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筱岸 陸柳雪 黃鳳形 農彩梅 覃鳳飛 藍婁 梁艷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百色市 533000
我國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居世界第2位[1]。結核病中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肺結核患者占結核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2-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老年肺結核患者數量不斷增加,而老年人亦是糖尿病的高發群體,因此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逐年上升[4]。臨床上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以抗結核治療和給予糖尿病綜合治療為主,但由于多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因此治療效果并不理想[5]。研究[6-7]表明,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輕其心理壓力、培養自我護理能力,還能增強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約哈里窗理論是一個關于溝通技巧的心理學理論,該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人際交往、心理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等領域[8]。本研究將約哈里窗理論運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療的80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肺結核診斷符合 2017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WS288-2017肺結核診斷標準》[9],糖尿病診斷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10],經臨床及相關檢查確診;(2)無其他嚴重合并癥;(3)無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4)患者及家屬簽署干預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文盲、無法進行有效溝通的患者;(2)罹患精神病或有家族性精神疾病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6~72(53.65±13.50)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8例、中學24例、大專及以上8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3~70(58.32±10.71)歲;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0例、中學25例、大專及以上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健康教育。入院后,由接診護士進行入院評估和入院基本知識宣教;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肺結核和糖尿病相關知識宣教,發放肺結核、糖尿病科普知識手冊,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對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教會其自行注射胰島素治療。
1.2.2 研究組 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宣教。(1)成立約哈里窗理論干預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由兩名護理責任組長任副組長,組員由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7名構成,均需具有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由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約哈里窗理論相關知識、肺結核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培訓與干預方案的制訂和實施,由副組長負責護士實施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過程的質量管控。(2)建立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培訓模板,培訓并考核干預小組成員。組織干預小組成員討論,設計出將約哈里窗理論融入健康教育的情景模擬演練腳本,由兩名溝通能力較強的小組成員根據腳本內容進行情景模擬演練,一名扮演患者,另一名扮演護士。在情景模擬演練前,全面了解患者情況,按約哈里窗理論將患者情況進行開放區、盲目區、隱秘區、未知區的劃分,并進行深入剖析。開放區為護患雙方知道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主訴、門診檢查結果、用藥及初步診斷等。盲目區為醫護知道而患者不知道的信息,包括醫生和護士的資質與經驗,過往診治、護理患者成功的案例及失敗的教訓,團隊支持情況、用藥安全性、護理計劃、潛在風險、查房治療時間、病房相關制度等。隱秘區為醫護不知道而患者知道的信息,包括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用藥史、過敏史、疾病發作時的具體狀況及情緒體驗、社會支持、對住院的預期、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等。未知區為醫護、患者均不知道的信息,包括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患者用藥后的檢查結果、患者是否能痊愈等。情景模擬演練后,總結不足之處,請護理專家進行指導,修改后制定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培訓模板,供其他護士學習。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和考核,要求所有干預小組成員考核通過后再對患者進行干預。(3)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的實施。分別于患者入院第2天、入院1周、入院2周時,由干預小組成員對患者進行床旁一對一的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指導,按約哈里窗理論將患者的情況進行歸類分析,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并設法加以解決。組長和副組長不定期對小組成員應用約哈里窗理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1.3 觀察指標
1.3.1 疾病知識掌握情況 在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2周后,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分別對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包括用藥知識、飲食知識、運動鍛煉知識、自我管理知識、消毒隔離知識等方面內容,滿分100分,得分80分及以上為掌握,得分60~79分為基本掌握,得分<60分為未掌握。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越好。
1.3.2 服藥依從性 在患者入院1周后、入院2周后,采用中文版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11]分別評估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量表滿分為 8分,患者得分<6分為依從性差,得分6~7分為依從性中等,得分8分為依從性好。
1.3.3 自我護理能力 在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1周后,入院2周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量表[12]分別評估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共4個維度(43個條目),其中32個條目為正向計分,11個條目為反向計分,總分為172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其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3.4 護理服務滿意度 在患者出院當天,應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情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護理服務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x±s以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研究組患者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 (n)
2.2 兩組患者干預1周、2周后用藥依從性評分的比較 入院1周后、入院2周后,研究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1周、2周后用藥依從性評分的比較 (x±s,分)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隨干預時間的延長呈升高趨勢(P<0.05);研究組患者入院1周后、入院2周后的自我照護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與干預時間之間有交互作用(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x±s,分)
2.4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在出院當天對患者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92.5%)高于對照組患者(72.5%)(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n(%)]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通常給予其抗結核治療和糖尿病綜合治療。但大多數患者未能充分掌握糖尿病和肺結核的疾病相關知識,這嚴重影響其服藥依從性和治療效果。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過于單一,缺乏系統性,通常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給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患溝通不充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約哈里窗理論可用于解決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信息溝通問題,將其應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當中,可較好地解決護患溝通存在的問題,使患者更易于接受教育和掌握疾病相關知識[7]。
本研究將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宣教。結果顯示,干預2周后,研究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入院1周后、入院2周后的服藥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提示采用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能顯著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和用藥依從性[4,13]。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是反映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一個指標[1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呈升高趨勢,研究組患者入院1周后、入院2周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提示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這與文獻[7,13]報告的結果相似。常規的健康教育大多是由護理人員利用碎片化時間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口頭宣教,護患缺乏有效的溝通,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不高[15]。在出院當天對患者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92.5%)高于對照組患者(72.5%)(P<0.05),提示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可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基于約哈里窗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服藥依從性與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