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東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403)
陶瓷茶具作為文化的載體,是一種“文化的外在形式”,更是一種“文明的內在價值”,是物質文化的研究對象。陶瓷粉彩裝飾自清代康熙時期產生以來,經過雍正、乾隆時期的發展和演化,以其獨特的審美品格屹立于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之林[1]。粉彩山水是粉彩裝飾中的重要表現題材,以其獨特魅力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茶具主要是指飲茶、品茶的各種器具,也稱茶器或茗器,有茶壺、茶杯、茶碗、茶碟、茶盤等,它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一到專一,從粗糙到精致的過程[2]。粉彩與茶具的結合,本質上是陶瓷藝術和茶藝文化的結合。粉彩山水茶具以其獨特的材質優勢和深厚的文化表現,以及歷久彌新的傳統工藝,富含寓意的美學風格廣受茶愛好者的青睞。
法國藝術評論家丹納認為:“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格。[3]”粉彩茶具的產生也與清代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清代的工藝美術的發展與對外的交流形成了多元、精巧的陶瓷藝術特點,前人們所創造的各種技藝,使一切材料能充分地發揮其性能,繪畫式的裝飾占主導地位,在清代御窯陶瓷生產技術的推動下,粉彩山水茶具得到迅猛發展。粉彩山水在與陶瓷茶具進行融合搭配后,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從清代發展到現在成為景德鎮藝術陶瓷中的重要門類。粉彩山水茶壺(見圖1)就是清乾隆時期茶具制作的典型代表,整體色彩絢麗,將茶壺襯托得格外精致。開光內所繪山水景物意境深遠、景色宜人、筆意精練,顯示出乾隆時期畫師高超的瓷器繪畫水平。到清末時期至民國,其中極具特點的淺絳彩更是粉彩裝飾的創意代表,其將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詩、書、畫作用在陶瓷上表現,將瓷畫與傳統的中國畫融合在一起,運用傳統中國畫的精髓在陶瓷器皿上創作,創作出全新的粉彩山水,這也為近現代的新粉彩瓷開辟了新模式。珠山八友汪野亭所作粉彩山水四方茶壺(見圖2),借鑒古代的文人山水畫,使整體畫意文人氣息非常濃郁,改革開放以后,陶瓷粉彩山水藝術盛行,這是其發展的重要階段。新時期的陶瓷藝術家在原有的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融匯國畫山水和油畫風景的特點,粉彩山水茶具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多元的發展。

圖1 故宮藏乾隆粉彩山水壺

圖2 汪野亭粉彩山水四方茶壺
在視覺體現上,粉彩茶具是在立體的茶具器皿上表現的,所以有著屬于它自己的獨特美感。粉彩山水繪畫首先是構圖,將要表達的內容加以布局,構成一個融合完美的的豐富畫面。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布局要結合茶具器皿的基本造型來進行創作,所以要考慮茶具本身的特點,然后充分融合到茶具器型上排布,茶壺、蓋碗、茶杯都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通常的裝飾方式有以下3種:①全景裝飾。畫面在茶具上的構圖可隨意穿插排布。②開光裝飾。裝飾的特點是在陶瓷畫面上留出一部分,留出的部分形狀各異,使其裝飾部位能夠突出主要畫面,開光留出的其他部分用各類的裝飾花紋、圖案進行表現。③散點裝飾。主要是在一些異形茶具上畫面不受影響的地方隨意的點綴裝飾,散而不亂。
粉彩山水畫在茶具上的體現不是一味地追求精致寫實,而是充分考慮畫面整體,讓意境更深遠。在達到山水畫的傳統基本要求的同時結合全景布局,把山水畫的韻味體現出來,做到虛實相結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使作品更加有生機和靈性。但是一幅山水畫的描繪對象總是有限的,必須進行合理的構思和布局,讓茶具本身的特性和山水畫面完美地融合起來,使作品更加地飽滿、立體。民國粉彩山水茶具(見圖3)里畫面悠遠意境與潔白精美的瓷質有機結合,體現出陶瓷本身的質感、肌理美,相互映襯形成了獨特的裝飾表現藝術效果。粉彩山水茶具因器型的特點和裝飾形式的多樣性,所展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更為驚嘆,不僅把傳統國畫山水的精髓表現出來了,并且完美展現了陶瓷的本身材質的質感美。

圖3 民國粉彩茶具套組
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裝飾具有深厚的文化表現力。在有限的畫面上表現無限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懷,利用有限的畫面和空間在一個茶壺或者茶杯上表現千山萬水、層巒疊嶂,處理好構圖的關系,增加畫面視野的層次關系和遠近景物的虛實關系。在處理虛實關系時不僅要對“實”處理得當,而且還要學會對“虛”的使用有適當的留白體現,使得畫面虛實結合,不僅使意境更加深遠,并且帶來更多的想象力。在畫面表現上,文人借助山水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欣賞山水時,往往結合著生活的想象和感悟,一山一水不僅是對現實物象的描繪,更是內心情感的表達,同時山水也通過文人的信念追求而更具靈性。真正體現“寄情于景”和“托物言志”的精神思想。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4]是詮釋了中國人對山水的情感。粉彩山水不僅是在表現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更是心性呈現,是中國人的美學體現。粉彩山水茶具在裝飾的基礎上又兼具實用,正如孔子所提出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粉彩茶具究竟是以表現內容為主,還是重在形式的華美,抑或二者兼顧? 儒家辨證法在認識到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的基礎上,在兩端中設法保持統一,以避免對立趨于極端。孔子摒棄了“質勝文”和“文勝質”兩種片面的說話,認為“質勝文”會導致變“野”,缺少華美;而“文勝質”又會走入“史”中,質非文是,偏離實際應用。好的工藝美術,文質兼備,“文質彬彬”才能和諧統一。
康、雍、乾時期,為了適應宮廷要求,無論器形、工藝,還是圖案、紋飾方面都精工細做。而在現代消費審美下,陶瓷粉彩藝術的審美特征與審美表現變得更加多元化,消費是審美變革的最初動力,審美意識出現了新的結合與創新[5]。
在現在這個審美多樣化的時代,粉彩山水以其獨特的魅力在現代陶瓷設計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粉彩創作上陶瓷藝術家不斷的更新,他們全新的概念、奇特的創意,展示了符合現代審美的多元化、個性化。粉彩山水在茶具上的應用也更加地多樣化,有玻璃白、新彩、結晶釉等各種技法結合的運用,在材料、裝飾方法、手工技法、工藝特點和表現形式上都有著推陳出新的表現。
粉彩和新彩以及釉下彩的綜合裝飾,合理利用顏料之間不同的裝飾性能,既吸人眼目又更加獨特。形成了現代粉彩山水獨特的裝飾藝術形式,改變了傳統粉彩山水的表現方式,讓粉彩山水更加地新穎別致。陶瓷藝術家不斷地創作,更新粉彩山水的裝飾手法和題材,有選擇地將現代寫實、寫意及圖案花紋、抽象藝術加入到粉彩山水茶具的制作當中,在傳統粉彩山水的原有技法、表現形式上從工藝、技法、構圖、設色上不斷更新,在現代陶瓷裝飾上表現出新的光彩。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更需要充滿美學而又具有典雅意味的陶瓷來營造人性化的居住環境。陶瓷文創產品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類產品。陶瓷文創產品是陶瓷文化母體加創意設計,設計師對傳統陶瓷文化、傳統工藝有了深入體驗與理解后,結合陶瓷工藝的特點、創意設計和市場消費等因素,以一種新形式表現出來。陶瓷文創的市場,消費者追求的是個性化、差異化,購買符合自己的審美,現如今已經從原來的買功能過度到了買設計買個性。一套千里江山茶具(見圖4),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引用當下千里江山圖元素,設計理念上將傳統的茶具賦予新的文化創意,使傳統茶具更加年輕化,將當代消費審美文化與傳統工藝文化很好地融合,充分發揮出文化的感染性。文創產品在設計環節中首先要做到的是達到產品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表達出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使人對傳統陶瓷文化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6]。

圖4 故宮千里江山茶具套組
任何一種事物都會經歷高峰和低谷。陶瓷粉彩也有發展的高峰期和停滯階段,這也使它在適應階段發展時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規范形式,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變革,粉彩山水與茶具的融合創新一直源源不斷為陶瓷發展補充新的血液,粉彩山水茶具的發展離不開陶瓷本身的歷史文化背景,加上陶瓷藝術家努力突破傳統粉彩山水工藝適應新時代變化,粉彩的文化表現和審美意蘊定將引人矚目。
在新時代文化領域下,粉彩山水陶瓷茶具不僅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更是一種文化活動,認識陶瓷藝術的新表現不但要有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外,還應該從文化價值、歷史背景、藝術角度去發掘深層含義。陶瓷藝術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表現,我們要從不同文化表現角度研究陶瓷藝術,對傳統粉彩山水茶具設計中的文化表現力和審美變革,進行深入的探究,廣泛的思考、論證其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