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宇 趙蘊華
1.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北京, 100045;2.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高水平的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人員良好的科研誠信實踐,為保持科學研究領先地位,英國歷來重視科研誠信建設。2012 年,英國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UK)等8 個科研資助機構簽署《維護科研誠信協約》(簡稱《協約》)(Concordat to Support Research Integrity),《協約》要求簽署機構每年發布科研誠信年度報告。[1]2019 年,新版《協約》發布,其再次強調簽署方應發布科研誠信年度報告。以此為標志,科研誠信報告制度成為英國科研共同體遵守的重要制度。近年來,我國科技管理有關部門陸續發布了有關科研誠信的政策制度,但在實踐方面,極少見到我國科研機構公開發布的科研誠信報告。筆者認為,對英國實施科研誠信報告制度的情況進行系統研究有助于我國科研誠信制度建設。
在2012 年簽署的《協約》中,英國各科研主體承諾定期發布科研誠信年度報告。2019 年,新版《協約》修訂后,簽署方包括了北愛爾蘭經濟部(Department for the Economy,Northern Ireland)、威爾士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Wales)、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蘇格蘭資助委員會(Scottish Funding Council)、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英國大學聯盟、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覆蓋了英國大部分科研資助方和科研機構。可見,英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得到了其大部分科研相關機構的認可,具有廣泛性。
英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普及推廣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2018 年,58%的英國大學聯盟成員發布了科研誠信年度報告并提供了報告鏈接,17%的成員承諾盡快發布第一份年度報告,25%的成員沒有發布科研誠信年度報告。[2]針對這一狀況,《協約》簽署方一致同意加強科研誠信報告制度的落實。目前,英國許多科研相關機構一般會在其網站發布科研誠信報告,推動這項制度的實施。英國研究與創新署、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圣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等實施科研誠信報告制度的做法最具代表性。2022 年,新版《協約》7 家簽署方中,5 家機構在其網站報道了本機構關于科研誠信建設的政策或活動,其中英國研究與創新署在其網站公開發布了科研誠信年度報告。
新版《協約》7 家簽署方中,除英國大學聯盟外,其他6 家均為科研資助方。大學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其科研誠信建設對學術界至關重要。從筆者隨機抽取的20 所英國大學來看,截至2022 年5 月,13 所大學發布了年度科研誠信報告,占65%;7 所未發布,占3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20 所大學科研誠信年度報告情況
英國多數科研機構發布了科研誠信年度報告,也有部分機構尚未發布報告。究其原因,英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是科學研究共同體的自律機制,不是政府制定的法規,因此不具備強制性,科研機構可自行決定是否發布科研誠信年度報告。
英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不僅局限于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還特別注重通過報告促進科研誠信文化建設。英國職業研究與咨詢中心(Careers Research&Advisory Centre,CRAC)一個非營利項目Vitae 的報告中指出,82%的科研人員認為他們所處的局部科研環境對其是否遵守科研誠信要求影響最大。[3]因此,大多數科研機構十分重視科研文化和環境建設。科研誠信報告不應被僅視為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的載體,還應是科研文化和環境建設的抓手,甚至可以說,科研誠信報告反映了機構的科研文化價值取向,包括科研人員在內的所有人,通過報告能夠了解機構科研管理的模式、科研的價值理念、機構自凈的態度和能力。
英國研究與創新署是英國財政資金資助科研的主要資助方,其科研誠信年度報告在支持科研文化和環境建設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其歷年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支持建設良好的科研文化和環境。[4-6]例如,英國研究與創新署2020 年科研誠信報告介紹了其在政策研究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完成的工作:成立科研誠信政策研究小組、推動科研不端行為數據共享、檢查項目承擔單位是否遵守科研誠信要求、參與修訂《協約》等。該報告還指出了科研誠信案件數量和科研文化的關系,即科研不端行為案件數量的上升,不一定說明科研不端行為更多了,也有可能是科研人員科研誠信水平提高、主動報告科研不端行為的意識增強,導致被報告的科研誠信不端行為數量上升。
英國實際科研承擔者的科研誠信年度報告關于科研文化和環境建設的內容更加詳細。例如,劍橋大學2020—2021 年科研誠信報告詳細介紹了圍繞科研文化和環境建設所采取的措施:實施科研誠信行動計劃,梳理完善科研管理流程;實施科研文化提升計劃,完善大學科研誠信治理體系,并詳述了科研治理體系中每個部門的工作職責,發布良好科研實踐指南與科研行為正面清單,實施科研數據共享;組織科研誠信培訓等。[7]包括劍橋大學在內的大部分大學,在其科研誠信報告中均提及以下內容:按照《協約》要求,需遵守科研誠信要求、報告科研誠信建設事項等。可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約束了科研項目承擔者的行為,促使他們更好地遵守科研誠信要求。
英國科研機構認為,發布科研誠信報告是其應盡的社會責任,報告內容應包含科研誠信的各個方面:加強科研誠信的政策和措施、科研誠信培訓情況、科研不端行為舉報機制及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和教訓等。按照《協約》要求,英國科研誠信報告一般包含5 個方面內容:
1.加強科研誠信的措施。包括組織科研誠信培訓情況,科研誠信政策與倫理審查制度建設等。
2.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機制。機制應當能夠確保科研誠信案件處理透明、及時、有效和公平,且與工作實際相適應。
3.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包括已調查的案件數量,如本年度無科研誠信案件,也應當“零報告”。
4.科研誠信案件教訓總結。包括汲取科研誠信案件教訓,并提出預防類似行為再次發生而采取的措施。
5.科研不端行為舉報機制。包括如何保障舉報渠道暢通、保護舉報人免受打擊報復。
英國科研機構的科研誠信年度報告普遍涵蓋了以上內容。以伯明翰城市大學科研誠信報告為例,報告內容主要有報告背景、加強科研誠信的措施、下一步科研誠信工作計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及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在報告背景部分,總體闡述了機構如何做到負責任科技創新;在科研誠信措施部分,介紹了伯明翰城市大學科研誠信治理架構、科研誠信政策制度建設情況及科研誠信培訓實施情況;在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部分,披露了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提出了如何處理惡意舉報、為保護舉報人而采取的措施。[8]
部分英國科研機構把科研誠信年度報告視為提高科研人員科研誠信意識的重要手段。例如,劍橋大學將科研誠信報告的傳播作為提高科研誠信意識的手段之一,所有人均可通過大學公開網站獲取報告,在新入校博士后和教師集中入職培訓中,校方會向所有培訓學員發放報告。報告介紹了科研誠信要求,并列出了科研誠信政策清單。科研誠信報告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報告本身,成為科研項目承擔者傳達科研誠信要求的載體之一,科研人員可通過報告了解科研機構科研誠信的全部要求,有的放矢了解科研誠信政策,報告對科研人員發揮了行為指南作用。
英國十分重視科研誠信報告制度的社會監督作用。大部分科研機構在其科研誠信報告中列出了科研誠信案件受理數量、科研不端行為類型和調查結論。一些機構不僅列出了科研誠信案件涉事主體類型、所在院(系),還通報了科研不端行為的具體情況和處理結果。例如,曼徹斯特大學的科研誠信年度報告,列出了報告期內受理的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涉事人包括在職員工、前員工和學生;列出了科研誠信案件中涉事人員被舉報的具體行為,主要有偽造數據、圖片造假、侵犯著作權、使用未經科學驗證的分析方法用于人體實驗、侵犯實驗對象知情權、泄露含個人標識符的數據、濫用職權以阻止他人發表論文等;給出了案件當前的調查狀態,如繼續調查、轉至有關部門辦理、解雇涉事人、舉報事項不成立、舉報不予受理等。[9]社會公眾可通過報告了解機構科研誠信案件的調查處理情況。科研誠信報告公開制度倒逼機構公正處理科研誠信案件,推進未辦結案件的調查處理。
英國普遍注重科研誠信報告制度對科研機構的反饋提升作用。部分科研機構在報告中總結了科研誠信案件的教訓,并提出了預防類似行為再次發生的措施。例如,赫爾大學科研誠信報告,列舉了為預防科研誠信案件記錄分散導致涉事學生處處“蒙混過關”而采取的措施,如修改管理表格和流程、加強科研誠信培訓、修訂科研誠信政策、科研誠信案件數據集中管理等。[10]曼徹斯特大學的科研誠信報告中提出,該校修訂《良好科研行為準則》和《科研案件調查準則》時,考慮了從以往案件中所汲取的教訓。劍橋大學鼓勵該校調查委員會通過報告提出的科研誠信案件教訓,完善科研管理政策。利物浦大學為更好地發揮報告對科研誠信建設的提升作用,將報告發給所有大學員工,以期減少類似行為的發生[11]。科研誠信報告促使科研機構定期總結科研誠信建設經驗教訓,提升科研誠信建設的能力提升,做到了“以報告促提升”。
科研誠信報告不只是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的文字載體,其對科研作風和學風建設十分重要。為促進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基于對英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的研究,未來我國在科研誠信報告制度建設、內容規范、作用強化等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
英國大部分科研機構在其網站向社會公開了科研誠信年度報告,社會公眾通過報告可全面知曉機構科研誠信政策、科研誠信建設具體措施、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等。英國的科研誠信報告制度增進了公眾對科技創新的信任。2016 年6 月,我國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要求“高等學校應當按年度發布學風建設工作報告,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12]2020 年7 月,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每年年底要通過國家科研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報告本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情況”。[13]雖然,教育部曾要求高校向社會公開學風建設報告,但我國科技管理有關部門并未明確要求科研機構向社會公開發布專門的科研誠信報告,也尚未出臺專門的科研誠信報告制度。
在我國科研誠信實踐中,科技管理部門定期向社會公開科研不端行為案件的處理決定,但尚未形成向社會發布科研誠信年度報告的做法。我國科研機構也未形成向社會公開科研誠信報告的慣例。以教育部75 所直屬高校為例,截至2022 年5 月,約53%的學校以學術委員會年度工作報告或學風建設年度工作報告的形式,向社會披露了其關于科研作風和學風的部分內容,但未見關于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的專題年度報告。究其原因,科研誠信年度報告未列入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中,因此通過公開渠道無法查找機構的科研誠信報告。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質量保障,透明、公開的科研誠信建設情況是獲得公眾信任的基礎。科研機構應向社會定期發布本單位科研誠信報告,使更多公眾了解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獲得公眾對科研的更大支持。有關部門可建立科研誠信報告公開制度,將科研誠信報告列為科研機構信息公開事項清單,推動更多科研機構公開發布專門的科研誠信報告,使得科研相關主體更加重視科研誠信建設,也有助于科研誠信建設工作行穩致遠。科研機構也應轉變思想,把落實科研誠信報告制度作為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渠道,通過與相關主體的良性互動,推動自身科研誠信建設。
英國科研誠信報告制度規范了報告的內容,要求報告包含加強科研誠信的措施、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機制、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科研誠信案件教訓總結、科研不端行為舉報機制5 方面內容。我國關于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報告的制度中,并未規定科研誠信報告的體例和內容。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實踐中,關于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的內容較籠統、簡單,對社會公眾關注的一些重點問題,如本機構科研不端行為的調查情況,主動披露不夠。以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大多數提及了關于科研誠信宣傳和培訓情況,少部分高校還披露了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調查的基本情況,但未見全面闡述本機構科研誠信建設情況的案例。
有關部門應在科研誠信報告制度設計中提出報告框架,明確報告中必須包含的內容,并將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如科研誠信案件調查情況列為報告必含內容。我國科研機構也應力求通過科研誠信報告全面反映本單位科研誠信建設情況,根據機構自身特點,在制度規定的框架之上增補內容。
英國的科研誠信報告制度已實施多年,在充分利用報告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發布科研誠信報告的意義不僅在于保障公眾對科研誠信的知情權,科研誠信報告本身也是科研誠信培訓的工具,是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機構維護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的手段。通過定期總結本單位科研誠信建設情況,有助于及時總結和反思科研誠信建設工作的得失,更好推進科研誠信建設。
我國科技管理有關部門定期向社會公開關于科研不端行為案件的處理決定,對科研不端行為有強力的懲戒震懾作用,但我國科研機構對科研誠信報告價值挖掘利用的案例較為少見。有關部門應在科研誠信報告制度設計中推廣科研誠信報告運用。鼓勵和支持科研活動不同主體,充分利用科研誠信報告,支撐科研誠信宣傳、接受社會監督、促進內部建設。有條件的機構可以建立科研誠信專題網站,把科研誠信報告、科研誠信政策文件和科研誠信培訓等內容集中在科研誠信專題網站上,以方便科研人員使用。科研活動不同主體落實科研誠信報告制度,共同努力推進科研誠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