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下旬,合肥多個餐館因未取得冷食類食品經營資質售賣涼菜被罰款。其中,包河區王良才酸菜魚望湖城店因無資質在外賣平臺上售賣涼拌黃瓜,被處以5000 元罰款;廬陽區又馳餐飲店也因在網上銷售涼拌黃瓜被罰款5000 元。
賣一份拍黃瓜的涼菜,卻被罰款5000 元?很多網友百思不得其解。
嚴格來說,5000 元的罰款,針對的并不是賣拍黃瓜本身,而是餐館在沒有冷食類食品制售許可的前提下,違規制售涼菜。涼拌黃瓜、涼拌西紅柿、鹽水毛豆等都在處罰范圍內。
冷食類食品制售是《食品經營許可證》中的規定許可項目。《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許可事項發生變化,食品經營者未按規定申請變更經營許可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2000 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制售拍黃瓜等涼菜,之所以需要專門的經營許可,是因為它確實是食品衛生安全方面很容易“踩雷”的一種食品。尤其是在高溫的夏季,細菌易迅速繁殖,涼菜如果在加工過程中存在不規范、不衛生的情況,很容易引發病菌中毒的情況。因此,在《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中,對于冷食類食品有專門的加工制作要求。比如,其中提到要在“專間”或者“專用操作區內”進行。
不過,幾起拍黃瓜被罰的案例引發不小的爭議說明,一方面,現在的普法力度還有待加強,別說消費者,可能很多餐飲店主都不知道有這一規定,所以才有多起違規事件;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領域的執法也要兼顧大眾認知,體恤一些小餐館的困難,盡量做到人性化、柔性化。
合肥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會在首次警告責令改正,如果拒不整改,再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處5000 元左右的罰款。
總之,賣拍黃瓜被罰5000元是一次普法案例。對于廣大餐飲經營者來說,應該意識到超出許可范圍經營涼菜的安全衛生風險,做到合規經營,對食品安全負責。對于執法部門來說,也要盡量避免一刀切,在嚴格執法的同時,適當保持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