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劉兆春 王博志
共和國第一個機械農場、電影《老兵新傳》的故鄉——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在精耕細作50.3萬畝土地的同時,把目光投向毗鄰的農村、墾域內兄弟農場和國內旱作農業市場,用技術吸引客戶,用服務贏得市場,趟出了一條職工和用戶雙增收、企業增效的新路。
“我們鄰居張振東去年把土地托管給農場,一畝地比我家多掙將近100元錢,今年我早早地就找村上報名把土地托管了?!壁w光鎮前進村村民王鳳民說道。
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和北安市趙光鎮是房連脊、地連邊,農場有限公司機械力量強、作業標準高,地方農民土地多、產能提升空間大。于是,場鎮黨委以“企業增效、鄉村振興、農民富?!睘槟繕耍浴氨卑材J健甭涞匾娦槁窂?,通過黨建引領“家庭經濟+集體經濟+合作經濟+企業經濟”模式共同發展。趙光村農民張振東土地托管后,全程見證農場的作業流程和標準,他自己翻地也就10多公分,而農場整地超過25公分,2021年張振東玉米產量達到700公斤,而沒托管產量才650公斤,張振東多掙了3萬多元錢,而從土地上脫離開的他靠給別人開車一年多掙了5萬多元,地還是那些地,但收入多了將近10萬元。

大馬力機群正在收獲
2022年,得到甜頭的趙光鎮種植戶托管耕地從2021年的1.4萬畝增加到24萬畝,趙光村2.3萬畝耕地進行“整村托管”,僅減施化肥、投入品集團化采購每畝節省10元,糧食產量提升15%左右,實現了“幫農民省錢、帶農民掙錢、幫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目標。
“我們共有一個家,名字叫農墾,所以說,家里人就得心往一處想、事往一起干,用合作拉近時空距離?!壁w光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任傳軍如是說。
趙光農場有限公司旱作機械力量大、工作標準高、技術隊伍強,為貫徹落實集團黨委提出的場場共建相關部署,趙光農場和閆家崗農場通過共建將“北安模式”微縮復制到閆家崗,加快推進閆家崗農業提檔升級,打造集現代化、美麗鄉村、農文旅融合于一體的先行示范區,助力建設“微縮北大荒”。
為此,雙方以視頻方式開展首次“見面會”,閆家崗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春江介紹了旱田種植現狀、技術人員基本情況及急需解決的問題等。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云英結合閆家崗農場有限公司實際,就機械選型、人員現場指導、生產資料統購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王哥,今年還得來給我們播種啊,去年你們播種的地塊比別的地收成高了一成!”近日,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額爾格圖鎮谷恩寶麗高嘎查村佟烏云必勒格給趙光農場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區農機工人王德寶打來了電話。
趙光農場有限公司現有現代化農業機械1640臺件,農機總動力4.68萬千瓦,擁有一支468人的熟練農機工人隊伍,在保證51萬畝土地機械作業的同時,目光投向了國內旱作農業市場,巧打時間差、千里奔市場成為拉動職工增收、企業增效的新增長點。
2021年,農場有限公司多方聯系和考察,結合農業作業時間和農機特點,先后組織各類農機60多臺件,奔赴內蒙古興安盟、牙克石市等6個作業點,耕作土地12萬畝,創收300多萬元。2022年,農場有限公司在繼續內蒙古機械作業的同時,與河南省多個地市開展對接,預計作業面積超過20萬畝,為職工群眾創收超過500萬元,用不斷拓展的作業面積延伸著《老兵新傳》的嶄新篇章。

播種機在作業中

技術人員正在查看作業質量

墾地雙方共同開展緬懷先烈活動

農機正在裝車奔赴外地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