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錦,王力明,梁 穎,唐 麗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蔬菜種質與品種創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成都 610066)
辣椒是我國重要的蔬菜品種之一,占全國蔬菜總面積的9.28%,總產量的7.76%,占全國蔬菜總產值的11.36%,設施栽培面積占辣椒栽培面積的26.0%[1],辣椒是主要的設施栽培蔬菜之一。四川是我國重要的辣椒種植省份,種植面積在6.67×104hm2以上[2]。四川地區利用設施大棚采用春提早、秋延后等栽培技術實現了辣椒的周年均衡供應,但由于四川盆地弱光的氣候特征,導致該區域設施大棚內的線椒品種徒長,影響產量。文章采用矮壯素和烯效唑對線椒進行噴施處理,分析不同濃度的矮壯素(50mg/L、100mg/L、200mg/L)和烯效唑(25mg/L、50mg/L、100mg/L)對線椒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為四川盆地設施線椒生產提供參考。
試驗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新都現代示范園基地進行。供試線椒品種為“碧海長美”,購自成都良慶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矮壯素水劑(有效成分含量:50%)和烯效唑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含量:5%)均購自四川省藍月科技有限公司。
挑選籽粒飽滿的線椒種子,清水浸種6 h,5%次氯酸鈉溶液對種子表面消毒15 min,清水沖淋4~5次,28℃催芽3d。選取出芽整齊一致的種子,于2021年12月播種于32孔育苗穴盤中,每穴1粒,播種深度 1cm左右,覆蓋混合基質,澆透水后置于塑料大棚內育苗。2021年1月,選擇整齊一致的辣椒幼苗定植于示范園設施大棚試驗小區內。2021年2月20日,噴施藥劑處理。試驗采用50%矮壯素水劑和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種植物生長抑制劑,每種試劑設3個濃度梯度。試驗共設置7個處理,分別是矮壯素水劑50mg/L(A1)、100mg/L(A2)、200mg/L(A3)以及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5mg/L(X1)、50mg/L(X2)、100mg/L(X3),以清水為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
2021年2月20日噴施藥劑前,各小區定點選取5株線椒幼苗測定株高和莖粗,隨后分別于3月1日,4月1日,5月1日和收獲時(8月11日)再次測定之前選取線椒的株高和莖粗,重復3次。在處理之前2月20日和采收中期5月1日對線椒的功能葉片進行采樣,利用乙醇提取法對葉綠素a、葉綠素b及總葉綠素含量進行測定,重復3次。每次采收線椒時,以單株紀錄產量,最后折算產量。
試驗所有數據用Excel 2010進行整理,用origin 9.1作圖。
由圖1可知,噴施不同矮壯素對線椒株高影響均不顯著。未噴施烯效唑前,線椒株高均不顯著,噴施不同濃度的烯效唑后,3月1日X1、X2和X3處理的線椒株高分別較CK降低了17.26%、13.71%和20.81%,4月1日線椒株高分別降低了9.82%、7.41%和34.46%,5月1日和8月11日都以X3處理線椒株高下降明顯,分別下降了15.28%和10.97%。說明低濃度烯效唑處理在線椒生長后期抑制作用逐漸喪失,但高濃度烯效唑處理還具有一定效果。且烯效唑抑制作用優于矮壯素。

圖1 矮壯素和烯效唑處理對線椒株高的影響
由圖2可知,噴施不同濃度的矮壯素對生長前期線椒莖粗影響不大,收獲時(8月11日),A1處理線椒莖粗較CK顯著下降,下降了32.56%。噴施不同濃度烯效唑后,3月1日X3處理的線椒莖粗最低,較CK下降了12.47%。4月1日,X1處理線椒莖粗較CK降低,X2和X3處理線椒莖粗較CK增加,但都不顯著。5月1日不同濃度烯效唑處理的線椒莖粗均降低,與CK相比,分別下降了12.61%、3.56%和19.21%。8月11日,X1處理的線椒莖粗較CK顯著下降了19.05%,X2和X3處理的線椒莖粗較CK增加,但無顯著差異。

圖2 矮壯素和烯效唑對線椒莖粗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之前2月20日,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b含量、總葉綠素含量及chla /b無顯著差異。噴施矮壯素后,葉綠素a、葉綠素b及總葉綠素含量降低,噴施濃度越大,以上3個值含量越低,A3處理葉綠素a、葉綠素b及總葉綠素含量分別為CK處理的78.2%、77.5%及78.0%,葉綠素a /b的值各處理無顯著差異。與矮壯素的結果相反,噴施烯效唑后,葉綠素a、葉綠素b及總葉綠素含量增高,噴施濃度越大,以上3個值含量越高,X3處理葉綠素a、葉綠素b及總葉綠素含量分別為CK處理的1.21倍、1.22倍及1.21倍,葉綠素a /b的值與矮壯素一樣,各處理無顯著差異。

表1 矮壯素和烯效唑對線椒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除處理A1外,噴施不同濃度的矮壯素和烯效唑均能提高設施大棚內線椒的產量,與CK相比,A2和A3處理分別增加了6.05%和3.36%,但增產效果不顯著。而不同濃度的烯效唑處理均顯著增加了線椒產量,與CK相比分別增加23.89%、38.48%和34.78%。由此可見,2種生長調節對線椒產量均有增產效果,且烯效唑處理線椒幼苗后的產量顯著高于矮壯素。X2處理產量最高,說明噴施50mg/L的烯效唑增產最高。

表2 矮壯素和烯效唑對線椒產量的影響
合理的株高是高產的基礎[3]。植物生長抑制劑可以抑制植物的縱向生長,促進橫向生長,使植株變矮、分蘗增多,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農作物、果樹、蔬菜等[4-5]。曹振木等[6]以甜椒為試材,發現矮壯素和烯效唑處理后甜椒穴盤苗的莖粗增加;劉子記等[7]以辣椒為試材,發現200mg/L多效唑可有效降低辣椒株高,增加莖粗。郭忠菲等[8]以黃瓜為試材,發現多效唑處理后黃瓜穴盤苗莖粗增粗,矮壯素處理后黃瓜幼苗莖粗減小。王林闖等[9]以辣椒為試材,發現矮壯素、乙烯利和烯效唑處理后的辣椒幼苗莖粗和全株干質量降低。研究中,采用不同濃度的矮壯素和烯效唑處理線椒幼苗,發現噴施不同濃度的矮壯素對線椒株高無顯著影響,低濃度矮壯素能顯著降低生長后期線椒的莖粗。不同濃度的烯效唑處理能顯著的降低線椒株高,與矮壯素效果一樣,低濃度的烯效唑降低了線椒生長后期的莖粗。烯效唑可以提高油菜[10]、綠豆[11]及甜菜[12]等作物的葉綠素含量增高。矮壯素可以提高蔞蒿[13]、馬鈴薯[14]及小麥[15]等作物葉綠素含量增高。葉綠素含量的增高,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本研究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可能是激素使用濃度和處理時間不同導致。因此,篩選出適合四川盆地設施大棚線椒生長、增加產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濃度和噴施時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綜合比較分析線椒株高、莖粗和產量等指標,認為烯效唑可以用于控制設施大棚線椒徒長,增加產量,其中以濃度為50mg/L的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處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