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一部在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影片誕生,這便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侏羅紀公園》。電影上映后產生了巨大轟動,天文數字的票房收入和如潮的好評,使這部極具商業價值的恐龍大片成為好萊塢力捧的系列作品。1995年,斯皮爾伯格再次操刀重演恐龍神話,《侏羅紀公園2》又一次大獲成功。兩部恐龍題材電影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令人震撼的電腦特效,使觀眾對史前恐龍的腦海想象轉化為具體可感的逼真形象;更離不開小說文本中所體現的深度思考,即人文關懷與理性批判。
這兩部影片都是以美國暢銷書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同名小說為藍本,因此它們都有克萊頓早已設定好的完整敘事邏輯和情節推進。而從侏羅紀公園系列曲的第三部《侏羅紀公園3》開始,則不再依托小說內容,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即《侏羅紀公園4》)掀起了侏羅紀類型片的又一次小高潮;2018年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由西班牙鬼才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親自指導,片中的許多恐怖元素都體現出導演本人極強的個人風格。然而,侏羅紀系列拍攝到這一年似乎已顯現出內容和創新上的某種疲態,票房雖尚有保障,但口碑褒貶不一。
梳理侏羅紀恐龍類型電影的整體脈絡,從中可以看出侏羅紀系列電影已成為科幻影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因而,觀眾們對2022年的侏羅紀系列終章《侏羅紀世界3》更是抱有巨大期待。特別是在近3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人類社會面對未知病毒,更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人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該如何共處,人在自然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科技與倫理的沖突與矛盾,人的欲望與傳統道德又該如何平衡……一系列直抵人心的問題擺在世人面前。而恐龍作為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霸主,及至全部滅絕,它們的命運又能帶給人類怎樣的隱喻與啟迪?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侏羅紀世界3》,透過電影的敘事表達與主題解讀,來深入思考影片背后的人類生存困境。
今年6月,《侏羅紀世界3》在中國大陸和北美院線同步上映,觀眾得以繼續走進陌生又熟悉的恐龍世界。上映僅幾日《侏羅紀世界3》的票房就已過億,首周末票房更是高達3.54億元,從中可見侏羅紀系列電影在全球的票房號召力。該片延續了好萊塢一貫的科幻冒險風格,既擁有傳統科幻電影的敘事模式與敘事結構,又試圖突破原有的敘事框架。多線敘事的結構和各種頂級恐龍特效畫面更是帶給觀眾新奇刺激的視聽體驗。而該片多重主題的表達以及對人類生存困境的隱喻,更構建了其獨特的美學內涵。
“從《侏羅紀公園1》開始,侏羅紀系列就一直在表達著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而非對抗甚至試圖控制自然的主題”,這樣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期待在《侏羅紀世界3》中成為現實。人與恐龍能否共存的話題由《侏羅紀世界2》延續到《侏羅紀世界3》,影片在開場就向觀眾展示了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看到的就是人與恐龍共處同一世界的震撼場景,龐大的恐龍已然離開了之前系列電影中的小島或公園,融入人類世界。只見一只身軀龐大的翼龍盤旋在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頂端,細細看來,這只恐龍已經在大樓頂端搭窩筑巢,開始了它的城市生活,人、龍共處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而且相安無事。

然而,人、龍共存的現實關系卻是脆弱的,反派人物身上的資本逐利本質很快打破了這種暫時的安寧和諧。影片沿著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延續《侏羅紀世界2》中的人物設定,生物學研究者兼訓龍師歐文·格雷迪、女性人物克萊爾·迪爾林和小女孩兒梅茜·洛克伍德三人共同生活在一座與世隔絕的森林小屋;另一條線索則是古生物學家艾麗·塞特勒博士和艾倫·格蘭特博士——兩人在本季影片中再次重逢——面對人類的共同困境,為了拯救世界糧食危機的共同使命而再次走到一起。這兩條線索中的人物本來擁有各自平靜又安穩的生活,但資本的貪婪與社會的現狀使得富有正義感的他們再次出發,而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兩條線索最終融合為一體——兩隊人馬通力合作,共同面對挑戰。
關于這部侏羅紀系列的完結篇, 導演科林 · 特萊沃若表示:“《侏羅紀世界3》說的是人類需要尊重自然界的力量——如果失敗了,我們也會像恐龍一樣滅絕。我們不僅為2015年始于《侏羅紀世界》的故事畫上了句號,也為1993年始于《侏羅紀公園》的故事寫下了結尾?!比伺c自然、科技的異化、人性的復雜——這三個方面是侏羅紀系列電影一直延續并不斷探討的主題,多元化地呈現出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的博弈。
《侏羅紀世界3》依然有許多關于親情、愛情、友情關系的描繪,但卻展現出不同于以往侏羅紀系列的人物關系復雜性與特殊性。
首先是特殊的親情?!顿_紀世界2》結尾出現了對小女孩兒梅茜身世的猜想——她真的是克隆人嗎?因而在《侏羅紀世界3》中,這一問題理所當然地被再次提出。梅茜在開場就展現出對自我身份的懷疑與好奇,主動尋求自己身世的答案。后來通過梅茜生母夏洛特博士的錄影帶,證明梅茜并不是克隆人,只是通過基因技術改變了她的致病基因。盡管夏洛特已經離世,但她的愛依然伴隨女兒成長。
梅茜和養父母(歐文與克萊爾)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二人將她保護在一座安靜的森林小木屋中,但梅茜顯然并不愿意一生都被鎖在這樣安逸的環境中,孤獨又無聊。她一開始并不理解他們將她保護在小屋中的舉動,甚至刺激克萊爾:“你并不是我的親生母親,沒有權利干涉我的生活?!笨巳R爾感到難過而無奈。后來她被反派抓到小島上進行生物基因研究,一同被抓走的還有和他們共同生活在森林中的小迅猛龍。于是歐文和克萊爾不顧自身安危,上島去救助女兒。在看到養父母對自己真摯的親情后,梅茜的心理發生了巨大變化,她在內心接受了自己新的父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關愛往往就是在困境或危機中建立和體現出來的。
談及自己在三部曲中歷經的變化,歐文的扮演者克里斯·帕拉特說:“經過這三部電影、三個階段,歐文變得成熟了很多,現在為人父、為人夫,為了高于自我的目標而活著,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一些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我們看到他逐步成長為男子漢,這種成長是很棒的!”同時,影片中人物的成長也推動著劇情的走向,比如歐文和克萊爾由《侏羅紀世界2》里常常沉浸在自己狹隘的生活和情感中,到《侏羅紀世界3》中成長為愿意去擔當、去負責的成熟形象。
除了特殊的親情,影片中還有特殊的愛情,格蘭特和艾麗博士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兩人作為曾經的伴侶早已分開多年,而當人類的共同使命將二人再次聚在一起時,他們之間相攜相伴的情感已然超越了簡單的愛戀,他們一起經歷過生死的考驗,體現為一種信任而默契、細膩而溫情的特別愛情。

在影片中我們還看到了超越種族與物種的特殊友情。比如,歐文和被他馴服的迅猛龍小藍之間就建立了一種特殊的人龍友情。當小藍的孩子被生物公司抓走之后,歐文答應要幫它找回孩子。果然,影片結尾處,原本已經脫離危險的歐文為了兌現自己對小藍的承諾,再次置身于危險之中,最終將小迅猛龍帶回到它母親的身邊。其中一個有意思的劇情設計是:歐文與克萊爾在尋找自己的孩子梅茜的過程中,也在幫助迅猛龍小藍尋找它的孩子小迅猛龍,從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人龍對應,即地球上生命情感的共通,對幼子的本能保護、對幸福的向往都是一致的。故事尾聲,迅猛龍眼含熱淚地望著歐文,體現出人與恐龍之間的關系不是只有獵殺、控制與對立,更可以相互信任,和諧共處,建立起一種特殊的友情。
作為經典電影的系列之作,《侏羅紀世界3》在劇情推進與人物設定中延續了前幾部侏羅紀電影的特點,從而使很多影迷感受到曾經的情懷。片中有多處向前作致敬的動人畫面,比如,女博士艾麗充滿愛憐地撫摸三角龍,這樣的感情從《侏羅紀公園1》延續到《侏羅紀世界3》,整整跨越了近30個年頭,將觀眾的思緒拉回到30年前。
《侏羅紀世界3》講述的是人龍大戰與人龍信任的虛構故事,所映射的卻是現實生活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真實的矛盾與救贖。觀眾不僅會被華麗的視聽特效所震撼,更會在感嘆自然的偉大、生命的神奇的同時,對現實的困境、人性的復雜以及人類共同命運投入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從首部《侏羅紀公園》開始,一系列的侏羅紀電影引發了全世界的恐龍熱潮,而當人們冷靜下來細究這類影片成功的秘籍時,便會發現,華麗的視聽技術奇觀并不足以使恐龍影片的熱度持續30年,關鍵在于影片所引發的對科技與社會、文明與自然、倫理與道德之間矛盾的深入思考?!顿_紀世界3》就隱喻了人類的諸多現實困境,諸如克隆技術的應用是否有違傳統倫理,基因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否掩蓋了更多隱患,被資本過度控制的現代科技是否會給人類造成更大災難,人類欲望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緊張關系,人類情感異化所導致的冷漠與自私……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影片帶給我們的追問與思索。


片中展現了科技的兩面性:一方面,基因技術的應用使人類從出生時就可以通過對某種致病基因的改變,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對人生的困擾,有極大的益處。小女孩兒梅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她的科學家母親通過基因技術使她擺脫了家族遺傳疾病的困擾,獲得了健康人生與精彩未來。但另一方面,基因技術的濫用也會導致人類的滅頂之災。電影中的生物科技公司為了自身利益濫用基因技術,導致大量蝗蟲繁殖,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而用了該生物公司種子的糧食卻不會被啃食,這就是典型的惡性競爭,他們甚至不惜以全球糧食危機為代價來謀取巨額利潤。
人性的復雜亦是侏羅紀系列貫穿始終的主題。從首部中出現恐龍危機是由于人性的貪婪,之后影片的每一次危機依然緣于人類對金錢和利潤的追逐。
人性的陰暗與人的情感異化在反派人物道奇森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作為生物公司的CEO,不僅對恐龍毫無喜愛與同情之心,對自己的同類也展現出可怕的冷血與殘酷。影片的一個小高潮是歐文與克萊爾不顧自身安危去生物公司所在的小島上尋找小女孩兒梅茜,當二人乘坐運送恐龍的貨機來到小島時,為了使公司的獲利計劃不受干擾,道奇森直接宣布關閉驅逐恐龍系統,這相當于要讓歐文和布萊爾葬身恐龍口中,可以說是赤裸裸的謀殺行為;當格蘭特和艾麗兩位古生物學博士帶著梅茜坐上離開小島的列車后,為了阻止他們帶走蝗蟲的秘密,使自己利益受損,道奇森又下令關閉電力系統,使他們三人差點喪命。
而道奇森的蝗蟲計劃意味著與全人類為敵。他為了使自己生物公司研制的種子占領市場,選擇將基因變異的蝗蟲帶向人類。遮天蔽日的巨大蝗蟲向人類襲來,所到之處皆無所剩,卻唯有道奇森公司的種子能免遭此難。片中并未交代蝗蟲肆虐時美國政府的態度,但從后續劇情來看,政府默許了道奇森的行為。從中可以看出一條更為隱秘的線索,即資本與某些貪婪的政客相勾結,為了利益不惜犧牲數以萬計的生命。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隱喻了資本世界的貪婪無度,并提出一個嚴峻而殘酷的設問:當頂級科技手段掌握在資本手中時,毫無道德底線、利欲熏心的資本家與政客相勾結,將會把世界引向怎樣的黑暗?

迄今為止,橫跨30年、在全球收獲了超50億美元票房的6部侏羅紀系列電影,即將謝幕。而恐龍這一古老、神秘又帶有悲劇色彩的物種在這6部系列電影中與觀眾產生了一系列更深刻的連結。作為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身軀龐大、無人能敵,但最終還是在自然面前渺小得不堪一擊。那么人類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導演特萊沃若進一步解釋說:“‘侏羅紀世界’系列是關于人類與動物關系的三部曲,而作為此系列的終章,我們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克萊頓原著的精神?!捌嬖V大家,以不尊重大自然的方式篡改基因會帶來大規模的、威脅全球性的災難。”
恐龍的悲劇宿命為人類思考自己的未來提供了某種參考,不可一世的恐龍和自以為是的人類,在自然面前都是同樣的渺小而脆弱,自然的威力是無窮的。人類智慧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基因技術可以延長人類的壽命,但濫用科技的后果無疑會加劇人類社會走向毀滅。正如主人公歐文在影片中一直傳達的理念:“不要試圖控制而應該建立感情——在尊重的基礎上?!比伺c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這樣一種信任與尊重。
本文為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思想啟蒙與現代文學女性敘事研究”(項目編號:2021CWX04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