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達(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2019年正式印發,提出并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下稱“雙高計劃”)[1];2019年3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下稱《意見》)出爐,明確“雙高計劃”的改革任務及需求[2];4月,《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提出了“雙高計劃”推進實施相關要求[3]。“雙高計劃”被視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雙一流”,是國家在高職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戰略改革,促使高職教育更加注重內涵和特色發展[4]。
圖書館在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建設一個高水平的圖書館與“雙高計劃”相適應,并為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起到服務支撐作用,是圖書館的發展目標,也是其面臨的風險挑戰。分析《意見》中“雙高計劃”建設基本任務,凝練高職“雙高計劃”基本任務需求特征,針對建設需求明確高職圖書館建設目標及服務關鍵點,建立高職圖書館服務框架,提出服務有效路徑及策略,推進高職圖書館角色再認知、服務能力再界定,有利于高職圖書館服務創新及職能拓展。
本文選取《意見》中9個基本建設任務進行梳理,通過對建設目標和發展任務等內容進行分析,嘗試歸納總結出“雙高計劃”建設的具體需求特征?!兑庖姟分懈母锶蝿招枨筇卣骺梢苑诸惓扇瞬排嘤熧Y隊伍建設、專業群規劃建設、機制體制改革、國際交流合作、社會服務、創新服務7個部分。
(1)人才培育和師資隊伍建設是這次改革的重點,也是完成其他任務的核心要素。要突出向內教育,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基礎上,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機制,提升師生職業素養和信息素養能力,建立建成復合型技術技能學生隊伍和雙師型人才梯隊,為教學質量作保障。
(2)專業群規劃建設是實現其他任務高水平發展的根本,也是高職院校賴以生存的基礎[5]。辦好高職首先要辦好專業,要了解專業群建設和發展需求,優化專業資源布局和結構,在完善專業資源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加大專業的集聚效應,從而實現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統籌推進,提高專業群區域服務能力。
(3)在進行機制體制改革時,需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實現學校內部治理體系建立和治理結構優化。通過社區教育、工藝技藝傳承、終身學習等教學機制機制改革,實現企業聯合研發及技術成果轉化等體制更新迭代,完成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學校與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發展資源整合,在滿足教育服務模式升級基礎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圖1 “雙高計劃”建設需求下高職圖書館服務框架
(4)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通過創新服務實現社會服務功能。通過開展向外的教育,以任務式培養為導向,實現真實生產環境人才培養,強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國際交流,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功能,通過高校創新服務平臺,豐富服務企業、區域及文化等渠道,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發展質量及服務能力[6]。
《意見》確立了“雙高計劃”建設的基本要求,強調專業群規劃建設是根本任務,不斷深化人才培育和師資隊伍建設,推進機制體制改革之路,通過內部治理體系、校企合作及國際交流合作等內涵建設,形成服務師生、服務區域及服務社會合力。通過對建設任務需求分析,從中可以得出圖書館支撐“雙高計劃”建設的具體服務目標。
運用新技術和新服務,實現信息資源合理配置、整合及優化,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為專業群、產業群提供創新服務,為學校提供管理決策服務,是“雙高計劃”建設對高職圖書服務的根本要求。高職圖書館服務能力能否為“雙高計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滿足用戶需求、創造用戶價值、發揮核心競爭優勢,取決于服務能力的構成要素: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應用與服務運作[7]。
通過對《意見》中基本任務的7個需求特征進行歸納分析,結合高職圖書館服務能力要素,明確文獻資源保障及人才支撐體系、資源一體化智能服務、知識服務與文化服務三個目標為高職圖書館服務關鍵點,構建 “雙高計劃”建設需求下高職圖書館服務框架。從圖書館服務目標的需求力度、服務程度、發展方向等角度考量,細化服務路徑,實現高職圖書館可開展的相關服務與“雙高計劃”建設需求的有效對接。
“雙高計劃”建設對圖書館的根本要求是在文獻資源得以保障的基礎上,通過人力資源開展服務工作[8]。信息資源服務是高職圖書館的基礎功能,而人力資源是其基本功能實現的智力資本,因此圖書館應首先確保通過建立完善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和人才支撐體系對接高職院?!半p高計劃”建設需求。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職學生培養及師資隊伍建設更加傾向于“雙能力”“雙證書”培養,這就要求高職圖書館更加注重這兩方面的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建設培養。
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是實現高職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融合的根本要求。在高效組織資源基礎上,通過數據分析及可視化評價技術,開展知識共享服務、績效評價機制、人才評價等服務,提高知識的組織能力,在為讀者提供知識需求的同時,實現資源一體化智能服務運作,拓展了服務功能和服務精準度。
高職圖書館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具體服務時所體現的能力稱為服務運作能力。具體服務運作在知識服務和文化服務方面有所體現,例如服務方案的設計、服務管理體系的建設、知識服務平臺的建設、文化服務模式的創新以及服務成效的評價等。現階段服務方向主要包括:一是服務模式的創新,圖書館運用新思路、新方法,通過創造性的資源組織過程,為用戶提供信息轉化為知識的有效解決方案;二是服務評價能力,圖書館通過為用戶提供預測和評價服務,完成用戶需求信息的實用性、準確性、新穎性等方面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對加強服務管理及提升服務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分析“雙高計劃”建設的任務和需求基本特征,可以看出高等職業教育對圖書館服務需求的變化。在數字化改革時代,高職圖書館更加強調智能服務這一要求,這就要求圖書館建設目標要在現有圖書館角色認知上,強化資源一體化智能服務的中介作用,以技術應用為抓手,深挖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潛力,通過服務運作實現知識服務和文化服務轉化。
高職大部分專業群對操作和應用要求較高,針對讀者專業性較強的需求,高職圖書館應完善采訪制度,從學校發展戰略、院系特色、專業屬性等方面著手,重點突出高水平專業、高水平專業群相關資源采訪。高職圖書館通過建立統一聯合采訪平臺,邀請讀者參與文獻建設,在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聯合采訪基礎上,不斷收集高水平專業及高水平專業群相關數字資源,包括課程參考、行業最新動態、實驗實訓、技術技能、個人經驗和儀器操作錄像等,加快建設特色專業資源庫。
建立總分館制度,推動總館與分館之間數據共建共享。向外可以加入圖書館聯盟實現館際互借、機構合作等功能,降低同類資源采購經費,增加專業資源使用頻率,豐富品種結構。向內可以完善資料室建設,實現圖書館物理空間拓展的同時,提高資源采購的針對性和使用率,方便師生獲取專業相關書刊資源。
高職圖書館在提倡師生閱讀的同時,一方面要積極開展文獻資源利用活動,培養師生愛讀書、讀好書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要加強讀者沉浸式、系統性、規律性的深閱讀氛圍營造,讓讀者感受優質閱讀體驗帶來的情感共鳴,并將具有專業特色的深閱讀服務作為人才培養服務的重要內容。
專業交叉、專業群滲透現象越來越明顯,這對高職圖書館提供信息捕捉、整理及分析等嵌入式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通過開展專業對口交流,識別并邀請專業群相關專家定期深入學院開展職業認知、專業技能及專業知識教學輔導工作,并與專業群相關頭部企業合作,選派相關專業師生進入企業進行短期掛職,增強專業技能直觀感受,提高專業實操能力,拓展專業技能教育形式。另一方面,通過舉辦信息素養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信息技能比賽等活動,加快信息素養平臺內容建設,面向讀者宣傳普及文獻信息檢索、專業群發展動態獲取方法、專業文章寫作等知識,強化讀者信息搜尋、整理與分析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習慣,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9]。
在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基礎上,高職圖書館通過設立專業部門,對專業資源進行有效組織和系統構建,實現與讀者主動式、互動式、項目式協作,不斷滿足高校師生在學習、教學、科研中的動態化信息需求,實現高水平專業教科研全方位全過程“優智”服務。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及就業等過程中重要數據及教師教學科研成果等方面成果進行整理歸集,通過文獻傳遞、信息咨詢、專業群發展動態追蹤服務等方式,對多維度、多渠道、跨部門、跨專業的相關文獻數據統計分析,實現知識共享、人才培育及專業群建設等工作高質量發展[10]。
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對高職人才培養成效、專業群建設水平、辦學質量、區域服務貢獻度、國際影響能力等情況進行評估,建成高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及時預警實施不佳、成效較低、進展緩慢的項目,盡快提出整改措施,為決策支持提供參考。對建設高水平學校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應繼續加大支持力度[11]。
相較于傳統圖書館,“雙高計劃”建設目標對高職圖書館服務載體和功能提出了新要求。第一,圖書館服務載體主要包括文獻資源和空間兩個方面。圍繞文獻資源開展各類服務,是傳統圖書館的核心服務,而“雙高計劃”建設需求促使圖書館向提供友好、啟發性的文化空間方向發展[12]。圖書館要充分識別讀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趨勢,提供更加細分、多元的空間服務,尋找合適的服務載體形式,為讀者提供以人為本的空間服務。第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與單一的專業建設不同,更強調專業與專業之間、專業與專業領域、專業群與產業鏈之間的跨界融合,對接上游專業領域,對接下游產業鏈這一基本特征,要求圖書館動態分析上游專業領域最新動態,收集下游產業鏈最新技術和成果,為學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提供決策支持,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第三,“雙高計劃”建設要求高職院校在加強與企業合作的基礎上,強化科研成果轉化[13]。圖書館通過設立多學科專業館員團隊,協助搜尋商業信息、專業技術動態、專業建設方向,通過同一個專業將企業、學校、科研人員緊密聯系在一起,暢通教科研、專利、成果轉化之間的信息通道,嵌入到科研及成果轉化全過程,進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14]。
高職圖書館應抓住“雙高計劃”建設工作契機,著眼自身資源建設、工作業務和服務空間,充分識別多層次、多樣性的建設需求,建成面向高水平專業群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拓展服務載體和空間,形成嵌入式、全方位、全過程的人才培養和智能服務支持體系,創新知識服務和文化服務[15]。高職圖書館應找準對接路徑,開展精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助力專業群和學校建設發展,最終建成與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相適應的高水平圖書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