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莉 蕭肖蘭 舒小妹 鐘興明
廣東省生殖科學研究所 (廣東省生殖醫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男性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 510600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中不明原因者較多,占50%以上[1]。雖然RSA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但及時治療和科學受孕,再次懷孕的概率較高[2-3]。然而由于多次流產,對有明確再次妊娠的女性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多數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而且對其家庭功能、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4]。由于RSA患者在院時間有限,其心理護理引導干預的傳統模式所得有限。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遠期護理中的應用[5],特別是院外長期干預的效果較為明顯[6-7],基于此,本研究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RSA患者長期心理護理干預中,旨在為RSA患者長期心理干預特別是院外干預提供新的方法,現報道如下。
選取廣東省生殖醫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接診的不明原因RSA患者24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存在無明確原因的流產史2次及以上;②接受長期護理干預且可長期配合者;③無嚴重認知障礙及精神障礙。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者;②宮頸功能不全者;③無法長期復查者。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120)和對照組(n=120)。其中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27.51±3.20)歲;流產2次者85例,3次者26例,4次者9例;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47例,高中及專科42例,初中及以下31例。對照組年齡24~36歲,平均(28.12±3.03)歲;流產2次者87例,3次者25例,4次者8例;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45例,高中及專科41例,初中及以下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給予RSA常規心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對患者進行1對1的健康知識宣講;②根據醫生復查要求,對患者復查情況跟蹤并記錄成檔;③定期回訪客戶,并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電話心理疏導;④針對患者家屬進行1對1的健康知識及陪護責任引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基于網絡的長期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方法如下。
1.2.1 基于網絡的溝通建設 觀察組患者入選后,由專職護理人員,通過添加微信、關注醫院公眾號、注冊跟蹤會員的模式,建立與患者的網絡溝通渠道,以便長期的跟蹤和干預。并通過群聊、網絡直播或錄播、文章推送評論等形式,建立護患、患者之間的溝通渠道,便于溝通和引導干預。
1.2.2 基于網絡的健康宣講 在建立網絡溝通渠道的基礎上,通過文章推送、線上講座、視頻會議、主題討論等形式,對RSA疾病相關知識進行1對多的宣講。健康知識內容主要包括RSA相關病因分析、自然流產后注意事項、個人衛生習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然受孕經驗分享等,每個月有專門主題內容,安排專職護理人員制作內容,通過審核后通過網絡渠道分享給患者。
1.2.3 基于網絡的心理疏導 在以上健康宣講的基礎上,定期在群內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并針對個人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引導。群內心理疏導主要通過話題形式,由責任護理人員引出話題,通過心理問題的傾訴、正常心理的疏導、成功受孕者的分享、心理健康重要價值的宣講等部分組成,每月進行一次。針對溝通過程中表達出明確心理問題或者溝通中不積極的患者,針對其家屬和患者,專門建立家庭群組,并在家庭群組中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同時安排專人負責隨時接待患者個人提出的心理問題、健康問題的解答和傾聽。
1.2.4 基于網絡的家庭建設 在進行網絡心理疏導和健康宣講的同時,對患者家屬特別是丈夫,進行家庭心理支持引導。一方面,提高其對家庭支持重要性的認知,另一方面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線上健康宣講相關知識學習。對于存在心理問題或家庭功能問題的患者,通過建群的形式建立與其家屬的溝通橋梁,加強溝通。
1.2.5 基于網絡的健康跟蹤 通過網絡渠道定期主動收集患者健康資料,及時解答患者健康問題。主動收集患者的定期健康資料,包括流產后恢復情況、復查到診情況、生理健康及自然受孕情況等。如患者提出健康相關問題,可邀請醫師參與對患者健康問題的解答,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配合程度。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心理健康情況、家庭功能情況、護理滿意度差異。其中心理健康情況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兩量表評分越高,抑郁、焦慮情況越嚴重[8]。家庭功能情況評估采用家庭關懷指數量表(family APGAR scale,PAGAR)評估,共分為5個維度:適應度(adaptation,AD)、合作度(partnership,PA)、成熟度(growth,GR)、情感度( affection,AF)、親密度(resolve,RE)。每個維度評分均采用自評,0~2分代表自差至優[9]。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共分為基礎護理、健康宣講、心理干預、家庭干預四個部分,每個部分4個題目,合計100分,> 90分為非常滿意,75~90分為一般滿意,<75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240例,回收240例,回收率為100.00%,調查問卷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34,其中四個部分Cronbach’s α系數為0.704~0.837,具有良好內部一致性。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分,±s)
注 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
組別 n SDS評分 SA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觀察組 120 62.43±5.26 40.25±3.49 43.352 0.007 59.85±5.57 35.45±3.28 51.284 0.007對照組 120 62.36±4.93 50.24±4.15 36.241 0.012 60.01±5.32 48.35±4.25 27.648 0.013 t值 0.385 39.586 0.622 60.852 P值 0.769 0.008 0.704 0.006
干預前,兩組患者PAGAR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PAGAR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AGAR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AGAR評分比較(分,±s)
注 AD:適應度;PA:合作度;GR:成熟度;AF:情感度;RE:親密度
組別 n AD PA GR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觀察組 120 1.09±0.28 1.43±0.34 42.185 0.009 1.12±0.37 1.42±0.32 37.904 0.013 1.06±0.23 1.40±0.25 58.624 0.003對照組 120 1.10±0.26 1.24±0.30 26.152 0.023 1.13±0.35 1.25±0.29 22.015 0.021 1.07±0.28 1.22±0.30 36.741 0.009 t值 0.125 43.521 0.103 35.154 0.174 34.154 P值 0.864 0.009 0.872 0.014 0.832 0.008組別 n AF RE 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觀察組 120 1.12±0.35 1.46±0.24 36.982 0.009 1.25±0.28 1.50±0.32 29.666 0.007 5.58±1.47 7.29±1.56 73.158 0.000對照組 120 1.10±0.36 1.26±0.30 34.157 0.010 1.23±0.42 1.38±0.38 24.165 0.009 5.54±1.39 6.04±1.48 45.624 0.003 t值 0.115 28.742 0.121 33.428 0.141 46.158 P值 0.863 0.010 0.854 0.008 0.848 0.003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RSA患者由于反復發生流產,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動帶來了巨大的創傷[10]。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研究的進步,臨床對RSA患者心理健康情況與整體健康的相關性有了更加深遠的認識[11]。RSA患者特別是希望成功妊娠的患者,等待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其自身情感和家庭支持,也存在更多的創傷可能,長期的心理壓力可能導致患者正常興趣的喪失,在與外界交流中,也可能隨之產生障礙,從而加重了孤獨感、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帶來的心理問題,又可反過來作用于神經系統,導致免疫和內分泌的雙重調節障礙,表現為交感神經的異常和下丘腦垂體靶腺軸的神經遞質和激素分泌異常,從而破壞免疫功能[12]。由此可見,RSA患者異常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由于正常妊娠是家庭的重要活動,RSA患者病情對家庭關系的影響也極為重要,特別是丈夫的角色,一方面這種痛苦同樣作用于丈夫,另一方面,丈夫如果不能良好地處理家庭支持的功能,將進一步傷害RSA患者的心理健康[13]。有研究表明[14],RSA患者家庭功能障礙的程度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成反比,這表明RSA患者的心理問題可能因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支持而加重。家庭成員之間只有互相理解支持,才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孕期應激,因此家庭護理是在醫療治療、心理干預之外極為重要的部分。
對RSA患者心理干預和家庭支持干預,是RSA患者護理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完善的健康宣講,對不明原因的RSA患者進行疏導,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和對正常妊娠不確定性的等待過程中所產生的焦慮、抑郁;另一方面,通過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況,可以及時改善其不良程度。但是由于RSA患者在院時間較短,溝通深度有限,往往會出現交流不充分的情況[15]。將互聯網技術溝通的便捷性和高依從性,應用于RSA患者的長期心理干預及家庭支持干預中,是對傳統護理干預模式的良好補充和全新的方法。本研究通過護理人員微信、醫院公眾號、注冊跟蹤等形式,與患者建立長期可行的溝通渠道,為長期院外干預提供了基礎,通過文章推送、線上講座、視頻會議、主題討論等新的形式,增加了健康知識社區的全新方式,由于溝通模式的改變,以及群內打卡等創新模式的應用,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讓患者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流產、妊娠等相關疾病知識和健康注意事項,而且充分利用互聯網溝通的便捷性和私密性,讓患者更容易表達出自己的心理問題,以助于心理護理工作的開展。
為比較觀察這種具有更高依從性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長期心理干預方法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比較觀察了其與傳統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的差別,結果顯示,通過6個月的基于網絡的溝通渠道建設、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家庭功能干預和健康跟蹤,觀察組在焦慮、抑郁評分顯著性優于對照組,這表明患者由于多次流產導致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得到了良好的疏解,這與網絡溝通和心理護理干預的新模式的依從性和有效性有直接關系;RAGAR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得到明顯提升,且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作為家庭成員對于家庭關懷及家庭成員認可程度的評估指標,這一改變表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通過遠期干預得到有效提高,且家庭功能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①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在院外長期溝通交流的便捷性和可行性,通過搭建網絡基礎的溝通渠道,對患者進行長期干預;②多種形式的健康宣講和心理疏導,不僅能夠通過1對多、可重復的模式,以較低的工作量,覆蓋較多的患者,也可單一溝通,個性化干預;③通過對患者家屬的干預引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家庭功能,提高了丈夫角色對患者的關懷和支持。
綜上所述,基于網絡的長期針對性干預,能夠有效改善RSA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家庭功能和支持,對患者遠期的生存質量和護患關系有著重要的價值。干預模式簡單易行,效果長遠,推薦臨床給予更多的應用。本研究對象僅局限于一所醫院,樣本收集受到地域局限影響,在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所以在后期研究中可以進一步擴大調查的范圍,增加樣本量,延長調查時間,進一步提高調查研究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