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蓮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二中學,甘肅天祝 733299)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初中生物教學的要求更加嚴格,既要教授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發展初中生的生物理念和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態度樹立生命觀念和理性思維。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提出:生物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和實踐探究,鍛煉學生收集和整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通過多個層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初中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博大精深,能夠在生物學習中保持激情和信心,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實驗的次數并不多,每次實驗都是生物教師提前設計好的,學生只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學生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論相同,無法激發初中生的創新意識,學生也沒有深入探究生物實驗的機會。另外,初中學校對生物課的課時量設計不足,使得很多重要的實驗都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只能由生物教師為學生進行演示,這樣學生獲得的實驗感受是不完善的,無法從生物實驗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初中生對生物實驗不感興趣,探究力度不足。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識是由生物概念作為框架構建起來的,學習概念是深入學習生物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初中生對生物概念缺乏學習興趣,總是認為概念太深奧,這是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維不成熟,他們依靠形象思維難以理解復雜的生物概念,使初中生對生物課程感到厭煩,師生互動效果較差。生物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沒有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概念教學,要求初中生死記硬背概念,很容易增強初中生的學習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生的發展,使得生物教學流于形式。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對生物學科不重視,把主要精力放到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的學習上,認為生物是副科,平時學不學都行,只要考試之前背一背就可以了。這種錯誤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初中生的思維束縛在很小的范圍內,無法真正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平時家長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觀念,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物學習環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學習任務,初中生只能被動地進行學習,降低了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容易使學生走上學習的誤區。
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普及,給初中生物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生物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多元化的生物課堂,滿足初中生對生物知識的渴求,挖掘更多教材以外的生物知識,全面地了解生物的本質,從生物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和認識世界。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師,不僅要講述生物的理論知識,還要向初中生介紹生物現象的成因,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體會生物知識的博大精深,能夠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養成正確的生物學習習慣。
教師將生物知識匯編成思維導圖,供學生學習和鞏固,使初中生的生物思維得到發散,能夠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些生物實驗通過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此時初中生物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的放大功能,將實驗的每一個細節都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初中生可直觀地感受實驗的過程,詳細的記錄實驗的變化,從而為掌握實驗原理奠定基礎。還有一些生物實驗存在危險性,或者實驗需要的時間較差,這樣的實驗無法在實驗室進行,需要初中生物教師通過模擬軟件進行模擬實驗,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全面地掌握生物實驗的內涵,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起學生對知識探索的基本思維。優化課堂教學不只是上好一節課,而是使教學成為一種探索,學生并不是知識的收容器,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等構建新穎的課堂結構,將生物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和靜態的圖片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使其成為活靈活現的生物資源,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提供教學保證。為了加深初中生對生物的好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計趣味游戲,將生物重難點知識融入教學游戲中,讓學生一邊做游戲,一邊學習生物知識,更好地展現生物的本質,為課堂教學提供很大的便利。
實驗是學習生物的重要途徑,初中生可在實驗中鍛煉觀察力和實踐能力,清晰地理解教材中的生物概念,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養成嚴謹的態度和堅韌的品質。在實際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可引入探究式實驗,給初中生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任務,拉近初中生與生物實驗的距離,讓初中生不再恐懼實驗。探究性實驗以初中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和技能,有的放矢地引導初中生發散科學思維。
首先初中生物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對教材知識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從而鍛煉初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實驗中增強感性認識,發揮探究實驗的作用。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要過度干擾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每一次實驗都有所收獲。還要鼓勵初中生進行創新求變,對實驗步驟、實驗材料、實驗設計等進行重新調整,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養。其次,初中生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一些課外探究實驗,豐富初中生的生物知識框架,學會獨立思考,逐漸從“要我學”的狀態進入到“我要學”的狀態,對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思維有著積極作用。對于課外實驗的開發要遵循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原則,關注學生在實驗中的感受,多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排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實驗效果。實驗過后還要對學生進行點評,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步驟和實驗目標,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為下一次的生物實驗做好鋪墊。再次,初中生物教師要建立生物興趣小組,引入豐富的小組探究實驗,有效拓展學生的生物思維,抓住要點化難為易,在實驗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才能。鼓勵興趣小組成員到校外參加生物實驗競賽等活動,一方面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找到自己與優秀者的差距,另一方面也營造了良好的學風和校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提問是師生互動的有效方式,也是鍛煉初中生理性思維的法寶,初中生物教師要善于提問,引發初中生的思考,創設問題情境,讓初中生在情境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提高生物綜合素養。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初中生物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環環相扣的課堂問題,既能夠為優等生提供拔高的契機,也可為學困生帶來新鮮的學習體驗,使整個生物課堂充滿學習氣息,初中生掌握越來越多的生物知識。初中生物教師可在課堂重難點處創設情境,將生物重點和難點知識融入情境中,初中生為了快速解決問題,會更加主動和積極地搜集知識,給自己提供明確的學習思路,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每一個生物知識點。初中生物教師可在知識的易錯點處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易錯點轉變成為多種多樣的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加深印象,通過實踐來鞏固所學知識,減少錯誤的發生。在學生探究問題過程中,需要教師耐心地指導和點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利于教師的有效教學。初中生物教師可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計層次性的問題,并且隨機挑選學生回答,這樣使得初中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在思考與探究之中抓住事物的本質與屬性,提高初中生的生物掌握能力。初中生物教師還可創設“示錯情境”,鼓勵將教學內容講錯,啟發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且改正錯誤,用新穎的方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思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初中生物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效果,會過分夸大問題情境的作用,整堂課都讓學生沉浸在情境中,不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相對較少,不利于初中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要緊扣課標,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思維加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挑戰權威,敢于標新立異,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避免對學生學習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初中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是想到哪里就學到哪里,平時沒有進行課前預習,課后也不及時復習,使初中生對生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獲得全面的提升。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規范初中生的學習途徑,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習慣,降低初中生物的學習難度,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初中生要養成認真預習的習慣,按照教師下發的導學案,對生物知識點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能夠找到自己的薄弱點,這樣聽課的時候就會更有針對性,能夠做到生物知識的融會貫通。預習的時候要做好記錄,將不懂的問題標記出來,上課的時候重點聽取教師的講解,可極大地提高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在課堂上,初中生要多參與實驗活動,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統一,鍛煉操作技能和生物思維,深化生物素養。
初中生物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微課、電子白板等技術實現生物教學的多樣化和科學化,使初中生初步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在課后,生物教師要引導初中生進行復習和反思,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給初中生帶來更多學習的機會,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實現知識傳授和智力發展的辯證統一。根據近幾年的生物中考試題發現,很多試題都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著重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跨學科意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指導學生的復習策略,制定適合學生的復習計劃,使學生在復習中鞏固生物知識,端正學習態度,做到有的放矢。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師要給初中生創造實踐平臺,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然規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以前,教師設計的活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而且把學生固定在條條框框中,過多地干預學生的直觀意愿,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實際學情,創造開放性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可在活動中受益,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態度。
選擇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并且讓初中生在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可讓生物實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生物實踐活動要具有趣味性,只有初中生對活動感興趣,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在參與過程中受到啟發,增強自身能力。教師可選擇與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話題或者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聞,將其作為實踐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者實踐調查等,培養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生物實踐活動要具有生活性,必須要貼近初中生的實際,指導初中生運用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可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樂趣。生物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鍛煉觀察能力,養成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品質。生物實踐活動要具有教育性,將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入其中,初中生一邊參與活動,一邊接受心靈的啟迪,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初中生成為兼具科學文化知識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綜合型人才。教師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與生物相關的知識和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
綜上所述,培養初中生的核心素養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中之重。廣大生物教師要轉換教學模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將核心素養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潛力,調動初中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獲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