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涵虛 安麗娟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在現階段的高校美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油畫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其自身具備的藝術魅力,以及其千變萬化的表現形式,所以,非常受學生的喜愛。由于優化的創作學習,對學生的基礎技術、造型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油畫寫生的教學課堂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實際的油畫寫生課堂教學中,高校教師只重視對學生寫生訓練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在優化創作方面的技能培養。這也導致了學生難以創作出有思想、有靈魂的優秀油畫作品。要想提高學生在油畫風景寫生中的創新能力,就需要高校教師在不斷加強學生基礎知識以及技能掌握方面的程度,還要重視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高校優化風景寫生課堂的有效開展。
油畫風景寫生一直是一種非常經典的美術課題,具有非常自然的表現力。其在西方美術史上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油畫風景寫生從十九世紀初至今,發生了很多變化。從最剛開始的浪漫主義繪畫到之后的巴比松畫派,再到后來的印象派。可以看出,油畫風景寫生畫家不斷親近自然,走向真實。雖然每個時期的畫家所展示出的藝術理念各有差異,但其總體上都在強調對自然的身臨其境之感,具有直接性與再現性的共同特征。這種藝術理念直接影響了二十世紀歐洲學院派的風格,致使其完成了從古典主義到現實主義的完全轉變。一直到后印象派的崛起,更是將藝術家的個性從油畫風景寫生中完美表達出來,才使得風景表達的現代性維度真正形成。
當前,油畫風景寫生已經成為美術學院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不少高校學生對油畫風景寫生的理解模糊不清,較為局限。其更覺得寫生只是對自然對象的一種再現行為,并沒有深入研究寫生過程中繪畫語言的表達,以及情感的抒發作用。對于現階段的油畫風景寫生而言,風景題材并不是最終目的,更應該重視的是寫生過程中油畫的語言表達和寫生的方式。只有將題材、油畫、寫生三者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夠構成一種表達自我、表達情感的路徑。而其中,人永遠是第一位[1]。高校在油畫風景寫生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重點傳授的是學生對風景的自我理解以及個性表達,進而達到能夠通過自然景物有效轉化成對自我的表達。這種根據主體進行創作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日后的自由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實施,各高校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仍有部分高校在油畫的教育教學中沿用著傳統的油畫教學手段,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變窄,影響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所以,如果高校美術教師能夠積極采用多媒體、網絡課堂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寬學生們的知識范圍,從而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然而,就現階段而言,油畫風景寫生的教學理念仍然采用“師徒”傳授的較為落后的教學方法。開放、多元的網絡技術也無法支撐師生之間對藝術的理解和學習。
在以往的油畫風景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油畫的觀察力,并要求學生能夠達到精準、生動地畫出觀察對象的水平。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容易走入讓學生成為只會臨摹自然風景的“畫匠”。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和推進,教師在開展油畫風景寫生教學時,應當注重其邏輯關系,構建趣味性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油畫的熱情,實現學生感情和認知的綜合提升[2]。
油畫風景寫生創作,即學生將自身在油畫風景寫生課堂教學中學到的優化基礎知識、油畫技術能力、自身對藝術的感受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用油畫風景寫生直接表達出來。在高校油畫風景寫生創作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藝術表達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
①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發散性思維是橫向、縱向等方向擴散的思維。其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模式。高校教師在進行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當中,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引導,讓學生將發散性思維的知識運用到油畫風景的創作中來。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風景事物,對油畫創作進行深入研究,從而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創作出獨特風格的藝術作品。
②提高學生聯想力。聯想思維能力就是在看到某一事物時,會聯想到其他的事物,屬于一種心理過程。聯想力能夠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升華,從而進行再次創造。而且聯想力還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的新發現與記憶中的片段進行連接、整合,為日后的油畫風景寫生提供靈感。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因此,高校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對生活中小事物的聯想能力。
高校教師在進行油畫風景寫生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構建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氛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一方面,高校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的發展,為學生選擇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如圖書資料、藝術刊集等,都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擴大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為更好地展示優化風景教學提供硬件設施。此外,在展示美術作品的時候,多采用的是圖像展示的方式。因此,美術生必須要及時了解現階段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并利用這些技術手段展示自己的藝術作品[3]。
學生常常會受到思維慣性的影響,在開展創作型寫生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一定的局限,創作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發揮。其一,學生在油畫風景寫生時,對現實事物的空間想象、色彩調配、造型角度等不能夠有效實現轉換,因此,學生油畫風景寫生作品中的內容沒能建立好聯系。在寫生時,想法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創作者必須要保證自身思維模式的有效轉化,才能在觀察中實現整體構圖的設計,從而在創作過程中實現自身想法與思想的表達。如果學生在創作時,總是比照作品與現實景物的差異,就容易出現作品被觀察對象牽著走的局面,從而陷入創作的被動中。
面對多姿多彩、變化萬千的現實世界,我們在作品的表達上不能夠完全做到分毫不差,但是我們在創作時,更應該用創造性、創新性、思考性的方式進行轉換。比如,面對一面平靜的湖水,找準其主色點,再進行描繪,這一過程并不難做到,但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要求學生在畫面創作中多頻率使用不同的色彩進行表達,甚至有可能使用的色彩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在優化風景寫生作品中體現出自身所想要表達的內容。由此可見,要想實現造型方面對現實的有效轉換也應遵循這一原則[4]。
創新型優化風景寫生課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創作時極容易脫離現實。高校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油畫風景寫生加入創新、創作時,并不是為了讓學生脫離現實對象而進行的自由發揮。這也是與寫生教學的培養目標不符。雖然在油畫風景寫生的創作時,我們經常說現實主義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形式主義藝術的發展,使得畫家能夠專注于鉆研自身的表達與創作,但是,油畫風景寫生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是不能夠完全脫離于現實的,而應該是對現實對象的升華。因此,要求學生在創作油畫風景寫生作品時,既不能太依賴于現實對象,又不能將作品脫離于現實對象。因此,對現實對象的有效總結、轉換,一直是此課程的重點教學目標。
創作者在寫生期間不可過于追求個性化風格,這樣不僅不好掌握現實對象的主要特征,還會受到個性化風格的影響,使得作品平庸、乏味。學生在學習到某一種寫生方法后,極容易讓這種寫生方式帶入所有的油畫風景寫生創作中,致使所有的寫生作品千篇一律、乏味可陳。更難將寫生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生動、形象地通過作品表達[5]。所以,在創新型寫生中,必須要對現實對象進行客觀把握,使作品呈現出有感而發的意境。對作品的思考,是創作者的態度體現,而創作的技巧、布局是需要在大量的油畫風景寫生中反復練習得來的。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寫生實踐教學時,要對學生的觀念多加引導,并通過景觀的趣味性來提升學生對創作的思考。同時,還要在技法上多加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技法來體現作品的情感以及效果,從而為學生在日后的寫生創作中的發展奠定基礎。
高校開展油畫風景寫生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擺脫實際景物中的局限性,在油畫風景寫生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來完成作品,而不是對實際景物進行模仿、復制,而是通過對現有景物的創作來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思想。曾有相關學者表明:每個作品都有其獨特的色彩、線條、布局,通過對他們之間關系的分析,能夠激發我們的審美欲望,提高審美水平。這為現代主義藝術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在視覺藝術的審美過程中,現代形式主義美學對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左右。在油畫風景寫生過程中,畫面語言形式的轉換、呈現,大部分是由作者的創作意識所決定的,即作者通過對某一自然景物的觀察、理解、表達有效轉換到作品中,這種轉換就是創作最直接的形式。
何為藝術語言?其實就是人們在表達對藝術看法和見解時的主要方式。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搭配、構圖思考、線條等,都能夠讓人們直接感受到作者的個人風格和其對藝術的理解。高校美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學生對語言形式的指導與練習,實現學生通過作品表達情感的目標。不論是從現實主義視角還是形式主義視角,看待自然風景時,寫實以及表現手法都有所差異。學生在完成繪畫構思時,需要對客觀對象的形態、色彩、結構等各類因素進行充分感受。實現自身思維的轉換。同時,畫面中的繪畫性問題也十分重要,不可將其進行刻板的對比。比如,我們對段正渠先生所描繪的風景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最初的中原風景還是之后的陜北氣息,可以從他具有表現張力的繪畫作品中看出當地的風土文化,其在色彩的運用以及結構的描繪上都彰顯著深層次的藝術氣質。由此可見,藝術家在畫面上的表達,正是基于其個人對自然情感的真實流露。這種自然而然的情感渲染力超強,持久、濃厚。這樣情感豐富的作品遠比描摹出來的作品更珍貴、更具有價值。
與畫面的語言形式相比,個人風格的表達與情感的流露是作品更高層次的追求。油畫風景寫生所面對的實際風景不同,創作者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也不同。所以,要想通過油畫風景寫生的方式將這一情感準確表達出來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創作初期,就要對自己所面對的場景進行細致、客觀的觀察,然后在通過自身對場景的體會、感受進行創作。如果學生對場景沒有深刻的體會,那其在創作中也無法準確把握風景對象的風格、特征,自身的所思、所感也無法通過畫面逐一呈現出來。當代藝術教育中,高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個人風格以及情感的表達,并提高學生對時代、生活的審美力與觀察力。學生個性的表達需要通過其對自我的理解、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不斷進行融合、探究,才能讓學生在油畫風景寫生課程中得到進步與發展。
學生要想在作品中實現對自身情感的表達以及對個性的表達具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油畫風景寫生中學生容易忽略這一重點。情感與個性的表達能夠與畫面語言形式互相襯托、遙相輝映。一方面,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特點,所以,學生在作品的表達中也會因人而異,也會從作品的根本上影響著學生對畫面語言的選取。比如,有的人情感豐富熱烈,有的人委婉含蓄,這就使得學生在創作畫作過程中具有不同的構思方式以及情感表達方式,使得作品富有不同的畫風、情調。另一方面,學生的情感表達也是對其感知能力的精準體現,其表達受到現實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任何人的情感都需要經過自身的體驗,并不會憑空產生感情,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其情感的表達欲望,有助于學生對生活產生更細致、客觀的觀察、感受,幫助學生在油畫風景寫生課程中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從而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
總之,油畫風景寫生教學中融入創作意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視覺經驗,還能夠讓學生實現情感的表達與個性的表達。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入對學生創作、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夠讓學生在視覺經驗、事物觀察、語言轉換等學習上得到有效提高,并將個人的風格、情感有效地融入畫面中來,從而實現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