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磊
(甘肅省高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甘肅高臺 734300)
現代社會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該專業知識技能幾乎涵蓋到科學研究、裝備制造、工業生產、港口物流等各個領域,為了滿足社會產業鏈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職業院校應加緊構建和實行工學融合教育模式。為此,職業院校教育主體必須深化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法的實施意義,全力改良單一化的專業理論教學結構,通過特色化課程體系和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實施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從而突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就業導向和能力發展本位。
過往職業院校沿用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滯后性,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專業理論知識輸出為主,校內實訓資源和實訓基地建設進度緩慢,學生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知識的學習方式,局限在紙面理解和概念背誦,在這種條件下,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結構也是不科學、不健全的。工學融合教學法的主線,是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品格,學校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創新中引入工學融合教學法,既可促進專業課程體系的健全和革新,也能推動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先進教學資源的應用,從而優化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鑒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廣闊的就業前景,學生如果僅憑借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是很難在未來職業生涯中有所造詣的,兼顧學生專業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是新時期教育改革重點。工學融合教學法強調專業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在校內實訓基地教師可帶領學生邊學邊練,同時加強采用多媒體技術資源輔助教學,在校外企業實習中,學生更是可跟隨實訓師傅,直接參與到實際的工作和生產活動中,這樣學生就能盡快熟悉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踐場景和工作環境,技能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切實的精進,從而助益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取得卓越成就。
目前職業院校的機電技術專業應用教學資源經費有限,很多專業實踐教學課型無法貫徹執行,社會上相關產業和企業,對高素質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也是求賢若渴。校企合作是工學融合教學法的主要實施載體,在工學融合模式下,職業院校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實訓資源可得到拓展和補充,企業也可根據自身人才招聘需求,在實訓活動中對學生實施訂單、定向式的機電技術專業技能訓練,這樣一方面學生的專業素質短板得到補足,職業能力穩扎穩打,另一方面校企雙方的辦學和發展效率也明顯提升,從而彰顯工學融合教學法推行意義。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想要有序開展工學融合教學,教育主體必須率先做到思想的轉變,以及專業教學內容的重新組織規劃。實施工學融合教學的核心思想是深化就業導向,持續夯實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塑造是系統性的。為此,職業教育主體應加緊建設和完善特色化工學融合課程體系,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成才發展構筑牢固的根基。
第一,落實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校本教材的編制。從區域產業結構來講,不同地區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培養特點存在差異性,所以各職業院校在建設工學融合課程體系時,必須結合區域產業結構編制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校本教材。學校應該把產業、企業內專家以及專業教師組織起來,調研分析當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崗位的職業標準,制成完善的調查分析報告,作為校本教材編制的主要參考依據。在編制專業校本教材過程中,編制團隊應開展多輪實踐探討,重點實施《機電技術加工實訓》《機電焊接技術實訓》以及《電工維修技能實訓》三部校本教材的編制。專業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后,學校還應該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教材修改和修訂,力求提高校本教材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中的可操作性。
第二,推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課程體系的建設。基于工學融合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該根據學生綜合素質結構來科學設定,如針對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培養,學校應該布設好各文化學科課程、思政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及體育課程;針對學生機電技術專業技能的強化,學校應著力完善鉗工基本操作、機械加工、電工電子技術、電工維修、焊工和機械加工等核心課程;針對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發展,學校要設置計算機應用操作課程,同時針對以上所有課程開發建立電子課件和學習資源庫,把多媒體形式的教學資料和精品課件逐步補充到資源庫中,方便學生在工學融合中自主獲取和共享數字化資源。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法的實行,必須以企業生產任務為形式,在校內專業教學中模擬真實的工作生產和運行模式,開展實踐型工學融合校內教學,從而使校內實訓環境更優,促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和工作崗位的接軌。
第一,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在這一步,學校應該根據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需要,擴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規模、完善實踐教學設備和工具。比如從實訓教學場地來說,電子工藝、焊工、鉗工、機加工、單片機以及電工電子實訓教室都是必須具備的,每個實訓教室場地面積不宜少于80 平方米,劃分為講解臺和實操區兩部分。從校內實訓基地教學設備和工具的添置來說,各型號機電設備、電路安裝器用器件、電路板雕刻機、不銹鋼網孔板、焊接和機加工設備,以及計算機、電子白板、擴音講課器都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在添置這些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實踐教學設備的同時,還要定期檢查和維護,淘汰一些陳舊報廢的儀器和器件,使校內實訓環境更符合生產實際和工學融合教學需求。
第二,按照企業生產標準制定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工學融合模式下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校內教學,應該按照企業中對應崗位的工作流程、技術工藝實施標準來開展。
如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安裝電氣控制板的工學融合教學中,教師就可策劃發布一項企業生產任務:同學們,現在大家都是企業車間技術人員,企業接到一份電氣控制板生產業務,我們如何才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這項業務呢?生產任務發布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制定生產方案,引導學生在生產方案中詳細列出電氣控制板的安裝工藝標準、安裝步驟和調試方法,教師在實訓室電子白板投屏上展示控制板整機安裝效果圖,為學生提供生產方案制定參考。接下來,教師讓各小組交流共享生產方案,闡述方案設計意圖和技術關鍵點,確定生產方案符合企業的生產任務完成標準后,就可鼓勵各小組學生正式開展電氣控制板安裝實操。學生實操完畢后,教師再追加一個生產任務問題:同學們,這次生產業務的完成質量,關系到我們和客戶能否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了避免客戶在質量抽查中出現不合格問題,經理要求我們在車間內就保障產品質量,如何才能滿足這項要求呢?學生分組討論后作答:應該在車間內對組裝好的電氣控制板實施精度檢測。教師認同學生解決辦法后,跟進指導學生實操檢查安裝精度,這樣學生應用專業技能完成實際生產任務的素質就得到提升,有效實現過程化、車間化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目標。
校企合作是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實施工學融合教學法的主要平臺,職業院校和區域內行業、產業構建專業人才培養合作關系,不僅能夠大力推行訂單式的工學融合實訓模式,也能為學生提供適應企業生產和工作環境的機會,從而改善企業用人困境,促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零距離就業。
第一,學校應該篩選區域內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洽談校企合作事宜,在合作協議擬定和簽署中,校企雙方應該對學生到企業中實習的管理辦法、工作程序和制度、相關人員的協調管理制度展開商議,如學校可為企業職工進修提供場地和資源,企業可向學校和學生提供一定的技術設備和資金支持,配備優秀技術專家到學校開展專業實訓指導等等,通過校企合作協議簽訂,明確校企雙方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中的權利和義務,優化學生專業素質發展環境。
第二,在基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目標,貫徹執行校企合作協議內容時,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應該和專業教師協調配合,為校內實訓教學提供前沿的技術指導和課程修訂意見,比如企業內具有高級工和以上級別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專家,每學期到學校開辦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講座,和專業教師開展實訓教學交流活動不少于5 次,教師也要在技術講座和實訓交流活動中,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的需求和標準,然后編制成完善的報告,運用到工學融合教學模式的改良和優化中。
第三,教師在基于工學融合組織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到企業生產車間實習時,應該先確定參與實訓學生名單,先組織專業理論水平和校內實訓表現良好的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活動,建立實習檔案、擬寫實習推薦書。學生正式投入企業車間實習期間,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實習程序和制度,多向經驗豐富的實訓師傅請教,做好實習筆記的記錄工作,每一次頂崗實習活動結束后,教師都應該讓學生把實習收獲和心得體會整理成報告形式。擁有信息化攝錄設備的學生,教師還可鼓勵其將實訓活動中的關鍵流程攝錄下來,如車間先進設備的組裝運行過程、機電套類零件生產技術工藝等等,這些都是其他學生在校內實訓難以接觸到的內容,教師可把學生實訓報告和攝錄資料整合起來,用作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案例,從而加快訂單式實訓模式推行進度。
在職業院校以往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體系中,考評機制一般只關注到學生的專業理論成績考評,有關實訓教學的考評方法非常粗泛,顯然是不符合工學融合教學模式特點的,同時也會引發學生不重視專業實訓環節的現象。為此,學校應該以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本位,完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一體化工學融合考評機制,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學校應該針對工學融合教學,建立三個專業考評模塊,分別是機電技術應用理論考評、校內實訓考評以及企業生產車間實習考評,同時改變計分形式,對三個考評模塊分別計分,如除了專業理論考核卷面分之外,專業教師每結束一周期的校內實訓后,都應該策劃開展一次實操考核,把考核結果和分數單獨計入學生專業檔案,這樣學生參與實訓、精進專業應用素質的積極性就會顯著增強。
第二,對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的企業車間實習考評,應該按照校企合作中制定的頂崗實習考核辦法來執行,由企業實訓師傅和專業教師協作實施,主要考評學生對實習師傅分類生產任務的完成度、專業技能實操水平和實踐創新態度等等,企業實習師傅和專業教師應該分別對學生表現給出客觀的評語和評分,錄入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檔案,從而提高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工學融合教學法實施成效。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必須深化工學融合教學法的思想內涵,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中以轉變思想為先導、以生產任務為形式、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多管齊下建設工學融合課程體系、開展校內實訓教學、推行訂單式實訓模式、完善考評機制,從而持續精進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實踐技能,發揮工學融合教學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