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中國是全球范圍內的皮革生產制造大國,每年的原料皮加工、生產與皮革商品出口產品數量都穩居世界前列,亦是我國輕工行業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皮革企業的現代發展與我國生態文明環境及社會經濟息息相關。
皮革企業由于在生產加工制革過程中,容易出現較多的液體污染和固體污染,進一步影響當前的生態環境,對皮革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趨勢也存在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探究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皮革企業發展策略,對于現階段皮革企業踐行落實低碳理念有著重要意義,有利于皮革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對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更多的思路,以此有效提高皮革企業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的由來是由于碳減排政策的實施,具體要求“碳達峰”在排放方面絕對量要保障低值,要求“碳中和”既要減少總污染排量,還要實施逐漸清零的排放效果,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對低碳發展的決心和毅力,低碳經濟理念也由此而生。
低碳經濟是低碳工業、低碳發展及低碳科技等新經濟與社會形式的統稱。低碳經濟指的是能耗、污染、排放取得最小值以形成最大值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運行模式。這種經濟運營模式的實質是能源領域科學進步與技術低耗的本質革新、人類社會行業結構與體制革新和人們生活發展觀念的本質變化[1]。
由于當前全球生態環境污染存在嚴重的問題,低碳理念已在全球形成了“高強度、降總量、碳中和”的碳減排一致性的目標體系。低碳經濟作為我國傳統制造產業中的重要經濟運行理念,其本質是通過設定長期綠色發展目標,結合相應的環保優化措施和排污處理技術,進一步減少污染排放及最終達成凈零排放,從而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經濟模式。
低碳經濟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存在污染影響的制造型企業要充分明白我國綠色環保的政策要求,貫穿落實低碳的相關政策要求,結合產業生產發展模式來制定相應的低碳優化策略;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企業在制定低碳優化策略時,合理利用綠色環保技術,對當前的污染物進行開發利用和對資源的合理運用,以此降低企業的生成制造成本,促進資源回收,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皮革企業制造加工中存在著大量的液體污染,具體表現在制革廢水處理中。在皮革的加工制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水,例如鞣廢水、脫毛廢水和染色加脂廢水等,里面還有大量的金屬污染物及化學污染。
液體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屬鉻廢水、可溶性蛋白質廢水、化學合成的懸浮物、油、表面活性劑以及化學染料廢水等液體污染物,化學成分相對復雜,耗氧量高、堿度較大毒性較強,處理廢水工藝也相對煩瑣,很多小型制革企業綠色排污技術較弱,完全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排污標準,存在嚴重的液體污染,大量的液體污染排放會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造成嚴重的生態健康和社會經濟損失。
除了液體污染外,皮革制造加工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固體污染物,具體包括動物肉渣、皮屑、毛、固體油脂、廢棄皮料等[2],固體污染往往更多的是垃圾降解上的困難,不規范的小型三五皮革企業,很容易將工業固體污染物混入生活垃圾之中進行處置,對于固體污染中的廢料肉渣采用焚燒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置,很容易造成生態破壞。
在固體污染處理中,大中型皮革企業通常會使用酶制劑技術進行降解,酶制劑技術雖然對固體污染物的處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處理速度也較快,但是其成本也相對較高,進一步提高了皮革企業的生產制造經濟成本。
在制革行業發展的最初期,由于把側重點放在了皮革產業經濟發展上,忽視了傳統制革加工中污染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當前,隨著我國環保政策的強制性要求,皮革企業排污防染技術紛紛在進行綠色升級創新,但是,仍然有較大的中小型制革企業對綠色環保和低碳理念不夠重視。
具體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體現在人員的低碳管理思維意識不足,對皮革生產中的低碳處理工作不夠重視;二是體現在碳循環構建模式不清晰,對于皮革加工處理過程中的碳循環模式沒有進行頂部設計,自然也談不上合理資源利用;三是體現在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度較低,許多企業仍然采用的還是以前的制革廢水處理工藝,沒有進行環保技術的開發和創新。
在皮革企業的現實發展過程中,伴隨著低碳理念發展模式的融合,皮革行業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中形成了一定的成就,例如皮革無鉻鞣制技術、無黏合劑復合技術的研發,進一步減少了皮革企業在制革過程中的環境污染。
環保排污技術的創新,可以使現代皮革企業更好地走向行業快速發展之路,從而順應時代要求貫徹實施清潔生產,最大限度提升企業自身綜合實力,健全并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因此,低碳經濟模式對皮革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各個國家都致力于基于各行各業具體情況來進一步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因此,低碳經濟模式對現代皮革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
皮革企業要根據經濟發展形勢,合理規劃低碳經濟發展策略已是大勢所趨[3]。隨著當前國內經濟競爭愈演愈烈,皮革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來自多方面,呈現出多元化特質,這就需要企業始終保持清醒與理智,特別是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十分重要,企業要明確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策略,從而有效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當前,我國皮革企業應進一步樹立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化低碳經濟理念與環保意識,構建與低碳經濟相匹配的皮革企業低碳發展模式。為此,深化低碳經濟意識的途徑需要皮革企業從三方面入手,如圖1,首先,要積極引進與開發防污治理技術,利用新技術、新模式來改變傳統的皮革制作加工模式,積極開發清潔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降低皮革加工機械生產的能耗,從而減少制革污染物的產生,實現清潔制革、低碳發展。其次,皮革生產企業也需要將低碳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中,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最后,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低碳管理人才,進一步提高皮革企業的低碳領導力[4]。
在皮革加工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使低碳經濟理念融入皮革廢物處理及排污工作之中,皮革企業需要進一步健全加工生產過程中的碳循環產業鏈,使生產過程與排污處理過程進行優化,從而實現皮革全生命周期的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
具體的碳循環產業鏈設計方法如圖2,包含了具體的皮革生產制造過程(即從半成品到成品革等)和皮革廢料處理過程(即制革廢料廢水、回收及統一處理等)以及生產制造中的監控與能源管理過程(制造監控系統SCADA 及水電能管理等);通過加工、處理、排污到統一的利用率進行合理化評估,將制革過程中的廢物分為回收可用與回收不可用,進行有效的回收利用資源管理,最終形成完整的皮革加工生產碳循環產業鏈。
當前,由于制革過程中的廢水污染成分十分復雜,化學毒性較高,危害極大,且處理工藝難度較高,現有的排污處理技術需要充分運用綠色創新性的化工技術,以此更好地滿足低碳環保理念,落實國家對皮革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硬性要求,實現皮革企業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皮革企業要開發利用皮革智能制造環保技術,將新技術融合在排污處理之中。在創新性化工技術中,納米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等新型化工技術,可以有效對制革過程中的廢物污染進行處理,實現制革廢物中的回收與再利用。
展開來講,納米技術是由納米材料所組成的,納米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更強的表面吸附效應、位錯尺寸效應以及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的優勢,將納米材料運用在制革鞣劑之中,可有效提高制革過程中的鉻吸收率,有效降低鉻元素活性,從而進一步降低鉻元素在制革廢水中的濃度,減少制革廢水對環境的污染。
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膜分離技術對制革過程中的污染進行處理,達到回收利用的效果。
膜分離技術是一種改善環境的全新技術,它可以在節約能源的同時避免環境污染,有效減少環境問題,運用該技術可以實現制革廢水的二次利用,緩解環境治理壓力[5],在具體的污染處理中,膜分離技術可以制作成制革廢水自動過濾器,原理如圖3,在制革進料中利用反滲透原理將各類懸浮物、大分子物質及廢渣利用截留液進行截留,膜分離制革廢水中的無機離子、膠體物質及油脂等,使排水質量更加優良,二次膜分離后的廢水還可以回收再次利用,有效節約皮革企業的生成加工成本。
低碳經濟模式可以更好地使皮革企業從傳統制造中進行綠色升級,使皮革企業經濟效益穩速增長。在具體實施中,皮革企業通過深化低碳環保經濟理念意識、健全皮革加工生產碳循環產業鏈、開發利用皮革智能制造環保技術等方式,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制革工藝,落實低污染、低排放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通過低碳經濟理念的融合,進一步健全皮革企業未來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