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
年底“九合選舉要到了,手握行'政機器的蔡英文當局又使出一些“令人驚奇的招數”,前“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把疫苗采購金額和決策等資料列為“絕對機密”封存30年,就像蔡英文的博士論文一樣見不得光。此事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
拿“合約保密”當擋箭牌
臺防疫指揮中心21日公布,當天島內新增22397例確診病例,包括22137例本土病例以及260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中新增26例死亡。
臺當局疫苗采購決策和采購金額一直飽受爭議。據臺灣《聯合報》20日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從“審計部”報告中赫然發現,“衛生福利部”竟將這些數據列為“絕對機密”封存30年,必須等到2051年2月25日才能解密,民眾無從監督。他們質問,“難道疫苗采購過程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交易嗎?”
臺灣《中國時報》21日稱,2020年初疫情暴發,到了下半年,臺灣東洋公司率先積極洽談引進由上海復星代理的德國BNT疫苗來臺,但當時傳出在綠營派系利益下,有“立委”出手讓東洋出局,然后再介入疫苗采購,一來一往間,導致臺灣錯失疫苗采購的黃金時機。直到去年4月隨著陳時中的“3+11”防疫政策弓I發群聚感染,掀起本土大規模疫情,臺灣卻陷入無疫苗可打暗險境,焦頭爛額的蔡英文當局順勢讓高端公司取得許可。此后,每當外界心生質疑,從陳時中到“行政院長”蘇貞昌就總拿“合約保密”當擋箭牌。
現在也不例外。陳時中20日稱,所有藥品購買都有保密條件,疫苗更是如此,若臺灣無法遵守相關合約內容,未來有新藥、新疫苗,在國際競爭中就會處于劣勢,不可不慎。蘇貞昌稱,采購疫苗并不簡單,相關契約簽署都有其商業上的作為。
民進黨三大“絕對機密”
依臺灣“機密保護法”規定,“機密”分為絕對機密、極機密和機密,其中“絕對機密”適用于泄露后足以使臺灣安全或利益遭受非常重大損害的事項,且非戰時只有臺灣地反領導人、“行政院長"或經其授權的部會級首長有權核定。換句話說,即使是陳時中在“衛福部部長”任內將疫苗采購項目核定為“絕對機密”,也須先取得蔡英文或蘇貞昌的授權,因此究竟是誰讓疫苗采購項目需要封存30年、不得見光,已經很清楚了
而在疫苗采購之前,民進黨當局把兩項列為“絕對機密”。是陳水扁當初面對“國務機要費案”偵辦時,曾提出包括“南向項目”和“禮敬臺灣”等多項號稱機密支出的辯解。不過,“南向項目”后來被戳破是一個謊言,“禮敬臺灣”則是公開活動,經不起檢視。陳水扁又陸續提出當局聘請美國公關公司卡西迪在美游說、援助海外“民運”分子等作為“國務機要費”花在“機密工作”的事由。在檢方起訴其妻子吳淑珍后, 陳水扁還為自己創設所謂的“機密特權”,連吳淑珍長期收集的貴婦團發票,都被他當作“絕對機密”。
二是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臺灣大學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質疑蔡英文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論文有問題,向臺“教育部”調閱相關資料時被依“機密封存30年”為由拒絕。賀德芬要,求撤銷機密,結果敗訴。
前“立委”蔡正元認為,民進黨這種30年的保密年限,是在賭一件事,就是30年以內民進黨都不會下臺,因為只要選舉中有一次讓民進黨下臺,這些秘密就統統不是秘密了。
輿論呼喚再次政黨輪替
民進黨當局這番操作引發強烈質疑。國民黨“立委”江啟臣20日稱,“機密保護法”中所謂的“絕對機密”適用于泄露后足以使臺灣安全或利益遭受非常重大損害的事項,但有以下四種行為,包括為隱瞞違法或行政疏失,為限制或妨礙事業公平競爭,為掩飾特定自然人、法人、團體或機關(構)的不名譽行為,為拒絕或延遲提供應公開的當局信息,“不得核定為機密”。因此,民進黨當局這么做根本就是無效的。
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21日稱,除了日本4月早就公開疫苗價格外,鴻海創辦人郭臺銘也說過買疫苗花多少錢,價錢早已經不是機密,“將花多少錢告訴人民,有這么難嗎?”臺北市議員徐巧芯稱,除了會影響某些人的政治前途,公開疫苗采購價格想不出會損害到誰的利益。“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質疑“絕對機密”變成“絕對護航”,而且一封存就封30年,到蔡英文、陳時中100歲時才能解密。他坦言,越封大家越想知道采購過程中到底有什么貓膩,到底有什么需要隱藏,到底多少人拿了多少好處。
資深藥界人士表示,每年采購的常規疫苗,相關預算及細節都在當局采購網上公開,新冠肺炎疫苗無法公開采購過程,不清楚原因為何。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稱,疫苗采購是公共事務,百姓有權了解。他質問道,若其中涉及政治人物貪污,30年后對方是否還活著都不曉得,要怎么處理?有網友表示,這種事會讓某些不關心政治的綠粉知道,為什么有人會反民進黨。
《中國時報》21日稱,陳時申到底“賣什么膏藥,背后糾葛了多少難以見光的利益,似乎已不言而喻”。《聯合報》21日稱,陳水扁封存單據,蔡英文封存論文,陳時中封存疫苗采購,但陳水扁是個人玩法,蔡英文當局則是以跨層級的“共犯結構”玩弄臺灣機密,更膽大妄為,若不想等30年才掀開這層遮羞布看是否掩蓋了什么罪惡,就只能靠人民的力#讓政黨再次輪替。▲
環球時報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