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鯉南中心小學 郭儀豹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礎性和重要性顯現出來,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效利用地方資源,科學設置《道德與法治》課程,成為一線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題。廣泛地科學地對地方資源進行整合與應用,有利于切實提高教學的時效性,真正把道德與法治的種子種到學生的心里,實現教育的目的。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總的來說,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大多沿用傳統教學模式,與地方資源的結合不夠深入。因此,如何擺脫傳統刻板教學模式,科學地與當地資源進行有效結合,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
地方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中的問題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創新不夠,與地方資源的結合不強。《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若只是按部就班地講解理論,采用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對于缺乏社會閱歷的小學生而言,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也就不能達到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的教學目的。
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與地方資源相結合,創新性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觀念并不是很強,這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另一方面的問題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當地資源結合的經驗不足,效果不好,打消了教師開發相關模式的積極性。地方的資源包羅萬象,包括文化資源、地理資源、媒體資源等,可能有些學校已經有意識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地方資源的內容,但由于經驗不足,也沒有很優秀的案例可以參考,導致結合的有些生硬,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學習思維比僅僅學會理論知識更重要,因此,學校和教師都要轉變教學理念,創造性地革新教育教學方法,結合實際,特別是結合當地資源,切實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比如:在實際教學中,面對道德與法治的抽象概念,小學生普遍難以理解,可以采用從已知到未知的理念,用小學生普遍有認知的當地資源舉例子,循序漸進地引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知識點,既生動鮮活,又提升趣味性。
當地的媒體資源也是很好的可以借鑒的資源,在學校的教學課程也可以借鑒當地媒體資源中宣揚道德與法治的形式與內容,比如:在課堂上播放當地宣傳中心制作的“2021年度見義勇為者”“2021年度三八紅旗手”“2021年度道德模范人物”等視頻資源,用當地鮮活的模范人物實例引出課本中的對應知識點。
總之,只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向創造性教學觀念轉變,才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是理論,不僅局限于學校和課本,才能開闊眼界,調動一切可用的當地資源服務于我們的教育,切實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真正把道德與法治學到心里去,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實現教育的目的。
1.在道德教育課堂引入地方資源
生動的的課堂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抽象問題具象化,化繁為簡,解決過去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小學生為主體,給小學生一個寬廣開闊的課堂環境,解放他們的思想,擺脫封閉空間的束縛,真正體驗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魅力。
比如,在講解“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等傳統道德時,可以引入當地文化展覽館的相關資源,借鑒當地展覽館的故事圖片及影像資料在課堂上展示,生動形象地展示這些傳統道德故事,引導小學生理解傳統道德觀念,并效仿這些道德模范,將這些道德準則內化為行為習慣。
2.在法治教育課堂引入地方資源
在討論“遵守交通規則”等法治規范的過程中,可以與當地交警部門合作,引進“交警叔叔進課堂”,交警同志規范的儀容儀表,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極大地帶動他們的課堂積極性。通過交警同志的規范專業講解以及所制作的交規宣傳短片,可以使課堂生動起來,小學生們身臨其境,全神貫注地聆聽,在這堂生動的交警課堂中學到法治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還有,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以多借鑒當地媒體資源,結合當地熱點實事、熱點人物、典型案例,與小學生們討論,加強和小學生們的互動交流,在輕松生動的課堂氛圍中影響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3.引進地方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階段影響小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從而分散學習的注意力。針對這一個問題,就需要老師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趣味化的教學工作,這樣做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避免外部的因素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
所以說,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進行趣味化的教學,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當地資源中的名人故事、勞動模范事跡、英雄人物故事等,并將這些人物的精神品質與教材結合起來,在課堂中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將這些事例展示出來。
比如: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小學生們分角色演繹抗日戰爭中當地群眾擁護共產黨八路軍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使小學生們能通過自己扮演的英雄人物,切實體會到抗戰時期人民群眾與共產黨八路軍的團結一心、無私奉獻、勇敢拼搏精神。在這種生動的課堂中體會到這些英雄人物不只是書本中冷冰冰的文字,也是一個個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體會到他們的偉大與奉獻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小學生們的思想,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慢慢樹立起小學生們的價值觀;或者,利用當地發生的熱點時事培養小學生們的正義感,比如,讓小學生們分組演繹扶摔倒的老奶奶這一事例,分別設置老奶奶、路人、扶人的熱心人、警察等角色,從他們的視角分析每個人的心理和動機,教師加以引導和總結,讓小學生們體會到幫助他人、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等這些道德與法治方面的要求和規范。這種方式生動形象,與實際生活貼近,會讓小學生們真切體會到遇到這些問題時什么是正確的做法,引導小學生們的行為規范。
鑒于小學生生活經驗、社會經驗等不足的發展特點,道德與法治課程僅限于教室的話,并不能滿足小學生發展的需求,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理念也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因此要改變過去傳統的說教式教育,將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當地資源,比如當地十大孝子文化故事、英烈紀念碑等,豐富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實踐活動,學練結合,深入理解課堂知識,真正形成道德與法治觀念,提升道德與法治素養。
1.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定期組織“一大加一小”敬老院獻愛心活動,去當地的養老院開展實踐活動,弘揚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等傳統道德。在活動中,讓小學生切身體會到老年人由于身體的老化等所導致的行動不便、生活不易,激發小學生尊敬老人之心。同時,通過自己對老人力所能及的幫助、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換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感激與表揚,使小學生們明白尊敬老人、幫助他人是光榮的,是快樂的,真正從心底里明白什么是尊老愛幼、樂于助人。活動結束后,回到家里、學校里,都會自覺地去關心幫助家人、老師和同學,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
2.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實踐活動
組織小學生們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等,通過一件件文物的由來、無數烈士的故事,體會到每一位革命先輩也是像我們這樣的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軀,他們也很年輕,他們也有家人有牽掛,但他們為了心中的信仰,為了保衛人民,不屈不撓,勇敢向前。在講解員深情的講解和現場模擬情景中,讓小學生們體會到什么是愛國,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奉獻。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知識具象化,以練促學,深化思想認識,提升行動自覺。
3.利用當地生活中的元素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的知識都來自于生活,所以利用生活中的有利因素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極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去。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可愛的動物》的教學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教學工作,讓小學生在課堂中認識各種動物,并培養小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既提高了課堂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直接地學習到教材之外的內容。如果當地有動物園,那將是一個很好的可以拿來用的課堂資源,比如課外活動時組織班級學生一起去動物園參觀,認識各種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和特點,這樣就會直觀地讓小學生們感受到小動物的可愛,激發他們對動物的愛護之情,自覺地產生愛護動物的意識;再比如,課堂上講完尊老愛幼、關愛家人后可以給小學生們布置回家給爸爸媽媽做一頓飯、和爸爸媽媽一起大掃除這樣的實踐作業,通過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體會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愛,學會愛人、助人。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課程設置時間很長,但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這門課程并不被重視,甚至有的學校雖按要求設置了這門課程,卻未真正開過課,更不用提去認真鉆研琢磨課程的設置和安排。要強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就要重視教學的設計與安排,重視創新性教學,當地的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充分整合利用當地資源,真正發揮它應有的教育作用。國家統一編制的教材具有普適性,但當地特色就會有所欠缺,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既要以教材為基礎,又要結合當地資源,開拓思路,挖掘當地特色。傳統說教式教學,并不會取得很好效果,也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里,所以,要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靈活地開展教學,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魅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應該將與課程相關的當地資源充實進去,使教材內容更豐富多彩,同時又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更具有針對性,也更便于小學生理解。
比如:有些地方是全國聞名的紅色旅游基地,當地英雄人物輩出,在與教材課程相關時便可以加入這些故事的介紹;還有的當地企業以誠信逐漸做大做強,就可以將此類典型編入教案,或者請企業負責人進課堂親身講解誠信的生意經等,通過身邊的例子來展示什么是誠信,誠信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教學設計與安排,優化教案,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使教學設計更科學合理生動。老師還要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設置合適的教學案例,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
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通過學習課本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通過教師以身作則的傳授,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小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長久和深遠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好的當地文化資源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寶庫,也是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寶藏。一方面,學校要多組織教師走進當地紅色旅游基地、革命紀念館等,不斷強化教師理想信念,堅定教育初心,提升思想境界,并內化為精神力量,驅使教師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小學生們良好道德法治習慣的養成,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另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組織教師培訓,比如可以與相關企業合作、與政府宣傳部門合作、與公安部門合作,開展學習交流,實地參觀,充分汲取各行各業資源的養分,開拓教師視野,提升知識儲備,全面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好地將當地資源整合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對于小學生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新時代新形勢,教育改革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要不斷革新教學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充分整合當地資源,將當地資源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探索出更適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模式,使道德與法治觀念真正入腦入心,進而影響小學生的行為習慣,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