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廣
(新疆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關于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目前的研究可以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綠色金融對產業調整的分析。Ramiah和Gregoriou(2015)指出,綠色金融不同于傳統的投資方法,通過提供多元化的綠色金融工具,鼓勵綠色項目的發展,并約束低污染項目的發展,最后完成產業結構調整[1]。Wang和Liu等(2019)則認為,發展綠色金融可以控制政府對傳統能源密集型行業的投入,從而提高對科技密集型行業的投入,最終實現行業結構調整的目標[2]。另一部分是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生態化的研究分析。陳偉光和胡當(2011)研究了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生態化的影響機理,提出綠色金融通過引導資金流入促進產業綠色化、生態建設化[3]。蔡海靜(2015)認為,發展綠色生態金融機構可以使產業架構的調節產生擴散效果,并且對企業發展綠色信貸也有著示范作用,可以促進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生態金融服務,從而帶動產業架構的深度調節[4]。龍云安與陳國慶(2018)利用灰色關系模式分析了綠色生態金融服務與中國行業結構之間的關聯性,指出綠色生態金融服務可以通過限制對高耗能行業的貸款額度,促成中國行業結構的生態化轉變[5]。
綠色金融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蔡宗朝和夏征(2019)以金融機構功能觀與綠色生態經濟發展觀為基礎,系統分析了綠色金融實踐活動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機制與具體實施路徑,并提議經濟社會各主體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實踐活動,從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6]。
關于產業結構變化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雖然由來已久,但一直未能取得共識。一些看法認為產業結構的升級可以明顯推動經濟發展。Sachs和Woo等(1994)對我國經濟與蘇聯進行對比研究后認為,我國傳統落后產業結構的不斷提升快速促進了經濟發展[7]。Thabet(2015)通過對1998—2004年突尼斯138個企業的面板數據分析,表明產業結構變化能改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8]。殷紅和張龍等(2020)的研究證明,現代服務業結構產品化對TFP的作用并不明顯[9]。史丹和李鵬等(2020)則認為,產業結構升級中存在的結構性紅利可以推動資源配置,進而帶動國內經濟增長[10]。
在綠色金融發展提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學者普遍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層面分析:資金形成、資金導向、產業整合、信息傳導。
張建鵬和陳詩一(2021)提出對當前日益緊迫的經濟轉型形勢而言,除了要求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實現生產的綠色化外,更要求經濟體加大在環境資本領域的投資,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循環經濟領域等,這些都離不開金融部門在產業間進行積極的資金引導與配置[11]。
關于產業結構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本文從五個維度來分析: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熊帥(2021)認為,產業結構優化,可以實現資源在產業內部更加高效的配置,將資源更快地轉移到技術創新能力強的行業,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在創新發展層面,通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助推各個部門生產和研究新產品、新技術,提高產業部門在全國產業鏈中的位置,以此來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在協調發展層面,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改變了各部門的生產方式,同時促進了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在綠色發展層面,產業結構升級會促進高耗能企業的生產方式調整,引導其綠色轉型。在開放發展層面,產業結構的發展水平決定了開放過程中貿易和投資的比較優勢,高附加值產業可以在對外貿易中獲得更高的利潤,反哺國內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12]。
綠色金融通過促進企業的創新研發、引導更多資金流向節能環保企業、促進生產要素向綠色產業聚集等方式來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通過推動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帶動落后地區經濟、改善高耗能企業的生產方式、促進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對外開放的需求等方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總的來說,綠色金融通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水平。
1.基準回歸模型
為考量綠色金融發展水平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設定如下基準回歸模型:

其中,LnQit為被解釋變量,代表第i個省(區、市)在t時期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LnGFit為解釋變量,代表第i個省(區、市)t時期的綠色金融發展水平;Xit是控制變量,分別是城鎮化率(LnUR)、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LnGI)和6歲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LnHC);ηi為個體固定效應;δt為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殘差項。
2.中介效應模型
為考量綠色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合理化(RIS)和高級化(UIS)的影響,設定如下模型:

其中,LnRISit為被解釋變量,代表第i個省(區、市)在t時期的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LnUISit為被解釋變量,代表第i個省(區、市)在t時期的產業結構高級化水平。
為考量綠色金融發展、產業結構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設定如下模型:

1.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包含五個維度,分別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本文參考相關學者對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將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分為5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19個三級指標,詳見表1。

表1 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
2.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是支撐環境改革、適應氣候變化以及資金有效運用的社會經濟活動,可以對環境、節水、清潔電力、綠色生態交通、綠色建筑等應用領域的建設項目提供投融資管理、風險控制等服務。本文根據綠色金融的內涵和服務性質,將綠色金融分為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投資、綠色證券、碳金融五個維度,然后通過加權平均法將五個維度合成綠色金融綜合水平指數。綠色金融的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綠色金融指標體系
3.中間變量
(1)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
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RIS)主要用來測度各個產業間的聚合度,反映各個產業之間的協調度,而且能反映資源的有效使用比例,所以本文認為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指數能較好地呈現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特點。本文采取泰爾指數測算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為i個產業,n為產業總數,Y為總產值,Yi為i個產業的產值,L為總就業人數,Li為i個產業的就業人數。根據古典經濟學假設,經濟最終將處于均衡狀態,產業部門間的勞動生產率會相等。如果經濟處于均衡狀態,那么Yi/Li會等于Y/L,此時的產業結構合理化水平為0。所以當產業結構合理化值為0時,就代表著經濟達到均衡狀態,產業結構達到合理狀態;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越小,代表產業結構越合理;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越大,表明產業結構處于不合理狀態,經濟偏離均衡狀態。
(2)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
本文采取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衡量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借鑒相關研究成果,采取產業部門產出占比和勞動生產率的乘積計算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UIS代表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n為產業總數,Yit表示第i個產業在t時期的總產出,Yt表示t時期所有產業的總產出,LPit表示第i個產業在t時期的勞動生產率,LPif為工業化完成時第i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由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的計算公式可知,當某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越高且在總產業產出比例越大時,那么計算得到的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就越高。
(3)數據來源
赤道原則由國際主要金融機構于2003年制定,適用于確定社會及環境風險等的融資和信用緊縮管理,之后國外綠色金融的發展觀念逐步普及。我國于2008年采納赤道原則,綠色金融理念開始得到相關機構的認同,故本文搜集了2009—2018年全國(除去港、澳、臺和西藏)的30個省(區、市)的綠色金融、產業結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數據、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指數數據來自EPS數據庫,綠色金融評價指標數據中綠色信貸數據來自《中國工業統計年鑒》,綠色證券數據來自國泰君安數據庫,其他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控制變量中的城鎮化率、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和6歲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數據來自中國宏觀數據庫。
分析綠色金融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參考模型1;分析綠色金融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關系,參考模型2、模型3。實證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回歸結果
模型1的實證結果表明,綠色金融的回歸系數為0.4715,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控制了模型中的其他解釋變量后,綠色金融每增加1%,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平均提高0.4715%。所以隨著綠色金融活動的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也會顯著上升。模型2表明,綠色金融的回歸系數不顯著,表明綠色金融的發展并不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從而推斷出綠色金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不是從產業結構合理化這條途徑上實現的。模型3表明,綠色金融的回歸系數為0.0867,顯著為正,表明綠色金融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高級化。
由模型2的實證結果可知,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不是綠色金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途徑,本文由此來分析綠色金融、產業結構的高級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本文采用的是中介效應模型,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中介效應模型實證結果
由模型3的回歸結果可知,α1的回歸系數為0.0867,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綠色金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中介效應;根據模型6的回歸結果,α1的回歸系數為0.1548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α2的回歸系數為0.3410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也就是說綠色金融能通過產業結構高級化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促進效應,且非常顯著。綠色金融可以整合社會資金,進行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使用,進而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不顯著,說明綠色金融的發展并不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綠色金融對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顯著,表明綠色金融的發展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是有利的。綠色金融是通過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來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其主要通過提升產業部門產出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一是完善綠色金融體系,豐富綠色金融工具,提升市場上綠色金融的發展狀態,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二是增強綠色金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能力。政府部門、公司、商業銀行之間只有協調配合才能夠實現整個綠色金融生態的發展壯大,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三是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各級政府要強化對綠色環保企業的獎勵優惠政策,推動行業綠色化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