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寧,楊 振,張會君*
1.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121001;2.錦州醫科大學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1]。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 年末,中國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54 億人,占總人口的18.1%[2]。在傳統家庭結構發生巨大轉變的背景下,我國空巢老年群體日益龐大,孤獨已成為其實現健康老齡化的主要威脅[3]。有研究顯示,老年人孤獨感與其健康狀況,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活動能力和認知功能障礙、焦慮和抑郁情緒,甚至是老年自殺等有關[4-7]。因此,識別老年人孤獨感水平以及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干預方案以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為重要。此前,關于測量老年人孤獨感水平的相關研究工具均為UCLA 第3 版孤獨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8-9],但其維度單一,且不是針對老年人開發的,因而該量表的適用性和實用性也因無法獲取相關信息而受到阻礙。老年人孤獨感問卷(Loneliness Inventory for Older Adults)由Bandari等[10]編制,其多維性和系統性的特點有助于社區醫護人員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并針對相關維度制訂合理、有效的干預計劃,彌補了以往評估工具單一維度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將老年人孤獨感問卷進行跨文化調適并在社區老年人群中進行信效度檢驗,為我國老年心理健康評估提供可靠的測量工具。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1 年6 月—8 月在遼寧省錦州市3 個社區選取社區老年人488 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 歲;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語言溝通障礙者;嚴重認知障礙者。根據因子分析對樣本量一般準則[11],共發放問卷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488 份,有效回收率為97.6%。其中男248 人,女240 人;年齡60~87 (71.31±7.8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38 人,初中或高中172 人,專科及以上78 人;婚姻狀態:未婚62 人,已婚244 人,離異/喪 偶182 人;月 收 入:<2 000 元217 人,2 000~4 000 元149 人,>4 000 元122 人;自評健康狀況:較差143 人,一般189 人,良好156 人。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學問卷 由本研究小組成員查閱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和健康狀況等內容。
1.2.2 老年人孤獨感問卷 該問卷包括失望和無用感、社交能力下降、低效互動、心理痛苦、孤獨體驗5 個維度,共29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非常不同意”計1 分,“非常同意”計5 分。其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在征得原作者許可后,對老年孤獨感問卷進行翻譯和跨文化調適。①翻譯:由2 名具有中英文雙語基礎的研究者獨立翻譯成中文,并邀請1 名教授進行調和,形成正譯版問卷。②回譯:由2 名母語為英語的外籍教師對正譯版問卷進行回譯,邀請1 名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進行調和,形成回譯版問卷。將其通過郵件發送給原作者進行討論。③跨文化調適:經過小組討論,由于失望和無用感維度中的條目語義重復,刪除低效互動維度中條目“我覺得自己與朋友或家庭疏遠了”,并考慮除行為互動外還存在精神交流,故在此維度中增添條目“我很難與他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由于條目的特殊針對性,刪除條目“我想念以前的家了”。④預調查:便利抽取30 名社區老年人進行調查,老年人均表示問卷易于理解,結構設計合理,填寫時間為6~9 min。最終形成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
1.2.3 UCLA 第3 版孤獨量表 該量表由Russell[12]編制,主要用于評價由于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感。該量表為單一維度,包含20個條目,其中11 個孤獨正序條目,9 個非孤獨反序條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從不”計1 分,“一直”計4分。該量表在老年人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9。
1.3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團隊在社區居委會的幫助下對社區老年人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前明確本研究的目的、意義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由于老年人視力下降等原因無法完成問卷填寫,則由調查員逐條詢問后代為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定性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項目分析采用決斷值法、條目-總分相關系數法和刪除條目后的Cronbach's α 系數進行分析;信度采用Cronbach's α 系數、分半信度系數和重測信度系數進行評價;效度采用內容效度、結構效度和校標效度進行評價。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項目分析
2.1.1 區分度 采用決斷值法評估項目的區分度。將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總分進行排序,前27%為高分組,后27%為低分組,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各條目得分均值差異。結果顯示,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28 個條目的決斷值為5.796~19.944(P<0.001)。
2.1.2 同質性 采用條目-總分相關系數法評價項目的同質性。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問卷各條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451~0.786(P<0.01),表明問卷各條目與總分呈中度至高度相關。
2.1.3 適用性 采用內部一致性法分析項目的適用性。結果顯示,逐一刪除條目后的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2~0.927,均未超過刪除項目前的Cronbach's α系數。經項目分析,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保留所有條目。
2.2 信度分析 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 數 為0.928,各 維 度 的Cronbach's α 系 數 為0.842~0.923。問卷的分半信度系數為0.815。2 周后便利抽取70 名社區老年人進行重測,問卷的重測信度系數為0.752。
2.3 效度分析
2.3.1 內容效度 邀請7 名專家對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各條目與主題的相關性進行評價。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 分為不相關,4 分為很相關。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item-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為0.857~1.000,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數(scale-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為0.949,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2.3.2 結構效度 將樣本按照奇偶數隨機分為兩部分,分別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KMO 值為0.916,Bartlett's 球形檢驗顯示,χ2=8 291.877,P<0.001,說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出公因子以及采用最大變異直交轉軸法求得項目的因子載荷。由碎石圖支持的5 因子結構解釋了總變異的62.706%,項目的因子載荷均≥0.40 且不存在交叉載荷,詳見表1。在驗證性因子分析中,將問卷的5 個維度作為潛在變量,問卷的28 個條目作為觀測變量繪制模型圖,見圖1。根據修正指數對初始模型進行了3 次修正,修正后的模型擬合指標均在可接受范圍,見表2。

表1 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因子載荷

表2 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圖1 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結構方程模型
2.3.3 效標效度 將UCLA 第3 版孤獨量表作為效標工具,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兩者間的相關系數以評估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的效標效度。結果顯示,UCLA 第3 版孤獨量表總分與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總分呈正相關(r=0.686,P<0.01)。
3.1 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的內涵和意義 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提取出5 個公因子,包括失望和無用感、社交能力下降、低效互動、心理痛苦和孤獨體驗,較為全面。失望和無用感與心理痛苦是老年人孤獨的內化表現[1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失望和無價值感將會增強,產生較強烈的社會隔離感和心理痛苦,進而出現孤獨情緒[14]。社交能力下降與低效互動是老年人孤獨的外化表現[13],健康狀況不佳將影響老年人的社交能力,生活中歸屬感的缺乏也使其處于空虛狀態,將會剝奪老年人的社交與互動的精力和動力[15]。此外,了解老年人在特定時期的孤獨體驗將有助于提供針對性的支持和預防。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具有綜合性和多維性的特點,彌補了以往評估工具單一維度的不足。社區醫務工作者使用該問卷可以準確高效地描述老年人現存的孤獨感水平,規劃并實施適當的干預策略以有針對性地改善不足。該問卷也可用于評價促進策略對老年心理健康結局的影響,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生活目標。
3.2 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具有良好的區分度 決斷值又稱臨界比值,是評估問卷條目鑒別不同被試者反應程度的客觀指標[16]。決斷值高于3.000 代表問卷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本研究中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各條目均高于標準值,且與問卷總分呈正相關,表明中文版問卷各條目有良好的區分度和同質性。此外,逐一刪除每個條目后的Cronbach's α 系數均未超過被翻譯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表明中文版問卷各條目具有令人滿意的適用性。因此,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每個條目均可保留,且具有良好的區分性。
3.3 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具有理想的信度 信度分析是一種測量被測工具一致性和穩定性的統計方法,用來反映被測工具的真實性程度[16]。本研究從Cronbach's α系數、分半信度、重測信度3 個方面對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進行信度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整體及各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均大于0.800,且略均高于伊朗版本結果[10],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此外,問卷的分半信度和重測信度分別為0.815 和0.752,均在可接受范圍,表明其穩定性較高,可以在社區老年人群中重復使用。
3.4 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具有合適的效度 效度分析是指問卷能夠反映預期研究概念的程度[16]。本研究從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校標效度3 個方面對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進行效度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的I-CVI 為0.857~1.000,S-CVI為0.949,分別高于內容效度的參考值0.780 和0.900[17]。此外,一般認為理想的結構效度體現在兩個方面[1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可以解釋總數據變異的40.000%以上;每個項目在一個公共因子上有較高的負荷值(>0.400),在其他公因子上有較低的負荷值。本研究結果還顯示,Bartlett's 球形檢驗顯著(P<0.05),且KMO 值大于0.600,故數據集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19];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提取的5 個因子可以解釋總變異的62.706%,條目歸屬與原問卷保持一致。此外,經過對初始模型進行3 次修正后,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的各項擬合指標均在可接受范圍。UCLA第3 版孤獨量表得分與中文版問卷得分呈正相關,因此,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具有良好的效標效度。
本研究將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翻譯成中文版,并在社區老年人群中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顯示,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健康老齡化的背景下,本研究提供了一種有效測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工具,為社區老年群體心理健康促進的相關研究奠定基礎。但由于本研究的自我報告性質,不可避免會有偏倚;此外,根據修正指數對初始模型進行了3 次修正,跨構面殘差做相關破壞了殘差獨立性的假設;最后,盡管本研究已經驗證了中文版老年人孤獨感問卷的信效度,但尚未探討影響老年人孤獨的相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