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菊 劉漢斌 | 四川省新都一中實驗學校
隨著教育評價改革不斷深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質量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當前,針對一些初中學校中學生發展指導存在形式化、無人化乃至嚴重缺位等問題,我們遵循初中生認知規律和發展需求,研發出具有整體性、動態性的成長規劃指導支持系統,形成了助推學生自主發展的校本實踐路徑。
初中生發展指導是立足初中生發展需求,以學校教育為主導,整合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旨歸,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有計劃的綜合性指導,其目的是為學生未來適應社會變化、實現自我價值儲備能量,助推學生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
初中生發展指導目標引領系統要求學生:初一學會認識自我、適應環境,初二可以認識他人、了解社會,初三能夠自我決策、自我管理。開展初中生發展指導,應對標《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圍繞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五大領域,將各年級指導目標具化為20條成長階段目標達成細則,為指導和自我評價提供參照。學校定期開展階段性評價活動,以教師、同學、家長和學生本人為評價主體,將每一階段的評價結果作為下一階段的邏輯起點,引領學生在評價反思中進步。
開展課程指導,應立足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依托校本資源,結合學校教學進度、學生發展規律與發展核心素養等,構建學生發展指導課程模塊。在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我們優化學校課程,系統開發出基于“認知、潛能、體驗”三個維度的主題大單元課程群,包括德育行知課程、興趣特長選修課程、生涯探索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課程保障。
以德育行知課程為例,其實施理念源于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的哲學主張和學校“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辦學理念,課程內容由“基礎課程+特色體驗活動課程”組成?;A課程涵蓋品格修養、學習方法、人際溝通交流、勞動實踐、審美素養等方面的指導,各模塊相互聯系、循序漸進。特色體驗活動課程由學校統籌規劃和班級個性化開展的班本課程組成,前者結合重大事件、傳統節假日定期開展序列化場景活動,包括校園藝術節、成長主題校園情景劇等;后者由班主任、家長導師團和學生共同實施,為學生健康成長打造積極的成長情境。
循序漸進,階梯式導航。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發展。階梯式導航策略借助學生發展指導目標引領系統,定期監測、評估學生的階段發展狀態,以學生發展階梯搭建5步法和階段性目標自我實現6步法促進學生階段性最優發展。
全科滲透,強化學法指導。學生的學習焦慮常源于中考升學壓力、學習方法不科學、對學科社會價值認識不足。學校應組織學科教師圍繞學習方法、學科核心素養、作業優化設計等方面進行系統梳理,形成教務系統的《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發展指導綱要》,為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學業發展指導提供參照。
靈活開放,動態指導。根據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論,學??梢罁W生成長環境的變化,統一教育資源和指導預設,為學生發展指導工作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構建靈活開放的指導機制。
因材施教,三級指導。依據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差異教學理論,教師可將面向的群體分為全體、部分、個體,將指導達成目標分為“基礎+發展”“提優+發展”“矯正/拔尖+發展”三個層級,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發展方式,促進所有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自主發展。
在“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我們將堅持重視評價結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運用,在學時上綜合安排、在內容設計上有機滲透、在育人方式上統籌兼顧,不斷完善學生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