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譚敏 蔡強 明盼
“條例草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問題?!薄胺N子‘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報告五個方面的問題找得很準,緊扣法律法規條文,圍繞工作職責和法定職責推動落實的六方面建議很有針對性……”
這是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江蘇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及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江蘇省種子條例》實施情況報告的場景。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本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及其農委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守底線、補短板、揚優勢,鄉村振興立法取得新成績、監督工作質效得到新提升、代表主體作用得到新加強、專題調查研究取得新成果……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匯聚起強大的力量。
7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在江蘇開展鄉村振興促進法執法檢查時,充分肯定了省人大常委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所做的工作。他說,“看到了江蘇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美畫卷……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抓得緊、抓得實、抓得有成效,走在了全國前列。”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委堅持將解決問題作為立足點,將開拓創新作為提升點,將取得實效作為根本點,一錘接著一錘敲,助力寫實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效果怎么樣?委員評一評。
聚焦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升、推進鄉村治理、農村公共服務、促進富民增收、投入保障機制、強化要素支撐8個方面,將評議內容細化為53個小項;省人大相關專工委和13個設區市及26個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聯動開展調研,共組織視察調研399次,形成相關專題調研報告,梳理形成涵蓋23個部門和單位、73個方面的問題清單;10位委員和代表作評議發言,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分別就有關問題進行現場回應,17個部門和單位接受滿意度測評。
……
作為2021年度監督工作的重頭戲,這是省人大常委會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聽取和審議省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并開展工作評議過程中的一組數據。省政府高度重視省人大常委會會議提出的評議意見,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針對評議問題清單,逐條對照查擺,在健全推進體系、加快產業發展、強化鄉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深化城鄉融合等方面形成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長效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開局?大家問一問。
2018年2月,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人大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職責。2018年,本屆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專題詢問,就以省政府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的報告為切入點。詢問堅持問題導向,力求全面摸準江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點問題、瓶頸問題;堅持民生導向,將基層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反映給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堅持目標導向,把促進問題解決、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作為根本出發點。常委會會議結束后,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專門赴自然資源部門開展調研,推動審議意見落實,農委對省政府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反饋報告進行審查,提出審查報告。
各方普遍反映,此次專題詢問在推動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出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制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意見,加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力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鄉村振興怎么干?代表提建議,領導來督辦。
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代表們提出的涉及鄉村振興工作的建議有100余件。從建議的內容來看,代表們關注的焦點既有農房改善、污水處理等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工作,也有人才振興、數字鄉村建設等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緊密相連的宏觀政策。這些建議反映的是代表們對“三農”工作的關心關注,體現的是廣大干部群眾對鄉村振興的熱切期盼。關于鄉村振興的4件代表建議,由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牽頭督辦。
督辦會上,李小敏充分肯定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辦理代表建議所做的工作。他強調,要準確把握我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感使命感。切實抓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點工作,聚焦農村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幫促、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鄉村建設、要素保障和現代種業發展等關鍵問題靶向發力,以關鍵問題的解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深度和廣度。省政府分管領導明確表態,要把建議辦理作為有力有效推動工作的過程,著力鞏固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全面推動鄉村“五大振興”。
2018年10月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一年后,省人大常委會圍繞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13位省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4件建議進行了重點督辦,并首次以督辦會議紀要送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形式,推動代表建議的進一步落實。
如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立法來保障。
承載億萬農民期待的鄉村振興促進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依據鄉村振興促進法,結合江蘇實際,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地方性法規,十分必要,有利于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被列為2022年立法正式項目后,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三次主持召開立法座談會,就立法的啟動、起草和修改提出指導意見。農委提前介入,在條例草案起草前,發函給29個省級相關部門和單位,征集立法建議140多條。在修改階段,組織赴常州、無錫和淮安等地開展立法調研,與省農業農村廳和司法廳等部門一道,對條例草案的立法思路、框架結構以及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進行反復研究討論。廣泛征求各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15位掛鉤聯系該法規的常委會組成人員、3位領銜提議案的代表和農業農村專業代表小組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見,共收集立法建議600余條。
條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前,農委圍繞鄉村用地保障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提出審查意見,建議強化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用地保障,加強土地出讓收益使用考核監督,同時提高法規的指導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彰顯條例的地方特色。
稻花香里說豐年,是千百年來人們對豐收年景的美好期盼和愿景。省人大常委會始終牢記“國之大者”,以良法促發展,以監督保善治,堅決打好耕地、種子、糧食“保衛戰”。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耕地保護,事關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國家實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并保護高標準農田。
守住高標準農田的標尺,就是守住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基本農田劃定缺乏科學支撐、利用方式缺乏有效監管、長效保護缺乏激勵機制,是制約我省基本農田保護的制度性問題?!薄耙涌焱七M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糧食產量?!笔∈龑萌舜笏拇螘h期間,姜東、夏晴等代表提出的關于“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建議被列為2020年重點處理代表建議督辦項目,此后,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被省政府提上議事日程。
在各方的努力和期待中,《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決定》正式列入省人大“十四五”工作規劃和2022年常委會工作計劃。決定將聚焦高標準農田高質量建設與管護、保護與利用、投入保障、責任落實等方面,助推高標準農田建設邁上新臺階。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2020年11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農村水利條例,率先在全國出臺專門規范農村水利的地方性法規??v觀條例內容,突出了農村水利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重要地位,強調了持續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夯實了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基礎。
糧安天下,種為基石。“我省資源樣本多、開發利用少;研究成果多、轉化運用少;育成品種多、重大突破少;種業企業多、龍頭企業少;科技人才多、領軍人物少;政策措施多、集成支持少;園區平臺多、共享銜接少;傳統基地多、聯合共建少?!笔∪舜蟪N瘯敝魅挝簢鴱娫谝淮巫剷?,精準道出了我省種業發展存在的短板與弱項,指出了江蘇是種業大省,但還不是種業強省的現實。
打好種業翻身仗,離不開法律的支撐。2019年初,省人大常委會啟動種子條例修訂工作。條例將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發展作為整合種業科技資源的切入點,建立和完善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共享和轉化機制,激發種業科技人員創新動力,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提供法治保障。2020年3月1日,新修訂的種子條例正式施行。
徒法不足以自行。從2020年專題調研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江蘇南繁基地建設情況,到2021年重點督辦發展現代種業相關代表建議,再到2022年開展種子“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省人大常委會在助力種業振興上展開了持久戰、攻堅戰。
江蘇是產糧大省,加快糧食流通立法,是確保糧食有效供給,規范糧食流通秩序的緊迫任務,也是促進糧食產業發展,保障地方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那么,糧食流通領域“誰來管、管什么、怎樣管、怎么扶”?
“要開展立法調研,調研要有原因分析,針對性解決江蘇實際問題。”在省糧食流通條例制定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多次對立法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把人大主導貫穿于條例起草、調研、修改全過程,成為本屆涉農立法工作的鮮明特征。2020年3月1日,省糧食流通條例正式實施。作為我省第一部省級涉糧地方性法規,條例針對我省糧食供給“北余南缺”的結構性矛盾,從糧食經營、調控與儲備、應急保障等方面作出制度性規定,確保全省8000多萬百姓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時值初夏,宿遷市泗洪縣魏營鎮西瓜基地大棚內,一個個飽滿、圓潤的西瓜若隱若現,翠綠的瓜蔓散發出陣陣香甜的氣息。瓜農們正忙著采摘、挑擔、裝車,游客們俯身彎腰挑選自己心儀的西瓜,收獲的喜悅溢于言表。從脫貧攻堅宣告勝利,到鄉村振興風帆正揚,江蘇大地上,一幅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檢驗“三農”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有沒有鼓起來。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實現農民富裕富足,就要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就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如何?持續監督增強全面小康底色。2015年底,中共中央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那么,江蘇脫貧攻堅工作到底成效如何?低收入人口、經濟薄弱地區能否按照原定計劃實現脫貧摘帽?脫貧工作長效機制是否完善?帶著這些疑問,省人大常委會在2017年聽取和審議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的基礎上,2018年組織開展了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執法檢查,2019年再次聽取和審議有關工作情況。連續三年的監督檢查,推動相關部門拿出務實舉措,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綜合效益、兜底解決因病致貧返貧等突出問題,落實產業扶貧激勵政策,有力助推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實現共同富裕的抓手在哪?產業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針對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部分地區恢復生豬產能存在困難、產業結構調整辦法不多、農業產業富民效果不明顯等現實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將鄉村產業振興列為2020年監督內容。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統籌保障鄉村產業用地需求、增強產業發展補貼政策針對性等方面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優化“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小農戶創辦領辦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落實財政和信貸支持政策,切實提升我省鄉村產業發展質效。省人大常委會還將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休閑農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列入2022年監督工作計劃,把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和休閑觀光農業等新業態發展相關代表建議作為重點督辦項目,打出了助推產業富民“組合拳”。
——農民集體財產權益如何保障?讓村級集體經濟先強起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面對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總量大、村均水平較高,但發展不平衡、基礎不牢固、辦法不夠多、組織還不健全、作用難發揮等問題,調研組既深入發展好的典型村,也到發展困難大、矛盾多,情況復雜、群眾意見多的薄弱村走訪。同時,委托6個設區的市和12個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農委上下聯動開展調研,對54個村(居)進行深入剖析。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后,時任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分別就審議意見落實作出批示。相關部門圍繞意見和批示落實,在健全責任體系、加大組織建設力度、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等方面出實招,促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揮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基礎作用。
在《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監督調研工作中,農委還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營、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資產信息化管理等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保障農民集體資產權益。
——怎樣促進聯農帶農?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江蘇實際,修訂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很有必要。為提升條例起草質量,立法調研組不僅在省內開展廣泛調研,還赴上海、浙江學習借鑒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有益經驗,向省人大常委會“三農”工作決策咨詢專家、8個基層立法聯系點以及涉農省人大代表征求立法意見。條例從財政支持、項目安排、科技推廣等方面細化扶持政策與措施;對示范社、“綜合社”、聯合社、“空殼社”等典型情形,分別作出推進、規范和清理規定;明確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加強信用監管等要求,為增強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鼓勵探索多種發展模式、強化合作社政策扶持等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七月,行走在邳州的街道和田野,村戶之間被碧水、綠樹環繞,一陣微風吹過,花香、果香四溢,像一幅干凈、安靜又恬靜的水墨畫……百姓在享受繁華盛景的同時,還收獲了滿滿幸福。
以公共空間治理賦能鄉村振興。邳州位于江蘇省最北部,大片農村是邳州發展的重點和難點,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直指公共空間。那么,邳州的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邳州經驗在全省示范推廣是否具有可行性?在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的創新路上,人大應如何著力、怎樣發力?
原汁原味的基層聲音,反映的正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愿望和訴求。2019年4月,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代表之聲》第一期刊載“關于在全省推廣邳州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的建議”,時任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別作出批示。
隨后,省人大常委會圍繞“關于在全省推廣邳州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的建議”組織開展專題調研,農委在摸清實情、掌握情況、分析矛盾、提出建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詳細方案、牽頭多方調研、開展座談討論、進村入戶走訪;分3個調研組赴8個設區的市開展調研研討,委托11個縣(市、區)人大常委會同步調研,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2019年9月向省委提交了《關于推廣邳州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經驗的調研報告》,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在全省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的指導意見,通過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治理,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居樂業,以公共空間治理助力高質量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立法守護一波碧水。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法治作用不可替代。作為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泊、蘇北地區的重要水源地,洪澤湖卻“病了”——湖水污染、水域萎縮、水生態環境退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布局不合理。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殷強等10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強洪澤湖生態保護,制定洪澤湖管理條例的議案”。
百姓的呼聲就是人大行動的方向和力量。洪澤湖保護立法被列為2021年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重點任務,也成為回應各級人大代表多年關注的務實舉措。
“洪澤湖保護條例的制定,要著重體現對上位法內容和精神的落實,對洪澤湖治理經驗做法的提升,對突出問題的解決,對有關體制機制的建立,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綠色發展的保障,并注重與相關法規的銜接。”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強調。
在前期調研基礎上,省人大常委會從全流域統一監督和綜合治理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研究國土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管控、生態修復與保護、水資源保護和調度等問題,就如何建立生態補償、污水處理費收取、產業遷移補助、漁民安置、生態考核、建設項目限制審批、排污口核查登記、環境公益訴訟等制度進行研究論證。經過各方不懈努力,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蘇省洪澤湖保護條例》,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作為魚米之鄉,江蘇如何在“蘇”寫好新時代魚米之鄉中關注鄉村生態發展?著力構建漁業生產健康發展格局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
2020年新修訂的《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將長江流域禁捕和禁釣要求寫入法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落到實處,進而呈現出“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隨著條例的施行,江蘇也成為全國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期間較早將“長江禁捕”寫入地方性法規的省份。時隔一年后,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力促漁業生態環境修復,成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有效印證。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痹诮K的田野上,看見青山碧水、聞到鳥語花香,百姓宜居宜業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第一次引入外部智囊參與前期調研和問卷調查;第一次以問題清單的形式向部門反饋情況;第一次邀請五級人大代表列席會議;第一次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提出問題,副省長接受問詢;第一次在詢問現場設置隨機自由提問環節……
本屆之初,省人大常委會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的專題詢問亮點頻出。而像這樣創新監督工作方式、提升監督實效的“第一次”還有很多。
延伸監督鏈條。“氣象探測設施遷建頻繁,近30年來有89%的氣象站被迫搬遷,其中47%的臺站搬遷4次以上!”2020年6月中旬,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執法檢查審議意見反饋座談會在省人大機關舉行。會上農委負責同志就審議意見和所涉5個方面19個具體問題的問題清單向相關部門作出通報,為下一步整改落實工作劃出“重點”。
“口氣很平和,問題很尖銳,可謂動真碰硬。”參加會議的11家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感嘆道。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是緊扣條文規定,圍繞法規實施的短板,一條一條對照分析出來的。會議剛結束,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就在現場召集省政府副秘書長和省氣象局負責人,就座談會上提交的問題清單,落實整改責任,明確牽頭部門、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當年9月,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氣象防災減災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召開反饋座談會當面交辦審議意見,在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工作中還是第一次。采取面對面形式,既延伸了監督鏈條,強化了交辦效果,又促進了人大與政府之間的雙向互動,有力推動審議意見的有效落實和問題的切實解決。
引入第三方評估?!鞍凑赵u估合同要求,評估組采取問卷調查、實地勘察、個別訪談等方式,赴6個設區的市和10個縣(市、區)開展調查,涉及規模養殖企業、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場所等多個不同類型的評估點?!边@是在2019年《江蘇省動物防疫條例》執法檢查中,評估組組長、省人大常委會“三農”決策咨詢專家吉文林的一段介紹。數據顯示,評估期間共召開座談會14次,實地查看64個點,發放問卷56份,評估范圍涵蓋蘇南、蘇中和蘇北。
此次執法檢查,農委專門申請評估經費,引入江蘇省養豬行業協會作為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來自多個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教授、學科帶頭人組成評估專家組,為執法檢查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專業參考,匯聚了專業力量。54頁的評估報告內容豐富、有理有據,評估意見為開展執法檢查提供了重要參考。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期間,報告通過閱文系統供委員們參閱,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而將評估報告印發常委會會議,在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中尚屬首次。2021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執法檢查工作辦法,將委托第三方機構評估、開展問卷調查等新方式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跨省聯動監督。2021年4月1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長江禁捕決定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這是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就長江十年禁漁同步作出法規性決定。在立法過程中,根據江蘇特點做好“加減法”,使我省出臺的決定既協同一致又體現地方特色。長三角協同立法,執法情況如何?去年10月,省人大常委會就此開展了執法檢查,并創新檢查方式,積極探索跨省聯動監督新形式:首次邀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共同參與執法檢查活動,交流長江禁捕情況和禁捕法規實施情況,形成長三角區域間協同執法的合力,推進長江流域禁捕跨省聯動監督、聯合執法,提升協同治理能力。
圍繞代表工作創新,農委還專題策劃組織人大代表與“三農”專家面對面活動,建立涉農省人大代表群,為專家和代表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促進涉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大代表等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深入農村、對話百姓、了解民情……我們相信,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依法治農、依法興農,必將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江蘇開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