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羊羊,呂 倩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65)
芒果樹為無患子目、漆樹科、常綠喬木,別名檬果、檨仔、庵羅果。芒果樹主要種植于我國南方地區,喜高溫,耐旱。芒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鐵、鈣等營養成分,素有“熱帶果王”的美稱。芒果樹葉中富含黃酮類物質,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活性,在食品著色方面已有應用,但在織物方面的應用還沒有相關資料。本研究以硫酸亞鐵為媒染劑,通過實驗,利用從芒果樹葉中提取的染液,采用不同的媒染工藝對絲綢織物進行染色效果的對比,拓展植物染色的染材來源,有效促進芒果樹葉的開發利用,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
(1)面料:12 m/m(1 m/m≈4.305 6 g/m2)絲綢(湖州金璽絲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桑蠶絲,尺寸為50 cm×50 cm,9份。
(2)媒染劑:硫酸亞鐵。
(3)儀器:電子秤KD-200(百利達)、常溫實驗機AS-12/24、測色儀SR-60(深圳市新中圓電子儀器儀表有限公司)、摩擦色牢度儀和耐洗色牢度實驗儀(常州市雙固頓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采摘1 kg新鮮的芒果樹葉原料,清洗,粉碎,按照料液比1∶20加入20 L清水,浸泡1 h,然后100 ℃水溫沸煮,大火30 min,轉中火30 min,提取時間共計60 min,用紗布過濾,得16 L染液,平均分為3份,待用。
將面料浸泡10 min,清洗,擰干,備用。將一份染液加熱至60 ℃,將潤濕的3份絲綢面料投入染液中進行染色。在恒溫60 ℃條件下,分別設置15、30、45 min 3個時間段取出面料,沖洗,晾干。
1.4.1 預媒染
采用硫酸亞鐵作為媒染劑,在3 L水中加入15 g硫酸亞鐵,加熱并攪拌至硫酸亞鐵完全融化,將3份絲綢面料投入媒染劑染液中,不斷攪拌,浸泡20 min取出,沖洗,晾干。將染液加熱至60 ℃,投入媒染后的染液中,分別設置15、30、45 min 3個時間段取出面料,沖洗,晾干。
1.4.2 同浴染
采用硫酸亞鐵作為媒染劑,在第二份染液中加入18 g硫酸亞鐵,加熱并攪拌至硫酸亞鐵完全融化,將3份絲綢面料投入媒染劑染液中,不斷攪拌,將染液加熱至60 ℃,分別設置15、30、45 min 3個時間段取出面料,沖洗,晾干。
1.4.3 后媒染
將3份絲綢面料投入第三份染液中,在恒溫60 ℃條件下,分別設置15、30、45 min 3個時間段取出面料,沖洗,擰干,再將染好的3塊面料投入質量濃度為5 g/L的媒染劑染液中,不斷攪拌,浸泡20 min取出,沖洗,晾干[2]。
檢測依據: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GB/T 18132—2016《絲綢服裝》、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耐汗漬色牢度:GB/T 3922—2013;耐濕摩擦色牢度(級):GB/T 3920—2008;耐水色牢度(級):GB/T 5713—2013;耐皂洗色牢度(級):GB/T 3921—2008;拼接互染色牢度(級):GB/T 31127—2014;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GB/T 17592—2011;甲醛(mg/kg):GB/T 2912.1—2009。顏色特征值測試使用電腦測色儀,選5個點,取平均值。
將影響染色效果的因素以列表的形式呈現,采用ΔE、L*、a*、b*來反映染色效果。L*表示溫度(℃)指數,L值越大,表明溫度越高;a*為紅光指數,a值越高,表明紅光越多;b*為黃光指數,b值越高,表明黃光越多。在恒溫60 ℃的染色條件下,染色時間對顏色上染率的影響并不明顯,ΔE值在0.1~2.0,色差極小。芒果樹葉染色的絲綢織物具有較高的純度和明度,色相呈淺黃色調[3]。
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對絲綢織物染色效果的影響如表1所示。

表1 直接染色對絲綢織物染色效果的影響
本實驗采用硫酸亞鐵作為媒染劑,發現芒果樹葉染色對絲綢織物的色相有較大影響。在恒溫60 ℃的條件下,采用前媒染、同浴染和后媒染工藝分別進行15、30、45 min的染色取樣。芒果樹葉采用前媒染工藝得棕紅色,采用同浴染工藝得棕黃色,采用后媒染工藝得較暗的棕灰色。與直接染色工藝相比,媒染工藝提升了色差值[4-5]。

表2 媒染染色對絲綢織物染色效果的影響
染色后測試絲綢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4級,耐光色牢度3級,耐水色牢度3~4級,拼接互染色牢度4級,均達到服裝使用標準。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均符合國家檢測要求。色牢度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測試樣品均為恒溫60 ℃染色,染色30 min)。

表3 色牢度檢測結果
(1)芒果樹是我國廣東、海南等地區常見的植物,芒果樹葉四季常青,提取色素可充分利用,廉價易得。
(2)色素在溫度為60 ℃、pH為5、料液比為1∶20的條件下,采用硫酸亞鐵作為媒染劑進行染色,易上色,著色力強,各項色牢度均符合服裝使用標準。
(3)芒果樹葉提取的色素健康環保,在倡導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可再生循環利用的經濟良性發展中開拓了創新路徑。
芒果樹葉在硫酸亞鐵的作用下呈棕灰色,色彩和諧之美體現了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芒果樹葉染色工藝通過媒染、染液混合、漸變、肌理變化等技法,可實現色彩多變的豐富形態,與服飾品相融合,在生態環保、經濟效益方面有著無可代替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前景。基于以上實驗結果,以絲巾為材質進行設計創作,圖1是運用芒果樹葉直接染色與梔子染色混合技法染制的絲巾,圖2是運用芒果樹葉同浴染技法染制的絲巾。

圖1 運用芒果樹葉直接染色與梔子染色混合技法染制的絲巾

圖2 運用芒果樹葉同浴染技法染制的絲巾
在傳統手工藝與生態設計理念的雙重驅動下,芒果樹葉作為嶺南地區尚未開發的天然農業廢棄色素資源,一方面拓展了植物染料種類及色譜顯色范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芒果樹葉的染色特性,其在服飾品設計中的發展與延伸,有利于與合成染料形成產業互補,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