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 年2 月的萊蕪戰役中,粟裕率華東野戰軍放棄臨沂,誘使國民黨軍李仙洲軍團冒進。此次戰役,李仙洲軍團被殲5 萬余人,被俘4 萬余人。戰后,時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破口大罵:“5 萬多人,3 天就被消滅光,就是放5 萬頭豬叫共軍抓,3 天也抓不完啊。”
為什么華東野戰軍可以在如此短時間內抓到這么多俘虜?
其實,抓俘虜是有門道的。華東野戰軍之所以可以抓到這么多俘虜,首先是我軍嚴格遵循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方針。華東野戰軍當時絕大多數的野戰縱隊都參加了戰斗。
其次,我軍很好地利用了敵人的內部矛盾和失誤。實際上,在我軍調動兵力時,王耀武已經有所察覺,將北線部隊后撤。但是蔣介石和陳誠深信南線歐震兵團虛報的戰果,認為華東野戰軍已遭“重創”,因此嚴令王耀武:務必遵照指示派部進駐新泰、萊蕪。新、萊兩城各有一個軍團的兵力,敵人無力攻下,敵如來攻,正合我意,切勿失此良機!
不過,幾萬人的部隊,漫山遍野地跑,也確實不好抓俘虜。而萊蕪戰役中的俘虜相對好抓,是因為他們太集中了。粟裕在戰后總結中說道:“敵人在指揮上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怕分散被我軍各個殲滅,于是將兵力集中起來,加上部隊素質差,因此抓得更緊、靠得更攏……在炮火殺傷后迅速被我軍殲滅,這證明了兵不在多,而在于誰能首先展開兵力,并高效發揮作用,誰就能勝利。”
當然,國民黨軍這么多人成為我軍的俘虜,也跟其軍心不穩以及我軍的俘虜政策有關。
萊蕪戰役中的國民黨第46軍為桂系部隊,本就對蔣介石不滿。該部由海南島北移京滬,再轉到山東,連冬裝都沒有發齊,官兵怨聲載道。

八路軍120 師359 旅在“上、下細腰澗戰”中俘敵十余名,圖為王震(右二)與日俘談話
175 師副師長陳炯被俘后,愉快地說:“我早知道共產黨部隊優待俘虜,所以我沒必要隱瞞真實身份。我們擁護蔣介石抗日,他卻借此消滅我們。他要我們來打仗,人打少了卻不給補充,部隊還不斷縮編,雜牌部隊就是這么被消滅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面對軍事實力遠超中國的日軍,中方處于戰略防御階段,處于守勢,表現在各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這個時候,俘虜日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即使抗戰的第一個勝仗平型關大捷,雖然殲滅日軍一千多人,但一個日軍俘虜也沒抓到。
八路軍抓到的第一個日軍俘虜是在1937 年11 月4 日,由115 師的343 旅參謀長陳士榘親自擒獲的。此事在當地一時引起轟動。八路軍抓到批量俘虜的時間是在1938 年2 月。當年2 月18 日,120 師359 旅旅長王震率部奔襲平社村車站,因未達到戰斗目的,于22日撤出了戰斗。120 師師長賀龍于23 日晚親自趕到參戰部隊,指示他們總結經驗,再攻平社村,把車站拿下來,捉幾個日軍俘虜。戰士們不負眾望抓到了幾個日軍俘虜。
從此以后,359 旅參戰時總是想方設法多抓俘虜。在抓獲日軍俘虜方面產生了很大影響的還是359 旅在“上、下細腰澗戰”中抓到的那一批。有軍史學家稱,“上、下細腰澗戰”是第二個平型關大捷。此戰發生在1939 年5 月,共殲滅日軍500 余人,繳獲武器彈藥一批及大量軍用品。隨著抗戰發展,八路軍俘虜的日軍官兵逐漸增加。
優待俘虜是紅軍時期就有的政策。駐共產國際代表野坂參三經過半年多的調查研究,于1940 年10 月向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建議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一所專門學校教育改造日軍俘虜。這一建議與中共中央的想法完全一致,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并將這所學校定名為“日本工農學校”。
日本工農學校培養的都是日軍俘虜和投誠者中的優秀者,他們從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各個抗日戰場而來。每期學員畢業后,絕大多數都奔赴各個抗日根據地,開展對敵斗爭。
他們利用日軍士兵的思鄉情,宣傳八路軍“不殺俘虜”政策,鼓勵棄戰投誠;鼓勵日軍基層士兵反抗長官,激化官兵內部矛盾;喚醒日本士兵的無產階級革命意識,使其認識到侵略戰爭的反動性。他們的主要方法是陣前喊話、散發傳單、寄送慰問袋和信件。這些學員熟悉日軍內部情況,在戰場上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到了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情況有所不同了。那時,美軍有大量的飛機、大炮,即使在潰敗時也可通過飛機和遠程火炮壓制我軍,并借助車輛迅速撤逃。所以抓美軍俘虜,非常不容易。當時參戰的志愿軍戰士這么總結:抓一個美軍俘虜真不容易,總得抓住脖領子、扭住手腕子,頂住胸脯子,他才能老實。
到了1979 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面對的是頑固而又狡猾的越軍。抓越軍俘虜雖也不容易,但解放軍已經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廣州軍區陸軍第41 軍第122 師第364團4 連的戰斗歷程,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4 連共斃敵70 多人,俘敵數人,分別是在三種情況下抓到的。
2 月20 日凌晨,1 班的一個尖兵組到達敵前沿時,戰士葉龍春、楊正良發現一個敵人背著一支M79 槍榴筒在陣地上走來走去。葉龍春自告奮勇上前捕俘,當他摸到離敵人3 米遠時,便猛沖上去,制服了一個敵人。這個時候,副班長伍福言趕上來用毛巾堵住敵人的嘴巴。就這樣,3 人戰斗小組為連隊陸續抓到了幾個俘虜。
2 月22 日,4 連奉命在朔江北山搜捕殘敵。上午9 時,搜到半山腰,7 班長謝志瓊在一個洞里發現了少量敵人,他立即組織全班包圍了這個山洞,用越語喊話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接著,7 班又向洞里投了5 枚手榴彈,當場炸死了幾個敵人,剩下幾個受了傷。最后,副連長和7 班長兩人手持武器沖進洞去,敵人只得乖乖舉手投降。
2 月25 日晚上6 時,軍炮團15 臺彈藥車在安樂春稠村遭到越軍特工隊的襲擊,造成一定損失。4連奉命搜捕這些特工人員。他們在一個山洞里發現20 多名越南群眾,4 連一邊讓翻譯宣傳我軍政策,一邊將隨身帶的干糧分給群眾吃,然后動員他們給解放軍帶路抓那些特工人員,最終抓到了3 個俘虜。
在不同的戰爭時期,在不同的戰場上,我軍靈活采取了各種有效策略,俘獲了大量敵人,對我軍鼓舞士氣、振奮人心、瓦解敵軍有著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