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軍平,任 紅
(蘭州市肺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屬于呼吸系統較為普遍的一種病變,好發于老年患者。由于該類需要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從而引起患者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因此容易導致該類患者被結核桿菌感染,引起肺結核的出現[1]。且由于COPD 和肺結核均屬于肺部感染,臨床癥狀均有咳痰、咳嗽等,當COPD 合并肺結核時,COPD 的一些臨床癥狀覆蓋了肺結核的一些臨床癥狀,從而導致肺結核的一些相關癥狀難以被察覺,就極其容易引起漏診以及誤診的情況,致使不能對患者合并肺結核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導致患者的病情延誤[2]。此外,當COPD 合并肺結核時,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得以加重,若不能進行有效的治療,就會導致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為此,本研究就莫西沙星治療老年COPD 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從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在蘭州市肺科醫院就診的88 例COPD 合并肺結核的老年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均為44 例。其中參照組女13 例,男31 例,年齡62~83 歲,平均(69.72±4.96)歲;COPD 病程3~19年,平均(9.28±3.56)年。研究組女14 例,男30 例,年齡62~83 歲,平均(68.21±5.23)歲;COPD 病程3~19年,平均(9.11±3.28)年。納入標準:(1)2 組患者的COPD 診斷均滿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3];(2)2 組患者的肺結核的診斷均滿足《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4];(3)2 組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4)2 組患者的PPD 試驗及痰培養、痰檢抗酸桿菌均為陽性;(5)均為年齡超過60 歲的老年患者;(6)無精神系統疾病者;(7)無肝、腎功能病變者。排除標準:(1)COPD 未合并肺結核者;(2)即為有過藥品過敏史者。
2 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包括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解痙、補液等治療。并同時給予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異煙肼(選取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1 g,片劑,國藥準字H50020124)治療,用法:內服為1 次/d,每次0.3 g;利福噴丁(選取無錫祈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15g,膠囊,國藥準字H10940012)治療,用法:空腹內服,2 次/周(每次間隔3 d 或4 d),每次0.6 g;吡嗪酰胺(選取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25 g,片劑,國藥準字H44050947)治療,用法:內服為3 次/d,每次0.5 g;鹽酸乙胺丁醇(選取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規格:0.25 g,片劑,國藥準字H42022126)治療,用法:空腹內服為1 次/d,每次0.75 g。連續治療12 個月。
(2)研究組在以上的基礎上加用鹽酸莫西沙星(選取南京圣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4 g,片劑,國藥準字H20193432)治療,用法:內服為1 次/d,每次0.4 g。
(1)對比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對2 組的治療前以及治療12 個月后,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臨床癥狀予以評估,并計算出每組患者的癥狀評分平均值,評分標準:分值為0~3 分,按癥狀輕重程度進行評分,所得分值越低,說明癥狀越輕。
(2)對比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對2 組治療后的療效進行評估,評估標準為,①顯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胸部CT 顯示肺部紋理顯著恢復;②有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胸部CT 顯示肺部紋理部分恢復;③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未見好轉。[(有效+顯效)/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3)對比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s 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4)對比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各治療組的咳嗽、咳痰、氣喘、胸悶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其中以研究組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癥狀評分下降更為顯著(P<0.05),見表1。
表1 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對比(,分)

表1 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對比(,分)
注:a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通過對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95.45%)較參照組總有效率(81.81%)高(P <0.05),見表2。

表2 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比較[n(%)]
通過對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各治療組的FEV1、FVC 水平值均明顯降低(P<0.05),其中以研究組水平指標下降更為顯著(P<0.05),見表3。
表3 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FVC 水平值比較()

表3 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FVC 水平值比較()
注:b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通過對2 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2 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所有出現的不良反應均經處理后緩解。

表4 兩組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由于老年人群的生理機能處于衰退狀態,再加上長期咳嗽、咳痰等致使呼吸增加,從而導致機體的多個器官功能發生變化,機體的免疫機制處于下降狀態,從而容易引起炎癥反應,導致肺彈性纖維造成破壞,呼氣阻力加強,逐漸演變為COPD。此外,肺結核COPD 患者常見的一種合并癥,有研究表明,由于老年COPD 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以及器官功能的衰退,且為了治療COPD 需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從而引起機體免疫力進一步降低,致使局部組織的軟化,從而導致肺結核的出現[5]。莫西沙星屬于人工合成的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具有較強的抗菌性,且抗菌范圍廣,擁有較長的半衰時間,不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具有較強的吸收性,在人體內活性較高,既可以預防病情的再次發生,同時又能抑制肺結核的傳播,可用做全過程的治療[6]。此外,莫西沙星可用范圍廣,不受患者年齡、性別等影響,能用于輕中度肝功能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本次研究中,與治療前相比,各治療組的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其中以研究組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癥狀評分下降更為顯著(P<0.05),表明在對COPD 合并肺結核的患者進行治療時,加用莫西沙星可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臨床指標,且無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