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德星,熊偉堅,郭 強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醫學影像科,廣東 512000)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見的一種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前列腺上皮細胞惡性增殖導致的,隨病情發展會出現骨轉移,引發骨痛、脊髓壓迫、病理性骨折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2]。臨床上選用常規方法診斷前列腺癌,雖有助于在早期階段識別前列腺癌,但是檢測方式缺乏特異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些許誤差,從而影響后續的診斷和治療[3-4]。多參數MRI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能夠有效檢測出臨床上的顯著癌癥,同時引導穿刺活檢的順利進行[5]。臨床實踐中對mpMRI圖像的讀取準確率、報告規范化要求很高,對影像醫師的診斷水平和臨床經驗要求也很高,且不同的影像醫師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結果會出現一定的偏差[6]。PI-RADS 目前已經更新到第二版(PI-RADS V2.1),且PI-RADS能夠對前列腺癌進行定位、診斷以及危險分組[7]。本文旨在探究多參數MRI應用PI-RADS V2.1與經直腸超聲引導下穿刺病理分級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納入的90例前列腺MR檢查患者,年齡40-85歲,平均年齡(68.94±5.63)歲。納入標準:①均進行穿刺活檢且MRI序列完整;②具有完整的病理結果。排除標準:①檢查前未接受其他治療;②MRI圖像不清晰或部分序列缺失,無法進行PI-RADS V2.1評分。
圖像采集:①叮囑患者在檢查前1天少食油膩類食物;②掃描設備:使用荷蘭飛利浦 ACHIEVA 1.5T磁共振掃描儀等設備;③線圈放置:患者適度憋尿充盈膀胱,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用綁帶固定線圈;④多參數MRI序列詳細掃描參數:T2WI多方位掃描(軸面,至少一個冠狀面和(或)矢狀面);T1WI軸位;然后使用單次激發EPI序列,采用低b值設置為100 s/mm2、中間b值800 s/mm2、高b值1400 s/mm2,對于ADC圖的計算采用低b值和中間b值計算;采用高分辨率壓脂容積掃描(THRIVE)序列;⑤對比劑及注射方案:經肘靜脈穿刺,Medrad磁共振高壓注射器團注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廣州康臣藥業有限公司),2 ml/s,0.2 mmol/Kg,注射結束后用生理鹽水沖洗。
數據采集與PI-RADS V2.1評分:由2名MRI工作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PI-RADS V2.1評分,并根據2019年版PIRADS V2.1評分標準,對出現臨床意義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概率進行評分:PI-RADS 1(非常低,不可能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癌);PI-RADS 2(低,不太可能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癌);PI-RADS 3(中間,臨床意義的癌是不明確的);PI-RADS 4分(高,可能存在具有臨床意義的癌);PI-RADS 5(非常高,很可能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癌)[6]。
病理分析:由資歷豐富的醫師進行切片詳細報告。
采用SPSS 22.0進行統計學處理,根據影像和病理結果對照,計算4種方案對早期前列腺癌區與非癌區的平均PIRADS V2.1評分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分析PIRADS V2.1評分對診斷前列腺癌患者的特征曲線(ROC),并計算其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析PIRADS V2.1評分與穿刺病理分級的相關性。
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評分均≥6分,其中PIRADS V2.1評分以及前列腺癌Gleason評分見表1-2。

表1 125例前列腺病變患者的PIRADS V2.1評分

表2 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PIRADS V2.1評分與Gleason分級
60例前列腺癌患者經檢測共含有125個癌區和130個非癌區。早期前列腺癌區、非癌區于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 4種檢查方案的平均PIRADS V2.1評分見表3。通過比對發現,早期前列腺癌區、非癌區的PIRADS V2.1評分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4種檢查方案的PIRADS V2.1評分
對T2WI+DWI+DCE的整體PIRADS V2.1評分與經直腸超聲引導下病理穿刺結果進行Spearman相關分析,r=0.883,P<0.05。由此可知,經直腸超聲引導下穿刺病理與PI-RADS V2.1評分正相關。
診斷前列腺癌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45,且其敏感性為94.44%(85/90),特異性為93.33%(28/30),準確性為 95.56%(86/90),陽性預測值為97.70%(85/87),陰性預測值為 93.94%(31/33),見圖 1。

圖1 PI-RADS V2.1評分對前列腺癌診斷的ROC曲線圖
伴隨著現代社會多種環境污染以及化學藥物的攝入,癌癥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前列腺癌在中國呈逐漸增多的發展趨勢。人體內所有細胞在各種因素刺激之后均可轉變為癌細胞。前列腺組織細胞是體內正常細胞的一部分,因此特定因素下可轉變為癌細胞。前列腺癌是男性前列腺較為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前列腺上皮細胞的生長不受限制,呈現無限增長的狀態。對于早期的前列腺癌,沒有任何的癥狀,只有前列腺癌發生進展,侵犯了如膀胱、尿道或者是盆腔的盆壁,才會出現一些臨床癥狀。前列腺癌轉移尤其是骨轉移后,會有骨痛的癥狀。通過常規體檢、查血PSA、直腸指檢等檢查能早期篩查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的因素包括遺傳、年齡和種族,其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的發病率極高,但是不具有傳染性,而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8-9]。目前,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確,諸多學者認為與年齡、種族等因素相關,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10-11]。PI-RADS V2.1于 2019年發布,對PI-RADS V2進行了補充性修改[12]。國內目前對PI-RADS V2.1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mpMRI應用PIRADS V2.1的臨床適用性還有待于進一步和病理結果不斷比對、證實[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評分均≥6分,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炎的PIRADS V2.1評分集中在2分和3分。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前列腺增生發生的部位較為特殊 (移行帶)有關,該部位含有的細胞以及胞間物質存在的差異導致PIRADS V2.1對T2W1序列的評分也存在差異,且移行帶的PIRADS V2.1評分主要以T2W1為主,導致其特異性相對降低。PIRADS V2.1評分與Gleason評分也存在一定的聯系,其中,PIRADS V2.1評分為2-3分對應的Gleason評分為6或者7a(3+4),PIRADS V2.1評分為4分對應的Gleason評分≤7b(4+3),而Gleason評分大于等于8分的PIRADS V2.1評分為5分,但是PIRADS V2.1評分為5分的Gleason評分不唯一且不一定大于等于8分。由此可知,PIRADS V2.1評分與穿刺病理結果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前列腺癌區、非癌區于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 4種檢查方案的PIRADS V2.1評分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直腸超聲引導下穿刺病理與PI-RADS V2.1評分呈現正相關;PI-RADS V2.1評分診斷前列腺癌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45,且其敏感性為94.44%(85/90),特異性為93.33%(28/30), 準確性為 95.56%(86/90), 陽性預測值為97.70%(85/87),陰性預測值為 93.94%(31/33)。這提示T2WI、DWI、DCE聯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診斷率,同時能夠對前列腺的病變進行相關的診斷,并盡早明確病情。 在沈鈞康(2014)[15]等人的研究中,發現1.5T MR DWI序列與T2W1聯合檢測前列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效率,并且各種方式的診斷效率相似,且T2WI+DWI+DCE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為95.35%、84.00%、89.2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T2W1能夠清楚地了解前列腺的構成,可以對前列腺及鄰近結構的內部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察覺其異常改變。DW1同樣也非常重要,能夠準確反映出細胞內外水分子的擴散情況。DCE則可通過對比反映出前列腺正常與異常組織的改變情況。
綜上,mpMRI應用PI-RADS V2.1能改善前列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并提高對有臨床意義前列腺癌的檢出率。同時mpMRI應用PI-RADS V2.1評分與經直腸超聲引導下穿刺病理分級的相關性高,能準確評價可疑前列腺癌的風險。本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所選擇樣本量較小,未進行大樣本研究;其次,本研究所選擇樣本均來自我院的單一科室,未進行多中心點的實驗研究;再次,本研究所選樣本人員均經過家屬同意才可以進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本研究所納入的研究時間間隔較短,未進行多時間段的實驗研究,故需要后續進行多中心、大樣本及較長的時間跨度或者多時間段的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