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就業形態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徑考察與對策
——基于馬克思就業理論與共富思想

2022-08-24 02:58:46朱萌萌林子華
當代經濟管理 2022年9期
關鍵詞:馬克思發展

朱萌萌,林子華

(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人類自古以來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具備的重要特征,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不懈追求。從1953年12月“共同富裕”概念第一次出現在《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到改革開放,通過先富帶后富,大力解放發展生產力,為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再到2021年2月,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共同富裕”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中央文件和高層會議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國幾代領導人不斷的求索實踐中取得的重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體現。

共同富裕是“共同”與“富裕”的有機統一,是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全民、全面的富裕,是有差別不同步的富裕,其實質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由全體人民共創日益發達的生產力,共享日益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我國當前仍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解決好發展過程中的城鄉、區域、收入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實現共同富裕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列為我國新發展階段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首,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六穩”“六保”之首,是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突破點,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實踐途徑之一。然而,當前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存在,農村剩余勞動力和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就業問題仍較為突出,促進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任務依然艱巨。同時,結構性就業矛盾成為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表現為勞動者知識技能與現代產業發展的不相適應,即“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另外,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這也可能會給勞動力市場帶來波動。因此,紓解就業難題,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共同富裕路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近年來,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出現了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普遍支撐為特征的新型靈活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相較于傳統就業模式,工作形式更自由,工作機會更多,工作質量更高。關于新就業形態的概念學界尚未形成統一規定,但無論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角度理解,還是認為其是從“就業”向“工作”的一種轉換,總體來說,新就業形態是一種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區別于傳統就業的新型靈活就業模式,一些國外學者將其稱為新型零工經濟。新就業形態主要包括自由職業、創業式就業、外包就業、多重職業、新型他雇型就業等類型。有些學者認為,新就業形態是互聯網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在創造新工作新職業的同時也在不斷消滅傳統就業崗位,但從馬克思技術創新與就業關系理論看,創新驅動新就業形態發展,新技術對就業的創造效應最終會大于擠出效應。因此,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不斷深化而產生的新就業形態,在不斷催生出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中成長壯大,將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就業崗位,也將為擴大就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持續有力的新動能。

然而,從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中尋找實現共同富裕路徑與對策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基于已有文獻,以馬克思就業理論與共同富裕思想為理論依據,對新就業形態促進共同富裕的機理、路徑與對策進行考察和探析,認為新就業形態可通過促進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穩定疫情常態化下百姓就業來助力共同富裕的實現。因此,我們認為,奮進新征程,以馬克思就業理論與共同富裕思想為指導,能夠更好地發揮新就業形態促進共同富裕的現實作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二、新就業形態促進共同富裕的馬克思理論溯源

共同富裕的實現離不開百姓充分就業。伴隨數字技術發展而誕生的新就業形態,帶動了許多新產業和新職業的出現。在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新就業形態如何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從馬克思相關理論中不難找到答案。

(一)馬克思對新就業形態的相關闡述

馬克思的就業思想涵蓋多方面內容,其中,技術創新與就業理論包含了豐富的新就業形態思想。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提出的因技術創新而形成的“全新的生產部門”和“新的勞動領域”,雖與我們當前提出的新就業形態概念在內容表述上不盡相同,但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看,二者在產生發展的本質上是一致的,即,技術進步與創新帶動產生新的就業模式。馬克思認為,技術進步與創新會對就業同時產生擠出和創造兩方面效應,即,一方面,伴隨技術創新傳統生產部門與生產方式被逐步淘汰,相應的就業崗位也必然不斷減少;另一方面,新技術在產生、擴散與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新勞動力的投入,因為技術創新會促使新產業、新部門、新職業的產生與發展,從而創造出大量新的就業崗位吸納勞動力,故“就業工人人數的相對減少和絕對增加是并行不悖的”。

技術創新對就業的創造效應主要通過增加“新就業形態”來實現,具體表現為:一是產生新部門。馬克思指出,技術創新使“生產力得到無比巨大的增長”,促進了“社會生產部門多樣性”的增加,“一些全新的生產部門”和“一些新的勞動領域”隨之形成起來,例如,交通工具與通訊技術的進步使資本主義突破地理界限開辟了世界市場,交通運輸業在世界市場繁榮發展之下,衍生出許多新的下屬部門,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二是創造新職業。馬克思認為,技術進步促進了產出的增長,消費需求也隨之增加,新職業在持續增長的新消費需求中應運而生。具體來說,技術的進步與創新為資本家階級及其仆從提供了更多的消費物質,“這些社會階層的財富的增加和生產必要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工人人數的不斷相對減少,一方面產生出新的奢侈要求,另一方面又產生出滿足這些要求的新手段”,“新手段”對應著新職業的產生。另外,工人受剝削程度的加劇,使越來越多的工人開始從事非生產性勞動,“仆役階級”(如侍從、婢女、奴仆等)代替舊式家奴被大規模地再生產出來。這就使許多工人退出生產領域進入了如今的服務業領域,新的就業形態與新職業由此產生。

(二)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要點

馬克思雖然并未明確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其“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的思想與我們當前提出的共同富裕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馬克思對共同富裕思想的闡述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要點。其一,從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分化產生的根源進行了深刻剖析與批判,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與生產方式是社會貧富分化的根源所在,資產階級以剝削占有工人階級的剩余勞動使自身財富不斷增加,而創造財富的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這同時也是導致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要消除生產資料私有制下的資本主義貧富分化,就要讓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并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從而建立起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因為,“社會主義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這是“所有的人”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其二,從共同富裕的實現基礎看,馬克思指出,當剩余勞動由工人階級自己占有的時候,“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此時,“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的社會生產就成為可能的了”。在此基礎之上使生產力得到高度發展,從而為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而“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因此,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共同富裕的“絕對必須的實際前提”與物質基礎。其三,從共同富裕的實現目標看,如上所述,馬克思認為未來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社會里,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而且“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會增加”。恩格斯同樣指出,“社會化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因此,共同富裕應是以實現所有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其四,從共同富裕的實現過程看,馬克思認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共同富裕需要有社會主義階段的過渡,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所以它在各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此時的“生產者的權利是同他們提供的勞動成比例的”,雖然“它不承認任何階級差別”,但它默認“勞動者的不同等的個人天賦”和“工作能力”,因此它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利”,即,社會主義階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樣水準的同時富裕,而是在平等勞動權利基礎上的體現不同等勞動能力的差別富裕,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實現過程。

(三)新就業形態促進共同富裕的機理分析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地和有計劃地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可見,“變換工種”的就業與“所有人共同享受”的分配是實現“社會全體成員”全面共同富裕在實際操作層面上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而這其中蘊含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思想,是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人們思想道德水平極大提高前提下,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理想目標。在當前我們還未達到這一層次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能實行以“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既然是“按勞分配”,那么勞動(就業)就是勞動者創造財富的源泉,所以要想實現共同富裕,就要以高質量的充分就業為基礎。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大眾消費不斷升級,新就業形態作為一種新型靈活就業形式脫穎而出并不斷成長壯大,成為當前以及今后吸納就業、提高整體就業質量的重要渠道,其促進就業的作用在近些年不斷顯現。例如,自2012年以來,受我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以及經濟發展模式轉換等因素影響,我國GDP增速呈逐年放緩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始終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在疫情穩定后也以較快速度逆勢回增(見圖1),這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中成長起來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密切相關,新就業形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就業形態“通過……變換工種”促進了“城鄉的融合”,進一步拓寬了城鄉居民的就業渠道,創造出了許多更具包容性、更加靈活的就業崗位,不僅進一步減少了失業人群,還提升了他們的就業質量,切實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改善了民生,為縮小群體、城鄉、區域差距,“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圖1 中國2012—2021年GDP增速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趨勢

三、我國新就業形態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徑考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新階段新變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新就業形態在推動改善民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促進鄉村發展;以促進欠發達地區就業,刺激提升地區發展內生動力縮小區域差距;以發揮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和韌性為疫情常態化下穩住就業保住民生,助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一)新就業形態通過促進鄉村振興助推共同富裕

馬克思認為,社會統一的首要條件之一是消除城鄉差別,而“這個條件又取決于許多物質前提,這個條件單靠意志是不能實現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所以,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民群眾是主要的推動力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鄉村人口約5.1億人,其中,15~59歲的農村勞動人口約為2.9億人,占全國鄉村人口的56.9%,占全國勞動人口的32.45%。為此,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不僅直接利于農民脫貧增收,還有利于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積極發揮主體作用。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落實各類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發揮大中城市就業帶動作用。鼓勵發展共享用工、多渠道靈活就業,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培育發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新就業形態相對于傳統就業方式,在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提高農村勞動力市場參與率、增加農村勞動力收入等方面更具優勢。許多農村勞動力在新就業形態下選擇從事非農領域,在我國當前2億多靈活就業人員中,大量是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他們中的許多人選擇了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就業方式靈活、門檻較低的新就業形態,這些新職業不但給進城務工的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勞動報酬,客觀上也直接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率的增長。在中央鼓勵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還有一部分農村勞動力以從事開辦農村民宿、農事體驗、鄉村旅游等新就業形態留在家鄉,這部分勞動力的身份有農民,有返鄉農民工,還有畢業回鄉創業的大學生。農村精品民宿等在鄉村本土成長起來的新就業形態,成本低、效率高,具有更強的帶動性和持續性,覆蓋面也更廣,使村民從脫貧躍升為致富成為可能。由此,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繼續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因為相較于吸收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新就業形態,根植于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而產生的新就業形態更能在促進鄉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發揮積極作用。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農村中建立的每一個新工廠都含有工廠城市的萌芽。”可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新就業形態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城鄉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助力。

(二)新就業形態通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推共同富裕

區域協調性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是對全社會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塊、農村一塊,或者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從全局上來看。”因此,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逐步縮小區域間的相對差距,只有包括全體人民在內的全國所有地區都實現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才能夠真正落地。然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仍呈現東強西弱、南強北弱、東南強西北弱的直觀特點。導致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分化趨勢愈加明顯的因素有很多,勞動力的區域流動是重要原因之一。理論上,勞動力的區域流動能從一定程度上減輕流出地的就業負擔,縮小區域差距。但當大量勞動力凈遷出時,遷出地就會面臨人力資源流失,繼而導致本地區創新能力與發展后勁不足,如東北地區經濟增速放緩、老工業基地振興困難與其人口凈流出緊密相關。與此同時,勞動力凈流入地,因年輕勞動力增多,尤其是人才供給的增加,使地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競爭力不斷增強。所以總體而言,勞動力的區域流動有利于促進發達地區經濟增長,縮小發達地區內部差異,而對欠發達地區發展而言則具有明顯的負效應。可以說,勞動力的“凈流出”與“凈流入”是進一步拉大區域發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決定勞動力區域流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地區就業機會的多寡。就業機會和就業結構主要取決于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然而一地區的產業規模和結構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這使得在本地無法獲得合適就業機會的勞動力做出遷移決策。

新就業形態的出現為欠發達地區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供了新路子。網絡主播、電商、兼職文案、在線學習服務師等新就業形態,讓許多人的就業和創業不用離開家鄉就有了著落,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地區人口外流問題,也能進一步激勵當地政府為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改善相關配套設施,進而吸引勞動力回流,形成穩就業、增人口、擴需求、引人才、強創新的良性循環,刺激當地經濟發展,如馬克思所描述的,“一個國家的特殊地區”通過“利用各種特點的工場手工業生產的出現,獲得了新的推動力”,從而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所以,新就業形態在拓寬欠發達地區就業渠道,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發揮了傳統就業形態無法企及的作用,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共同富裕增添關鍵助力。

(三)新就業形態通過穩定疫情常態化下百姓就業助推共同富裕

新冠疫情的暴發使世界經濟遭受到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為嚴重的沖擊,也給各國就業帶來嚴峻挑戰。就我國國內而言,正在扎實推動的共同富裕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方向目標,而人民群眾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很難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難以實現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正如馬克思對霍亂之下民生的描述,“身無分文的狀況——且不談家里的消費一刻也沒有停止——,就更令人難忍了”。因此,疫情常態化之下如何穩住就業保住民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是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餐飲酒店、旅游交通、外貿出口、電影娛樂等傳統實體行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伴隨而來的是傳統工作崗位的減少。相關數據表明,新冠疫情對我國就業產生的負面影響遠大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但危機之中育新機,疫情期間催生出的“宅經濟”,讓以“平臺-參與者”為特征的新就業形態優勢不斷彰顯,伴隨新的崗位需求不斷增加,新就業形態從業者人數不斷攀升。《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在我國8 400萬共享經濟服務的勞動者中,大部分勞動者屬于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2021年新就業形態在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下,繼續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僅平臺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就較上一年增長了近3倍,人數達到160多萬人。不僅如此,新就業形態還為就業困難群體增加了就業機會,比如,媒體寫手、網絡主播等新型職業讓殘疾人士在家里就能“上班”。新就業形態的蓬勃發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大量就業、創業、兼職增加收入的機會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更是幫助弱勢群體減輕了就業壓力,為許多貧困家庭的生計提供了保障。新就業形態展現出的強大就業吸納能力和韌性,使其正逐漸成為疫情常態化下穩就業的“蓄水池”、保民生的“穩定器”、促富裕的“推進劑”。

四、奮進新征程馬克思相關理論對現實的啟示對策

奮進新征程,如何從促就業保民生角度助力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們應以馬克思的就業理論與共同富裕思想為指導,結合我國具體實踐,在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中不斷推進共同富裕。

(一)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業水平,激活實現共同富裕的動力引擎

馬克思在論述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時強調,即便是到了共產主義階段,以“人類能力的發展”為目的的物質生產仍需存在,“對于正在成長的人來說,這個直接生產過程就是訓練,而對于頭腦里具有積累起來的社會知識的成年人來說,這個過程就是[知識的]運用,實驗科學,有物質創造力的和物化中的科學”。因此,勞動者應當樹立終身學習、不斷發展個人能力的理念,把學習與職業、勞動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身從業水平。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應從市場需求出發,主動提升職業自覺和法治素養。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等低技能、低學歷的就業困難勞動者,政府應與平臺企業間強化聯系,構建“云企業+政府”平臺,及時掌握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狀態和訴求,建立健全相應的就業培訓政策和機制,根據實際情況摸索適合困難群體就業發展需要的培訓方式,并以市場就業崗位需求為導向,適時更新調整就業培訓內容和培訓計劃,幫助弱勢勞動者完成較好的職業培訓,提升受訓者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使他們在新就業形態下成為更加專業的應聘者和從業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勞動者”,要“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致富本領”,“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為實現共同富裕激活動力引擎。

(二)以創新驅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打牢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認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技術進步與創新能夠使生產力獲得巨大發展的同時增加社會生產部門的多樣性,驅動產生出更多的新職業,“引起其他勞動部門就業的增加”。所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欠發達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機遇。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應在本地自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之上,結合新技術特點,挖掘地區新的比較優勢。通過加快5G網絡、城際高速鐵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制造、新服務、新消費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加大對數字經濟、生態經濟、智能經濟、創意經濟等多種經濟形態的培育,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三者融合創新。擴大新技術和新模式在養老、教育、醫療三大領域的創新應用,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地區發展內生動力的同時為促進新就業形態茁壯成長創造土壤。總之,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不僅能促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為新就業形態開辟新的成長空間,更能為實現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的區域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并在創新驅動中形成新就業形態與共同富裕互促的良性循環。

(三)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所有人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這與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同富裕以一切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體力、智力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思想一脈相承。新就業形態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還存在諸多需要我們持續關注、不斷完善的發展短板。首先,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亟需加強。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直接關乎他們的勞動報酬、身體健康和精神生活,這對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雖然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為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損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為此,建立動態的新就業形態調研機制,并以此為基礎適時出臺相應的動態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及時有效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先行措施。其次,要完善現行的社保體系以順應新就業形態用工特點。2021年7月16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的《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已明確提出要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相關政策,允許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就業地參保,鼓勵未參保的從業人員按規定參保,做到應保盡保;除此之外,還應根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崗位特點,對從業者強制或允許自愿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最后,要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體,同時包括企業和勞動者在內的聯動機制。政府是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的引導者和服務者,企業平臺則充當著聯系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橋梁,并在改善勞動者權益保障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對此,政府應積極關注企業平臺的公共屬性,鼓勵、支持企業平臺提高自身服務能力,為改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環境,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與健康采取相應措施。雖然當前我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還不能達到“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層次,但通過維護、保障好包括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在內的所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充分調動起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實現現階段所有人的全面發展,從而推進全體人民物質、精神的全面富裕。

① 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10/15/c_1127959365.htm,2021-10-15/2022-03-31。

② 根據《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2-1數據整理計算得出: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2022-02-22/2022-03-31。

④ 中國日報網,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意義何在?李克強這樣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050289700 209053&wfr=spider&for=pcL,2021-07-12/2022-04-02。

⑤ 紅星新聞,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約2億人,平臺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比上年增加3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 176208648980085&wfr=spider&for=pc,2022-01-17/2022-04-03。

猜你喜歡
馬克思發展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jizz国产视频|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成人一区在线|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91视频首页|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日韩第八页|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一区|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精品777|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h网址在线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欧美高清|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久操视频|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地址|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19p|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午夜视频日本| 欧美精品影院|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久草中文网| www.狠狠|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