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潭赟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科技局,甘肅 甘南 747000)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的變化: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智慧服務開始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而這些領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未來新型智慧城市將以信息技術為驅動力、以人本需求為出發點、以融合共生為導向,逐步推動物理空間、數字空間、社會空間“三空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安全防護“兩全面”的深度融合,最終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特色化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城市居民自身教育的智慧化、信息化,更離不開對智慧化、信息化,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
智慧教育反向輸送人才支持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可以為智慧教育服務的落實提供完善、便捷的設施。因此,在當前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進一步挖掘與智慧教育公共服務之間的聯系,強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務水平,跨領域來提升我國教育軟實力,對于國家核心競爭優勢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智慧城市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方向,主要是依托于現代化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基礎,從智慧市民、智慧經濟、智慧流動、智慧治理、智慧生活以及智慧環境多方面著手落實。智慧城市是信息化的高階表現,有賴于市民智慧程度,而市民智慧程度則取決于終身學習程度、能力等級和創造力等方面。因此,智慧城市建設中一個主要指標即市民智慧教育程度,而智慧教育可以其他幾個要素提供教育公共服務支持,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與活力[1]。
智慧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具體產物,也是一種新式教育思路,從生態角度來看,智慧教育整合了云計算、物聯網和通信技術等新型信息技術,構建形成的智能化和物聯化教育信息生態系統,可以大大提升教育系統的智慧服務水平,促進教育領域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遞進,對于教育利益相關者智慧養成有著深遠的意義。另外,智慧教育本身屬于一個公共服務系統,基于該系統可以為廣大市民提供教育服務,創設有助于市民終身學習的智慧環境,滿足多種學習需要。
在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為了強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一個關鍵點則是建立相較于完善的公共服務系統。通過建立學習資源庫,豐富學習資源,可以滿足智慧學習多元化需要。學習資源庫主要包括多媒體素材庫:其中有大量的試題、多媒體課件、微課、錄播課等多媒體素材、文獻資料等;應用軟件庫:網絡學習輔助工具,模擬實驗工具,數據分析軟件等;學習空間庫: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科技館、數字博物館、各種自主學習空間等內容,支持學習者終身學習[2]。
基于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可以提供給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學習者大規模的開放課程學習服務,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面向所有學習者,如慕課(MOOC)、微課等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職業領域人群的自主化在線學習;直播、視頻會議等課堂可以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在疫情防控隔離期間實現“停課不停學”;在線直播、一對一預約課堂等,課堂可以滿足有個性化學習需要的人群進行職業技能、興趣愛好等課程的學習。網絡授課方式,用戶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連接互聯網獲取學習資源,滿足個體自主學習需要[3]。
智慧教育未來發展,不僅僅局限于單一教育類型,教育類型多元化則是主要方向,其中包括繼續教育、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以及企業教育等。面向不同的學習群體來制定對應的教育培養制度,增強教育適應性和針對性[4],如學生群體,主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青年學習者,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成人學習者,提供繼續教育和企業教育服務,滿足成人學習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需求。
學習者在基于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獲取教育資源時,應同步落實學習者學習過程智能管控,形成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給本人,也可以交由教師進行綜合評價,調整教學目標。通過此種方式,可以顯著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改進自身不足[5],例如智能化技術跟蹤、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學習報告;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漏洞、學習習慣等,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意見;智能管理可以對學習結果進行全面的、過程化、客觀評價。
面向不同的學習者,學習方式也要多樣化,充分發揮智慧教育優勢,支持個性化學習需要。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提供的學習方式多樣,包括小組群智學習、情境感知學習、泛在學習和移動學習等,可以在不同時間、地點靈活選擇最佳的學習方式,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最終實現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學習永無止境,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在學習過程中,本質上是潛能和天性挖掘的過程,并不斷展現價值[6]。因此,建立終身型學習社會,是智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具體表現,因此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創新人才的支持,充分發揮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優勢來培養和輸送創新型人才,以便于支持智慧城市高水平發展。
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檔案,詳細記錄學習者一生的學習軌跡、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等,對學習者的終身學習提供服務支持,隨時為學習者提供智能信息推送服務、智能信息查詢服務,智能信息處理,智能信息提取等服務。
城域網建設,是支持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域網包含管理平臺、基礎網絡建設以及監控維護平臺。管理平臺即網絡實名制安全體系建設;基礎建設即整體角度上優化設計教育城域網骨干設計、出口設計以及無線網部署;維護監控的重大概念則是建設IT 運維管理平臺。基于運營商提供的教育城域網骨干網絡,將多個節點匯聚在一起,提供智慧教育公共服務。核心節點即城域網管理中心,將多個節點匯聚在后期維護能力較強的機房,具備一定擴容能力,滿足后期功能拓展和延伸需要。城域網選擇IP 組網方式,布設大量高端框式交換機設備在核心節點。如圖1 所示。

圖1 教育城域網
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建立,離不開智慧教育數據中心的支持,通過先進云服務技術的應用,便于虛擬化應用層,原本部署在教育部門或是學校的服務器終端轉移到教育云上,可以減少占據面積和后期維護成本,為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學習者提供公共教育服務,如依托于云上貴州大數據產業,后期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管理和維護更加便捷,服務成本大大下降[7]。
建立基礎平臺,細化為多個子系統,相互獨立,遵循統一的信息標準相互連通和信息共享,可以跨部門傳輸數據,提升信息資源傳輸效率和利用率。當前有很多地區紛紛建立了統一的信息門戶平臺,提供教學計劃、教案、課件、論文、素材、教學經驗等學習資源。依據要求用戶可以查詢、上傳、下載和復制等操作,與其他業務系統銜接傳輸和共享信息資源,如單點登錄,登錄個人賬號后獲取資源進行學習,實現教學應用體系和管理應用體系之間互通有無[8]。
教育服務體系應從宏觀角度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和重復利用。建立更具國家標準特色應用系統,實現教育資源的智能化管理。開設網絡學習中心,提供給不同學習者實時性、個性化和可交互的網絡學習服務。同時,為了支持智慧教育發展,應建立網絡信息安全體系,在提供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同時,保障數據信息安全和系統穩定運行。配備入侵防護系統、網絡防火墻以及安全檢測系統,用戶依據自身權限進行對應操作,避免越權操作導致重大數據信息泄露、被篡改,為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教育保障。加強重點環節安全監測和管控,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安全處置隊伍,以便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現代化智慧城市建設關系到民族的復興與發展,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在有關智慧城市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尤其是人才方面支持力度有所欠缺。新時期為了推動智慧城市持續建設和發展,應深層次挖掘與智慧教育之間的聯系,引入現代化技術來強化智慧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安全、穩定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務系統。依據實際需要持續優化和提升,發揮其積極優勢,在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水平同時,為智慧城市高水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