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人物檔案

荀運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西溪醫院(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病區主任,主任中醫師,上海交通大學傳染病學博士,浙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省中管局十三五重點專科(中西醫結合肝病)帶頭人,杭州市醫學高峰學科(中西醫結合肝病學)后備帶頭人;省醫壇新秀;省中青年臨床名中醫培養對象;省中醫藥學會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遺傳代謝性肝病協作組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省青年高層次人才協會會員,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委員。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文章40余篇,其中SCI 10篇,主持省自然基金等各級課題8項。
記者問:那么請問什么是棕色脂肪組織?
荀運浩主任:棕色脂肪組織(BAT)是脂肪組織的一種。脂肪組織普遍被分為3種類型:白色脂肪組織(WAT)、棕色脂肪組織(BAT)和米色脂肪組織。其中白色脂肪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脂肪組織主體,主要以油脂的形式儲存化學能,長胖了一般就是說白色脂肪增加了。棕色脂肪組織是非寒顫性產熱組織,對寒冷環境中的體溫維持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通過線粒體的非偶聯呼吸作用產熱消耗能量,進而消耗脂肪抵抗肥胖。米色脂肪組織是介于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之間的一種誘導型產熱脂肪,也具有類似棕色脂肪的非寒顫性產熱功能。以外認為嬰兒時期BAT很豐富,成年期會退化,但近年研究顯示功能性BAT在成人中普遍存在,分布在肩胛間區、腋區、椎旁、頸部和鎖骨上等區域,并與體重指數負相關,因而在肥胖及相關疾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記者問:我們知道了棕色脂肪在成人體內很常見,那么怎么去檢測棕色脂肪呢?
荀運浩主任:組織學活檢是棕色脂肪檢測的標準方法,但不常用,臨床多通過無創的影像學方法來檢測其存在與否和活性狀態。目前可用的影像學方法包括PETCT、磁共振(MRI)和紅外熱成像(IRT)等。一般認為PET-CT是BAT檢測的金標準,但因成本高和輻射問題,除了惡性腫瘤人群外鮮有應用,用于患病率約25%的NAFLD并不現實。MRI可通過水脂分離和脂肪定量技術精準識別BAT并計算體積,超極化MRI成像技術進可精準測量BAT激活后的溫度變化,灌注成像技術可檢測氧消耗和血流的變化反映BAT的代謝活性,因此MRI具備在無電離輻射的條件下檢測BAT及其活性的潛力,但成像技術尚待完善。IRT也不存在輻射,通過皮膚溫度和散熱檢測BAT,但其應用局限于鎖骨上等淺表區域的BAT,同時也易受皮下脂肪厚度、皮膚血流量等的影響。因此,可供選擇的檢查方法看似很多,但每種技術都有其局限性,暫時沒有一項能夠全面、精準評價BAT又方便實施的活體成像技術,所以目前臨床還限于特殊個體的PET-CT檢查時,一般人群的BAT檢測還不現實。
記者問: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現在人群中NAFLD患者越來越多,那么棕色脂肪這種好脂肪同NAFLD是怎么樣的一個關系呢?
荀運浩主任: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病毒性肝病得到控制,NAFLD已上升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由此導致的脂肪肝相關性心血管事件和肝病死亡日益增多。BAT不僅是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代謝場所,還是其他代謝物的主要代謝場所。臨床研究表明,棕色和米色脂肪顯著影響肝臟脂質平衡和NAFLD患病率,成人中活化BAT的存在對其血脂特征和肝功能都有積極的影響;與沒有BAT的受試者相比,可檢測到BAT活性的成人NAFLD患病率較低;BAT陽性的受試者體內BAT的活性與CT掃描的平均肝衰減與脾臟衰減比例呈反比,表明BAT參與了肝臟代謝紊亂的發病;BAT對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也存在積極影響。因此,BAT具有明確的代謝保護作用-包括防治NAFLD和肥胖,誘導BAT激活已成為防治肥胖相關疾病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記者問: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去激活棕色脂肪或提高它在人體中的比例嗎?
荀運浩主任:棕色脂肪的激活和白色脂肪的棕色化或褐變可以提高機體代謝,消耗脂肪來抵抗肥胖。因此棕色脂肪激活,以及誘導白色脂肪褐變也就是米色脂肪的合成,一直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誘導BAT活化和WAT褐變的方法包括藥物干預和非藥物干預,藥物干預主要包括使用β-腎上腺素能激動劑(麻黃堿或異丙腎上腺素)、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激動劑(羅格列酮)、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恩格列凈)、人胰高糖素樣肽-1類似物(利拉魯肽)等;非藥物干預主要包括冷暴露、特定食物或其提取物(辣椒素、姜黃素等)、運動和減肥手術等;新近華東師大研究顯示,局部溫和熱療可通過某種分子機制誘導米色脂肪產熱,進而安全有效地防治肥胖,并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肝臟脂質沉積等代謝紊亂問題。因此,盡管上述方法多數并非專門針對棕色脂肪發揮作用,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精準激活棕色脂肪和誘導白色脂肪褐變將逐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