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賀童 張力
(1.吉林師范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2.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近年來,加工貿易在我國經濟中不斷轉型升級,尤其是在發達省份,技術已趨向成熟,且已向中西部地區和二、三線城市梯度轉移的情況下,吉林省應抓住此次機遇,重點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其在對外貿易發展中的比重,結合自身的地理優勢發展邊境加工貿易,通過吸引外資開發當地資源。不斷發展并完善加工貿易結構,抓住全球分工細化的發展趨勢,并以其為發展目標,將吉林省加工貿易打造成品牌,從而在全球化浪潮中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是吉林省加工貿易的最大優勢,但從吉林省加工貿易的產品銷量可以看出,近幾年不增反降。如吉林省的谷物及谷物加工結合了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和吉林省的市場需求,但加工的程度依然偏向于粗放型產業加工。
吉林省前期一直注重發展重工業,但在老工業基地衰落后,吉林省的發展更加陷入被動局面,沒有在技術方面向集約型加工貿易發展,所以無法適應國際加工貿易發展的軌道。
資料顯示,2019年吉林省對外貨物出口及總額的比率比2018年的增長率減少了24.8%,2020年數據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是負增長,加工貿易發展狀況上下波動幅度較大,不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
吉林省出口加工貿易的產品類別主要涉及飼料、服裝及衣著附件、鐵合金等種類,其中鐵合金的出口總量及比重一直在下降,并且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而就服裝來說也是呈下降的趨勢。由此可知,近幾年關于這幾類產品的加工貿易在吉林省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較低。
隨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優于從老工業轉向新產業的過渡階段,但轉型效果并不理想,沒有很好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等程序,導致吉林省目前的經濟發展“上不去下不來”(見表1)。

表1 吉林省2018—2020年出口貿易總額與進口貿易總額對比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2018—2020年吉林省的進出口總額有著嚴重的失衡,進口總額大約是出口總額的3倍,出現了嚴重的貿易逆差,盡管在這期間出口貿易總額也在增長,但仍遠低于進口總額的增速。
從圖1可以看出,近幾年吉林省的加工貿易發展得并不理想,而且進口和出口加工貿易的發展增速都呈直線下降趨勢,由于加工貿易結構的調整,2013年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上升的情況下進入了最低點。而一般貿易的上升趨勢則與對外貿易的趨勢大致相同,在加工貿易下降的情況下對外貿易也能保持上升趨勢,說明當前加工貿易的發展對吉林省經濟的發展并沒有明顯的影響關系(見表2)。

圖1 吉林省出口貿易總額與加工貿易的變化

表2 吉林省2018—2020年加工貿易與一般貿易對比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2018—2020年一般貿易在出口和進口貿易中占比相對較大,而吉林省的加工貿易占比在進出口貿易中不具優勢。與廣東省相比,加工貿易不僅促進了廣東省經濟的不斷發展,還讓廣東省的經濟一直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據長春海關統計,2020年吉林省區外加工貿易(除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進出口呈逆勢增長態勢,進出口84.92億元,同比(下同)增長34.2%,占吉林省全年進出口總值的6.6%。其中,加工貿易進口19.13億元,增長9.14%;出口65.79億元,增長43.81%,說明了加工貿易的良好發展對吉林省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通過對吉林省經濟情況的調查及分析,吉林省在重工業基地衰落的情況下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而是一直以老工業基地時代的發展模式來發展經濟,沒有進行長期規劃,在加工貿易的相關政策上實施落實不到位,導致加工貿易沒有得到發展。國情的變化,以及政策的推動讓吉林省得以慢慢適應,但是就長遠規劃來說,吉林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業結構比重權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合理分配好產業結構,才能著重發展,從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吉林省的學校類別從幼兒園到特殊教育,再到初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門類齊全,數量遠遠高于不發達省份,甚至高于一些發達省份。從吉林省2018—2020年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畢(結)業生數表格來看(見表3),吉林省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畢業生數呈直線上升趨勢,從各類學校的數量和教職工人數及招生人數上都可以看出吉林省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但高等教育的普及并沒有良好地刺激吉林省的經濟發展,由于經濟發展緩慢不能滿足人才需求,導致“大雁東南飛”的現象極為普遍,即吉林省并沒有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資源或因素,這也是吉林省長期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表3 吉林省2018—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普通本科在校生數情況
對于我國中西部及東北地區來說,沒有像東部沿海地區那樣便利的海運交通條件,對于加工貿易來說交通成本越低越好。內陸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需要多一段陸上運輸成本,吉林省雖然是東北亞核心地帶,但處于內陸地區,省內沒有港口,進行外貿就需要較高的成本,花費的時間成本也更多,導致貿易進展速度緩慢,無法吸引更多人從事對外貿易行業,導致吉林省對參與國際競爭沒有展現出很大的熱情,這也是吉林省近年來對外貿易行業并不發達的主要原因。
我國正積極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加工貿易,抓住這個機會加快發展加工貿易,不僅有利于促進吉林省參與國際區域貿易規模、深度和面積的擴大,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確保吉林省經濟平穩快速地發展。
想要帶動吉林省經濟發展,只做國內貿易遠遠不夠,需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需要吉林省政府與企業進行合作,在技術上對加工貿易進行升級,主要升級的方向是機械化生產。同時,政府需要出臺相應政策,主要包括與加工貿易優惠相關的政策,借此吸引更多的資金引入以及更大程度地留住人才。在吉林省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與技術兩者缺一不可,再加上吉林省本就是教育強省,對于教育領域足夠重視,只是由于經濟發展緩慢,導致人才不斷流失,要想留住人才,經濟發展是首要因素。
把原本就有的服裝及衣著附件、谷物及谷物粉還有鐵合金等加工貿易產品作為吉林省對外貿易出口額度增長的基礎,利用好吉林省的地理優勢,通過將吉林省的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并不斷擴大發展規模,引進東部沿海地區對谷物加工的技術,節約技術成本。對吉林省這個農業大省來說,不能只局限于發展粗放型加工產業,更應不斷提高技術向集約型技術發展,還要重視加工貿易的對外出口。要將東北亞核心地帶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與鄰國進行貿易往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吉林省作為其中的必經之處,也應將自身的特色產品盡量銷往周邊國家,通過外銷不斷帶動吉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
隨著長春開往漢堡的中歐班列的通行,長春國際港的開通,將有力地推動吉林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更多的“中國制造”為歐洲和世界提供,這將吸引更多的產業、資金和技術集聚吉林,加快轉型和升級。特別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吉林省共同投資建設的東北最大的長春鐵路綜合貨場,即一級鐵路綜合物流基地的建立,更加有助于吉林省減少貿易運輸成本。物流延長有助于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條,提高加工貿易的增值能力,更能帶動國際貿易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