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融合體,是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實現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泰州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與省人大常委會上下聯動,把推進休閑農業發展作為年度履職重點,開展專題學習、組織代表視察、涉農代表微調研,持續跟蹤問效,確保監督實效,取得較好成效。
為做好專項調研,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以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陳明冠為組長,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市人大代表農業農村專業組成員和市住建局、文廣旅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調研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印制了學習匯編,邀請部分專家學者“傳經送寶”,組織市人大代表農業農村專業組成員開展“微調研”。4月起,歷時一個多月,調研組深入興化、泰興、高港等市(區),實地調查了解泰州市休閑農業的資源分布、經營業態、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與部分鎮村干部、人大代表和經營主體代表座談交流,廣泛聽取意見,共同磋商對策。
經過多地調研,調研組認為,中央和省、市委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城市居民眷戀鄉土、親近自然的需求日益增長,泰州市作為“江蘇生態大公園”,發展休閑農業恰逢其時。經過幾年來的培育發展,泰州市休閑農業發展初具規模,品牌創建初見成效,業態模式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回歸故里,振興鄉村。
近年來,泰州市一批富有特色的田園鄉村、美麗鄉村、水美鄉村、美麗休閑鄉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逐步形成了農業觀光型、農業園區型、休閑農莊型、休閑漁業型、森林度假型、傳統村落型等多種業態的休閑農業發展格局。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泰州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美麗休閑鄉村3個、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示范創建企業(園區)14個,創成省級主題創意農園37個、農耕實踐基地8個、康美基地9個。2021年全市休閑觀光農業綜合經營收入達84.02億元,接待游客2340.66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0.47%、12.07%。截至2021年底,全市休閑旅游農業經營主體達553個。
調研組在走訪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了泰州市休閑農業仍存在一定短板。“泰州市休閑農業產業形態單一,部分休閑農業項目還停留在‘收門票’‘農家樂’的傳統模式,游客‘穿腸過’現象明顯。”調研組成員、市人大代表姜文湘表示。另外,泰州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不夠鮮明,農業文化挖掘不足,凸顯地域特色、創意策劃研發、消費者高度認同的休閑農業特色品牌不多,垛田、銀杏栽培系統、長江圩田等優質農業文化遺產開發不足,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部分配套設施不夠健全,公共交通不便捷、“路難找、車難停”、住宿設施臟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也成為制約休閑農業發展的“堵點”“痛點”。

就如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4月26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實地察看興化市李中水上森林公園、沙溝古鎮、“十八幫”漁文化等現場,代表們暢所欲言。
如何因地制宜有序發展,避免鄉村旅游重復建設、同質化發展?泰州市人大代表、興化市大垛鎮管阮村黨總支書記李忠林建議,“不能千村一面,搞‘一刀切’,要按照里下河地區、高沙土地區、通南地區的資源稟賦和地理條件,因地制宜推進休閑農業發展。”
市人大代表戴慶柳表示,特色田園鄉村已成為城市居民假日、周末休閑娛樂的新選擇。建議加大特色田園鄉村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研究制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和評價標準體系,建立特色田園鄉村準入和退出管理機制。
“以觀光農業為基礎、歷史文脈為靈魂、旅游服務為特色,積極探索村企聯建模式,發展壯大村級特色產業,推動集體經濟增收、非公企業發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村、企、民三方合作共贏,不能富了老板,窮了鄉親。”市人大代表薛敏建議。
“開辟農旅結合新業態,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既要挖掘一批有特色的農文旅品牌,也要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以鄉村休閑農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整體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市人大代表殷紅蘭說道。
“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拓寬休閑農業企業投融資渠道。”市人大代表、興化市農商行金融市場部經理吉云霞建議,要引導市場主體參與休閑農業投資開發,打造鄉村旅游知名品牌,推動休閑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浙江莫干山、安吉等地在發展休閑農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中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給泰州提供了許多深刻的啟示。”市人大代表丁治軍建議,要依托資源稟賦,挖掘文化內涵,加大梅蘭芳藝術、泰州學派、里下河文學、鄭板橋書畫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通過創意策劃,打造“泰字號”特色休閑農業品牌。與此同時,泰州市部分市(區)也立足當地實際,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
5月初,市人大常委會將代表的意見建議進行整理,形成市人大代表視察紀要,提交政府及相關部門辦理。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根據辦理時限,針對泰州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短板以及代表提出的工作思路和意見建議,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督,以高效能監督確保代表意見建議得到有效辦理。
泰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總體要求,明確將科學運用工業化思維和市場化辦法,擺脫傳統農業的路徑依賴和思維定式,致力休閑農業,聚力產業轉型,著力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價值,努力打造休閑農業的“泰州樣板”。
“以泰州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創建為龍頭,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5A景區、國家級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方面努力實現重點突破,提升泰州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品牌影響力。”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部分市(區)、部門(單位)相關負責人也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作出了回應。
“這次督辦互動熱烈、內容充實、成效很好。”泰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陳明冠在總結發言中說,“要把休閑農業發展作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轉方式調結構的突破口,與建設美麗鄉村、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通盤謀劃,精心組織,強力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議題得到市縣鄉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市人大代表農業專業小組、市社科聯、市委黨校等在會前做了大量廣泛深入的調研工作,選擇不同角度和切入點,撰寫了大量的調研報告,收到建議意見42份。
撐起天幕、支起帳篷、打開折疊桌椅……休閑農業傳遞出的健康、時尚、個性的生活理念,逐步受到群眾認可。采摘觀光、農事體驗、科普培訓、康養保健,讓農民“住在景區把錢掙”,休閑農業正在打開鄉村振興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