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博宇 黃國航 解東風 王海妹 賀涓涓 湯偉健 姜麗
有數據表明,目前頸椎病已成為中國成年人致殘的第二大原因。頸椎病不僅顯著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造成社會勞動力喪失,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分型,又稱軟組織型頸椎病,郭現輝等(2019 年)的研究顯示其發病率高達17.6%。頸型頸椎病常見癥狀包括頸部疼痛、頸部僵硬,嚴重者伴有情緒、睡眠障礙等。其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法治療、物理因子療法、運動訓練及行為認知療法等。動態干擾電是頸型頸椎病常用的物理因子療法,能有效緩解頸部疼痛、改善頸椎功能。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常被用于頸型頸椎病的治療,可以改善頸部疼痛、僵硬等癥狀,在國外應用較為廣泛,但在國內應用及研究相對較少。在臨床實踐中,筆者發現采用Mulligan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頸型頸椎病除有助于緩解頸部疼痛癥狀外,還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情緒障礙。目前國內尚未有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聯合動態干擾電治療頸型頸椎病的報道,本課題組對此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將該法應用于頸型頸椎病治療提供客觀依據。
納入2019 年2 月至2021 年8 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門診就診的42 例頸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1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頸型頸椎病,診斷參照中國康復醫學會發布的《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10 版中的頸型頸椎病診斷標準。②頸部疼痛病程> 3 個月。③年齡18~60 歲。④過去3 個月未服用任何鎮痛藥物。⑤能按治療方案完成治療及隨訪。排除標準:①診斷為非頸型頸椎病。②有頸椎手術史。③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病情不穩定。④不能按治療方案完成治療或中途退出。⑤符合診斷標準,但有康復治療禁忌證(如先天性畸形、嚴重骨質疏松等)。本研究經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中大附三醫倫[2021]02-271-01]),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僅接受動態干擾電治療,觀察組則接受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聯合動態干擾電治療。
動態干擾電治療采用干擾波治療儀(日本產),4 個吸附型電極被分為黃、藍2 組。患者取俯臥位,將2 組電極交叉并置于其頸肩脊柱雙側,載波頻率:4000 Hz,差頻:50~100 Hz;劑量感覺閾:耐受量。治療時間:每次20 min,每日1 次,10 d 為1 個療程。
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有以下3 種常用于頸椎治療的方法,根據患者情況,選用其中1~2 種:①小面關節松動術是一種小幅度、多次、有節律、在關節中至末端輕柔地振蕩滑動的手法治療,使上方椎體小關節相對于下方椎體小關節產生向前的滑動。②反向小面關節松動術是使下方椎體小關節相對于上方椎體小關節產生向前的滑動。③動態小面關節松動術是由治療師沿著治療平面使小關節產生滑動,患者進行主動運動。治療時間:每次20 min,每日1 次,10 d 為1 個療程,見視頻(請掃文題旁二維碼)。
2 組患者均同時接受頸椎病健康教育,內容包括避免風寒侵襲、勞累及長時間伏案工作等知識教育。2 組患者總治療時間相同,均為1 個療程。
采用多種量表對患者頸部癥狀及功能進行評估。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頸部疼痛程度,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采用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NDI)評估頸椎功能狀況,分值越低表示功能障礙程度越輕。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焦慮情緒,分值越低表示焦慮癥狀越輕。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分值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束時、治療結束后1 個月及3 個月進行上述量表評估。在隨訪過程中,盡量要求患者前來門診進行復診評估,如果患者確實不能面診,則進行電話回訪評估。所有患者均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同一治療師隨訪評估,評估者對于患者的分組及治療安排均不知情。

2 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具可比性,見表1。2 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表1 2 組頸型頸椎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 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在不同隨訪時間點上VAS、NDI、HAMA 及PSQI 評估結果均有明顯改善(P 均< 0.05)。觀察組治療結束時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 < 0.05)。觀察組治療結束時、治療結束后1 個月及3 個月時的HAMA及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均< 0.05)。見表2~5。

表2 2 組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單位:分
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病情程度較輕的分型,如能早期予以恰當治療,不僅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還可避免因病情進展所致軀體功能障礙及心理障礙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中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頸部疼痛、焦慮和睡眠障礙等問題。Yalcinkaya 等證實頸部疼痛程度與焦慮癥狀相關。Hadamus 等發現頸部疼痛患者的PSQI 與VAS 評分顯著相關,睡眠質量隨疼痛的減輕而改善。
Albornoz-Cabello 等發現頸椎病患者疼痛緩解與焦慮改善顯著相關。頸痛與失眠相關的機制較復雜,目前研究者認為:①疼痛可刺激椎動脈,引發椎動脈的收縮、痙攣導致其供血不足, 進而引起覺醒-睡眠中樞系統功能障礙, 導致失眠。②疼痛可刺激頸交感神經,而頸交感神經節受到疼痛刺激會引起褪黑素分泌異常而導致失眠。動態干擾電緩解頸椎病疼痛的機制包括改善頸部軟組織血液循環,促進水腫及滲出物的吸收,抑制感覺神經對痛覺的傳導,緩解肌肉痙攣等。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動態干擾電治療,其頸部疼痛程度、頸椎功能、焦慮癥狀及睡眠質量均有所改善,另外,治療后每個隨訪時間點的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持續下降,提示治療效果穩定。結合既往研究,就本研究中僅接受干擾電治療的患者而言,考慮其睡眠和焦慮改善與頸部疼痛緩解有一定聯系。

表3 2 組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前后NDI 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2 組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前后HAMA 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5 2 組頸型頸椎病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PSQI 評分比較 單位:分
研究顯示,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具有糾正頸椎小關節紊亂,改善頸椎穩定性,減輕頸椎失穩對椎動脈及頸交感神經的刺激,同時具有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及增加腦部血液供應的效果。李佳通過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發現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可改善頸型頸椎病患者椎-基底動脈血液循環。Alansari 等發現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可以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降低焦慮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結束時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每個隨訪時間點焦慮及失眠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基于上述,考慮觀察組患者睡眠障礙及情緒障礙改善的機制除與疼痛緩解有關外,還與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的療效機制有關。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有限,沒有加入設備定量評估方法等。在今后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使用客觀可行的設備評估方法,為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聯合動態干擾電對頸型頸椎病的長期療效提供更加客觀、可靠的證據。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提示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聯合動態干擾電除能有效緩解頸型頸椎病患者的頸椎疼痛、改善頸椎功能外,在焦慮程度及睡眠質量方面均有顯著療效。本研究結果為伴有焦慮和失眠的頸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綜合治療方案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