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成
2013 年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總書記強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我一來到這里就想起了革命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2013 年11 月25 日,在山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參觀沂蒙精神展,聽取沂蒙地區革命戰爭歷史介紹,并會見了當地先進模范和當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
1938 年,黨中央一聲令下,八路軍115 師挺進魯南,創建了沂蒙革命根據地,用鮮血和生命守護人民的家園。劉少奇、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過。長達12 年的革命斗爭中,蒙山沂水間發生過大小戰斗兩萬余次。
根據地創建后,“一切為了人民”成為政治實踐。抗戰期間,我們黨帶領人民艱苦卓絕抗擊侵略者;解放戰爭期間,我們黨帶領老區人民翻身得解放。
反對高傲輕視群眾的態度;尊重民情風俗;不能埋怨群眾落后,要多從自身找原因……愛民之情,以大白話的形式寫進了根據地制定的各項政策中。
政治上實行民主選舉,建立第一個黨領導下的省人民政府,頒布黨歷史上第一部專門的人權保障條例;經濟上實行減租減息,讓“耕者有其田”;軍事上“為群眾當兵、為群眾打仗”;文化上開展掃盲運動、倡導婦女解放;紀律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作風上“挖野菜也要遠離村莊”、開展“滿缸凈院”運動……共產黨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讓沂蒙人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益。
英雄的故事不勝枚舉,在蒙山沂水間代代相傳。40 多名戰士在支援淵子崖自衛戰中壯烈犧牲,黨的干部武善桐為救村民把日寇引到村外抱敵跳崖,“何萬祥連”30 多名戰士為解救千名群眾戰死沙場……帶有紅軍基因的“老四團”有一條團規:不管什么情況下,只要群眾遭劫遇難有危險,都必須立即去解救。
沂蒙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價值追求。
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坐落著一座以紀念支前群眾為主題的革命紀念館。展區內,撫養86 個將帥子女和烈士遺孤、自己孫子卻餓死了4 個的“沂蒙母親”王換于,組織鄉親們烙煎餅、送彈藥、救傷員的“沂蒙六姐妹”……一個個催人淚下、感天動地的故事,生動詮釋了黨與人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深刻內涵。
數據顯示:全民族抗戰期間,沂蒙老區15.5萬余名婦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護了9.4萬余名革命軍人和抗日志士,4.2 萬余名婦女參加了救護八路軍傷病員的工作,共救助傷員1.9萬余人。
“最后一粒米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是當時沂蒙人民踴躍參軍支前的生動寫照。從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沂蒙人民就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軍民團結一起抗戰。革命戰爭年代,根據地420萬人口中,有120 多萬擁軍支前,20 多萬參軍參戰,10 萬多名烈士英勇犧牲,“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紅嫂”是真實的寫照。
全民族抗戰最艱苦的時期,沂蒙人民積極響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解放戰爭勝利,沂蒙人民做軍鞋315.13 萬雙,做軍衣121.68 萬件,碾米磨面11715.9萬斤,救護傷員5.9萬人。據不完全統計,整個解放戰爭中,山東出動支前民工、民兵1106 多萬人次、大小推車100 多萬輛,擔架43.5萬副……
在沂蒙根據地長期戰斗過的陳毅同志深情地回憶:“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黨說啥咱聽啥,黨讓干啥就干啥!”在“沂蒙六姐妹”的家鄉——蒙陰縣野店鎮,牛慶花這位普通的沂蒙婦女,一直秉承著“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不能再這樣窮下去了,自己臉上無光,還扯了國家的后腿。”2015 年底,牛慶花在村里舉辦的培訓班上學會了電商賣貨,開了一家名叫“孟良崮果園”的網店。幾年下來,網店累計銷售農產品上千萬元,帶動了周邊上百戶村民一起脫貧致富。
從跟著共產黨翻身得解放,到響應號召為實現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而共同奮斗,沂蒙人民緊緊跟黨堅定前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從曾經的“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到如今的市場名城、物流之都,臨沂已擁有專業批發市場123個、物流園區23處、物流線路2000 多條,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和口岸。近3 年來,直播電商在臨沂得到爆發式增長,臨沂商城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短視頻直播電商基地。
位于臨沂市蘭山街道的李莊,有著“中國物流第一社區”的美譽。2002 年,在企業任職的趙玉璽回到李莊擔任黨支部書記。10 多年時間里,趙玉璽和村民一起把“小李莊”變成了固定資產12 億元、年產值數億元的集體經濟標桿。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沂蒙精神是臨沂砥礪奮進的強大動力。在民族苦難中、戰火紛飛中、頑強奮斗中凝聚的沂蒙精神,正激勵著八百里蒙山沂水兒女在新時代繼承優良傳統、傳承紅色精神,干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