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思婕
借助游戲陪伴幼兒成長,通過游戲引導幼兒能力提升,是新時期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提問是游戲活動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師幼互動方式。在當前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提問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提問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直接關系活動效果。教師只有將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融合到游戲活動提問中,才能最大化體現幼兒游戲的價值。本文在闡述集體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積極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集體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策略運用。
幼兒階段是語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的適當提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效的溝通環境與溝通平臺,從而為幼兒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的提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幼兒階段也是個體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根據每個幼兒的性格和需求,以提問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有效引導,能夠在幼兒道德品質、心理引導、性格形成等方面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說,集體活動中的教師提問是幼兒游戲的調節劑和黏合劑。有了科學、合理的集體活動提問,教師就能確保游戲環環相扣,推進游戲順利開展。因此,在幼兒游戲活動中,集體活動提問發揮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責任都是通過集體活動提問充分展現的。
幼兒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有經驗的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提問的問題,以此點燃幼兒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疑難,提供橋梁與階梯。
在游戲活動前,教師需要講解活動規則,分配游戲任務。部分幼兒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難以在第一時間聽懂規則,無法順利參與游戲活動中。為確保順利進行游戲活動,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善意地提醒幼兒,強化幼兒對活動規則的認知。例如,教師在開展“開始和停止”游戲前,先簡單地告訴幼兒:“當音樂響起時,大家和老師一起動起來,老師做什么,大家就做什么;當音樂聲停止時,大家的動作就一起停止,誰都不要動。”這時,雖然每個幼兒都會大聲回答教師“聽懂了”,但依舊會有部分幼兒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不懂裝懂”。教師可以針對個別幼兒進行提問,對其進行善意提醒:“音樂停止的時候我們要怎么做呀?”“老師做什么,大家就跟著老師。”……這種游戲前的善意提醒式提問,不僅可以確保后續游戲活動的順利進行,還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提問更具有人情味。

教師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的環境,初步形成人際關系,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集體活動中的提問設計要盡可能融入道德教育。例如,教師在開展問題游戲“動物園里有什么”時,可以向幼兒提問:“動物園里有什么?”“大象。”“熊貓。”“猩猩。”……當這一輪幼兒結束問答后,教師可以繼續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如果有人傷害動物,我們要怎么做?”等類似問題。需要指出的是,幼兒回答問題后,非常期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面對幼兒的任何回答,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不應吝惜表揚的話語,不能諷刺答錯者,要對其語言中出現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這有利于調動幼兒繼續思考和勇于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促進幼兒拓展思路、發展創新思維。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應該通過集體活動提問形式的設計,讓提問更具有內涵、指引性,幫助幼兒克服困難,提升能力與素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與幼兒互動,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例如,在開展“桃花朵朵開”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圍成一個圈,手拉著手緩慢前行;接著,教師發出“桃花朵朵開”的指令。幼兒提問“開幾朵”時,教師快速說出“開三朵”,幼兒迅速以三人為一組,抱在一起。沒有以三人抱在一起順利通關的幼兒,則主動排在教師身后;隨后,教師再發出“桃花朵朵開”的指令,其他幼兒提問“開幾朵”,教師快速說出“開兩朵”,將這一游戲以結合問答和行動的方式開展下去。提問貫穿游戲活動的始終,是這場游戲互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游戲互動中,由幼兒主動提出問題,教師回答問題,幼兒再根據教師的答案快速做出反應。這種形式的幼兒游戲活動不僅可以使游戲活動更具趣味性,還可以使幼兒在體驗中感受提問帶來的快樂。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快速做出反應,同時鍛煉了反應能力。
總之,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集體活動提問的價值,讓集體活動提問貫穿幼兒活動的始終,成為師幼溝通的橋梁。在這篇文章中,教師就集體活動提問在幼兒能力培養中的積極意義進行了分析,結合具體的幼兒游戲活動進行了分享。希望這些集體活動中提問的技巧,能夠對廣大幼兒教育共同者有所啟發,共同助力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