隨著食欲不佳,行動緩慢,身體虛弱等癥狀直到衰竭死亡[3]。
蠕蟲病防治一般采用高效抗蠕蟲藥,如注射0.2mg/kg 蟲克星,牛羊分別注射7~10mg/kg 和5~14mg/kg 的左旋咪唑,也可采用內服。牛采用10~20mg/kg、羊采用5~15mg/kg 阿苯達唑可有效防治線蟲、絳蟲和蠕蟲。
蜱俗稱草爬子,被稱為讓牛羊生不如死的寄生蟲。蜱蟲在牛、羊體表寄生,吸食牛羊血肉進行侵害,嚴重時引起蜱癱,容易引發立克次氏體病和焦蟲病。
滅蜱可利用2.5%、1ml/kg 的敵殺死溶液在圈內和牛羊身上噴灑,一般在初春和冬前每14d 噴灑1 次。也可用3%馬拉硫磷或5%西維因、2%害蟲敵粉劑涂抹體外,牛羊用量分別為100g和30g 左右。在其活動季節每周處理1 次。
一般由癢螨、疥螨、蠕形螨在體表寄生,具有高度傳染性,多發生于光照不足和陰雨潮濕季節,在溫暖環境中疥蟲活動加快,在短期內可引起群體嚴重感染。病牛臨床表現是皮膚奇癢、破損發炎、流膿結痂,進而造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甚至臥地不起直到死亡。病羊被毛稀疏的部位受到侵害,嚴重時會大面積蔓延到頭部和頸部,甚至死亡。螨病可在剪毛15d 后用3%左右的舒利寶溶液進行藥浴,或用2.5‰的螨凈溶液進行藥浴。
寄生在牛羊鼻腔和鼻竇中,患病牛羊會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嚴重時會呼吸困難,食欲不振而亡。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消滅鼻腔內的幼蟲為主。針對鼻腔內存在的創傷,可使用過氧化氫徹底清洗傷口,然后使用3%的來蘇兒溶液噴洗鼻腔,同時使用體蟲清按照1ml 兌水0.5 kg 的比例全身噴灑。不同藥物要根據季節特征選擇,如左旋咪唑在早春和中秋季節使用。
焦蟲寄生于紅細胞內,以蜱為媒介,7~9 月份為發病高峰期。臨床癥狀是高熱、貧血或黃疸,食欲減退,嚴重的可至死亡。焦蟲病防治牛羊分別可用5~7mg/kg、3~5mg/kg 貝尼爾肌肉注射,但要注意其毒副作用,牛羊也分別采用5、3mg/kg 青蒿琥酯片治療。
防治中要本著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積極主動進行預防,做好日常防范工作。普及牛羊寄生蟲防治知識,定期進行牛羊寄生蟲疾病知識的宣講,規模化飼養員必須要全面了解寄生蟲疾病。提高養殖戶的防范意識,了解寄生蟲在搶奪營養、傳播疾病、損害牛羊健康方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制定防治方案,選擇防治藥物。日常管理要以切斷寄生蟲滋生和傳播環境為目標,不斷改善養殖環境。一旦發現寄生蟲病要立即進行治理,配合物理防治等多種手段,使用對人畜無害的藥物。在藥物防治中要選擇苯丙咪唑類、大環內酯類、伊維菌素等譜廣驅蟲新型藥物,加強對使用技術的學習。
加強衛生管理,河北地區夏季較為潮濕,牛羊患寄生蟲疾病的概率較高,尤其是糞便處理不及時會產生寄生蟲和病菌。管理人員要及時做好清理工作,夏季及時清理糞便,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在疾病多發季節徹底清理圈舍,清洗飲用水管,確保牛羊飲用水的清潔度。及時發現病畜并進行隔離,清理圈舍和用具,飼養員、獸醫和牧工等嚴格進行消毒防疫。創新養殖方式,給牛羊建設運動場,適當進行放養,提高其免疫力。
規模化養殖場要引入寄生蟲監測和防治系統,了解寄生蟲的發生規律和種類,選擇合適的驅蟲時間。尤其要監測通風、溫度、濕度等條件,給牛羊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斷絕寄生蟲的滋生,特別要注意消除成蟲和蟲卵,防治大規模傳播。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引入新風系統和空調系統,建立回水系統,避免環境受到污染,減少中間宿主。除藥物防治外,還可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式,如人工捉蟲方式檢查牛羊軀體,重點檢查頸部、腋下、腹部等重要位置,使用尖嘴鑷子拔出病蟲,用碘酒止血。
牛羊寄生蟲疾病危害巨大,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其防治,不斷提升藥物研發水平,開發無毒副作用的藥物,同時做好預防工作,創新防治技術,從源頭上切斷寄生蟲的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