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志穎 |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登峰幼兒園
幼兒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一個良好的生態教育環境,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生態知識,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登峰幼兒園基于幼兒的發展需求,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引導幼兒形成科學的環保意識,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創設生態教育環境的原則。一是統一性原則。人與自然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重點,給幼兒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二是綜合性原則。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選擇綜合性的主題,結合日常生活環境,延伸主題,幫助幼兒了解各個事物之間所存在的聯系,引導幼兒發散思考。三是特殊性原則,教師應充分結合幼兒心理發展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四是多元化價值選擇原則。世界就像一個大家庭,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共同合作、和諧發展。教師在開展生態環境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外部世界,幫助幼兒了解所處的社會,增強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幼兒的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
開展生態環境教育的策略。一是構建綠色園所。在園所環境中融入生態環境教育。比如,幼兒園創設立體墻畫,引導幼兒欣賞墻畫的層次感與美感,同時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動手能力。
墻畫內容應緊扣生態環境主題。比如,禁止亂砍濫伐、禁止水污染、禁止亂扔垃圾等,從而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生態區以及養殖區,引導幼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增加幼兒的情感體驗。
二是基于實際生活教育。生態環境教育與實際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教學應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比如,在幼兒洗漱的過程中,一旦出現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教師應及時制止并糾正;在吃飯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多吃多拿、少吃少拿;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閱讀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詩歌,從而有效提高生態環境教育的效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是游戲活動中滲透生態環境教育。幼兒尚處于成長之初,為提高教學效果,教育內容應充分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情況。比如,在呼吸樹主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角色扮演。男孩扮演樹木,女孩扮演動物,教師扮演伐木工。動物要在樹旁呼吸五下,然后捂住鼻子,直到跑到下一棵樹旁才能重新呼吸。在動物移動的過程中,伐木工開始伐樹,被伐的樹木需要立刻倒下,動物則不能跑到已經被伐的樹木旁邊呼吸。體驗式游戲可以讓幼兒充分意識到樹木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四是開展家園共育。家長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鼓勵親子共同參與環保主題活動,比如,家長帶領幼兒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廢物利用等活動。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在幼兒園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態教育環境,不僅可以美化園所,還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改善幼兒的行為習慣。幼兒樹立科學的環保意識,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