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響
2018年科沃斯(603486.SH)上市之初,當時有個模具供應商正在給科沃斯開塑膠模具。作為一個勤快的男人,我對此嗤之以鼻——就是一個大號玩具吧?別鉆到桌子底下出不來了。
現在想想,當初挺傻的,犯了想當然的毛病。“有用”就能賣的出去?“沒用”就賣不出去?忘了莊子說的無用之用了?
前段時間家里買了一臺掃地機器人,價格不菲,但打掃的挺干凈,尤其是沙發、床底這些平時打掃不到的地方。體驗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家平常收拾得比較整齊,環境不復雜。
不過就現在某些年輕人來說,家里亂糟糟的可能性更高,這種情景下掃地機器人看起來就傻傻的了,偏偏年輕人還是購買的主要人群——上閑魚查詢一番,果然有不少號稱閑置,便宜出售的二手掃地機器人。
查看科沃斯最近7年的營業額增長,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約27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31億元,復合增長率26%,增長不可謂不迅猛。
科沃斯包括兩大業務部門:服務機器人和清潔電器。服務機器人主要是掃地機器人,是公司的主要業務。
歷年財報清晰顯示,平均單價轉折點出現在2018-2019年,2018年公司IPO上市,2019年公司決定進行策略轉型。由此可見,銷售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定價的提升:銷量最高點出現在2018年,其后連續兩年下降,現在的銷量甚至沒有回到最高點,平均單價卻連續創出新高。
其競爭對手石頭科技也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平均單價從2018年的1432元提高到2021年的1989元,銷售量則從213萬臺提高到282萬臺。
作為投資人,必然要思考:為什么產品價格能持續上升?會不會引來更多的競爭對手?為什么消費者愿意付更高的價格?
是通貨膨脹?家電行業的上游幾乎沒有強勢的玩家,原材料價格隨行就市,這幾年也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是性能更高了?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產品普遍呈現性能上升,價格下降的規律。能持續漲價的,也就是蘋果、華為等寥寥幾家。
就科沃斯而言,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價格持續上漲:其一,公司在2019年營業額出現了下降,這個時期也對應了股價的低點。公司當年主動調整經營策略,退出服務機器人ODM業務,退出國內低端掃地機器人市場,這顯然提升了毛利率和平均價格。其二,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下一代掃地機器人技術落地。京東上掃地機器人的廣告,詳情頁上充斥著人工智能、互聯網和大數據、運動控制、激光雷達輔助、自動導航、機器學習、視覺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高大上的術語,不仔細看的話,你都懷疑是賣智能汽車的廣告。這些技術對消費者使用體驗的增強,能不能趕上賬單價格的增速?不知道。但是顯然,消費者支付了更高的價格。

是壟斷?絕對的壟斷不太可能,市場集中度是提升了,這可能意味著市場競爭的弱化,進而推高了價格。根據第三方數據,2017年行業CR4市場份額為73.8%,2021則達84.9%,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一個快速上升的市場,會強烈吸引其他玩家進入,比如美的、海爾、小米這樣的大型品牌家電及各種中小型制造商。實際上,巨頭不一定總是能夠打敗這些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比如在豆漿機上PK九陽,掃地機器人上PK科沃斯。這也說明,在快速成長的行業,資金、渠道這種顯而易見的所謂優勢,并不一定就是優勢。
是滿足了消費者“懶人”的感情需求?這個可能性極大,這種產品設定、廣告宣傳特別符合部分人的“懶人”人設,仿佛買了之后,就能立即、馬上解決一切清潔問題。
可以佐證的是,閑魚評選出了《2021年度十大無用商品》,依次為:空氣炸鍋、跑步機、電子書、卷發棒、早餐機、拍立得、破壁機、筋膜槍、美容儀、健身環。這些商品大家都懂、都熟悉,誰家沒有買上過幾個呢。這些產品銷售火爆,消費者買入后反而閑置不用,不正說明了這些產品可能首先滿足了消費者的“智慧、省事、美麗、健康”這樣的感情上的需求嗎?
就我判斷,掃地機器人并非一無是處,卻總覺得有薅消費者羊毛的嫌疑。
科沃斯還有另外一項清潔電器業務,也就是吸塵器和洗地機。吸塵器的大玩家是萊克電器,以出口ODM為主,毛利偏低。難以比較,還是單獨分析科沃斯的洗地機業務。
據年報顯示,2021年,科沃斯總收入130.86億元,其中服務機器人銷售收入67.10億元,較上年增長58.42%。添可品牌實現銷售收入51.37億元,較上年增長307.97%。由此可見2021年銷售收入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添可品牌的表現,添可是科沃斯2019年新創立的品牌,主要是洗地機業務。
洗地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升級版的吸塵器,除了能處理灰塵等干垃圾,也可以處理飯渣、油漬等濕垃圾,清潔后還可以自動拖洗地面,更加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
發展多年的掃地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容量才108億元,洗地機短短兩年行業規模就有58億元。這個增長速度相當可觀,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很大的品類,估計是解決了掃地機器人的痛點問題。比如說洗地機反而不那么智能了,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工作。這就是“不智之智”,和莊子的無用之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廣告上再也見不到路徑規劃、激光雷達這類術語了,反而有了“馬達牽引如遛狗”這樣的廣告語,這是要從AI時代回歸田園生活?有了人工的介入,洗地機就可以處理更復雜的家居環境,既能掃得了地,下得了臺階,又能撿得了狗屎。
洗地機價位基本在3000元以上,和高大上的掃地機器人差不多。其核心部件是直流電機,競爭壁壘更低,勢必引來很多競爭對手,導致價格劇烈下降。科沃斯或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即使添可這個品牌剛創立,在洗地機市場份額高達70%,也很快增加一個新的品牌:悠尼,推行添可+悠尼的雙品牌戰略,企圖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布局整個價格區間,以應對更未來更激烈的競爭。
我開始關注國內小家電/白電行業是在2014年至2015年,當時股價幾乎無人問津,現在似乎是另外一個輪回。
由于長期跟蹤白電/小家電行業,我認為這個行業值得長期投資。
首先,這個行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日新月異,競爭激烈,但是存活下來的公司總體上維持著30%-40%以上的毛利率,在一般制造業,已經不低了。和黑電是半導體工業不同的是,白電/小家電行業是機械工業,更新換代并沒有3C數碼那么快,很多新產品無非換個外殼就可以上新了,毛利率被威脅的可能性比較低。而且小家電基本上是剛性需求,經營中沒有杠桿或者杠桿較小,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相對小,生存能力會強一些。
其次,創新品類越來越多,消費頻次高。閑魚《2021年度十大無用商品》就表明,首先要有,才能無用。比如掃地機器人、洗地機、洗碗機、剃須刀等,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比如飛科電器、科沃斯等。小熊電器是另外一個極端樣板,做了很多比如煮蛋器、吐司機、三明治機、煎藥壺這樣零零碎碎,貨值低且不起眼的產品,最終撐起了一個36億元營業額的公司。小家電行業整體而言,產品貨值低,更換速度快,不合適就閑置或者丟棄,再買新的。
第三,消費升級,消費者傾向于買更貴、功能更好的產品。
最后,電商銷售比例越來越高。通過電商銷售實際上提高了毛利,受損的是層層分銷商。比如小熊電器就標榜自己銷售渠道與互聯網深度融合,90%的銷售額是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平均出廠價格92元,仍然有高達32%的毛利率。
總的來說,這些小家電白電公司,是一群有競爭優勢的公司,而且它們在努力保持競爭優勢。科沃斯在創新,降低代工業務以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毛利率,改善服務方面持續努力,就是典型表現。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