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瑤 趙琳 張麗明
(山西省晉中市農業農村局 030600)
畜禽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對地方畜禽品種的科學保護、研究和綜合開發利用力度,維護生物資源多樣性,對促進現代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山西省晉中市地處三晉腹地,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農業基礎,畜禽種質資源十分豐富,為更好地加強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促進晉中市現代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在晉中市開展的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對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基本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晉中市畜禽養殖量一直處于全省前列,2021 年家禽存欄2521 萬只,出欄7016 萬只,生豬存欄121.9 萬頭,出欄193.5萬頭;肉牛存欄13 萬頭,出欄16 萬頭,奶牛存欄4 萬頭;肉羊存欄129 萬只,肉羊出欄120 萬只,畜禽良種率達90%以上。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山西省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施方案》,晉中市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晉中市11 個縣(市、區)的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根據前期普查數據,目前晉中市有畜禽遺傳資源畜種20 個(其中有豬、雞、牛、驢等傳統畜禽12 個,梅花鹿、羊駝、北極狐等特種畜禽8 個),品種共計127 個(其中包括巴馬香豬、晉中綿羊、太行驢等51 個地方品種,北京黑豬、晉汾白豬等17 個培育品種、京紅一號、京粉一號等3 個培育配套系品種,大白、長白、珍珠雞、頓河馬等43 個引入品種和皮埃西豬、萊茵鵝等13 個引入配套系品種),還有北方中蜂等蜂資源4 個,新發現畜禽遺傳資源并上報2 個(中國白羽鵪鶉和左權畫眉羊)。
晉中市現有地方畜禽品種晉蜂三號、晉中綿羊、太行山羊、山西細毛羊。
2020 年12 月左權縣新世紀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左權縣新世紀)、山西省介休種羊場作為全省第一批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分別確定為太行山羊保種場、晉中綿羊保種場。目前左權新世紀有保種群312 只(6 個家系,公羊12 只,母羊300 只),育種群1536 只(18 個家系,公羊36 只,母羊1500 只),擴繁群3000 余只,商品群5000 余只,年向社會提供一級種公羊1460 只,種母羊1800 只,計劃五年內建成存欄3000 只的國家級太行山羊保種場。介休種羊場已建成晉中綿羊種質源保護群,目前存欄晉中綿羊300 只,計劃五年內建成存欄1000 只的國家級晉中綿羊保種場。
晉中種蜂場是山西省唯一經省農業廳核準的一級種蜂場,其自主培育的“晉蜂三號”優良蜂種,繁殖力強、采集性好、抗病能力強、越冬性能好、定向能力強,已被錄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蜜蜂志)》,列入國家推廣品種,良種輻射推廣全國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增產效果顯著。
山西細毛羊是以壽陽羊為主要母系,以高加索細毛羊為主要父系,并導入德國美利奴和布爾華斯羊的血液,采用復雜育成雜交法培育而成,產區主要分布在壽陽縣。近年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羊肉食品的需求量和消費量越來越大,肉用品質好、生長發育快、經濟效益高的肉羊品種取代了細毛羊,加之地方沒有強有力的細毛羊保種措施,目前已很難找到。
雖然近幾年從省到市到縣各級對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力度在不斷加大,基礎工作做了不少,但到目前為止,晉中市還沒有出臺一個全面、系統性的支持畜禽遺傳資源發展的政策文件,政策力度明顯不夠。在資金扶持方面,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是一項龐大繁雜的工作,包括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疾病凈化等,財政所撥經費有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晉中市遺傳資源的發展。
目前來看,從市到縣到鄉鎮,承擔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短缺、老化現象仍然比較突出,一些熟悉相關業務、有保種工作經驗的老同志已經退休或即將離崗,新技術人員缺乏實踐飼養經驗,加之出去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很少,對遺傳資源保護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先進。
雖然機構改革之后,各縣(區、市)都相應成立了農業種業繁育改良站,但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對推廣機構工作條件的投入還不夠,絕大部分都沒有檢測實驗室、培訓場所等,特別是鄉鎮獸醫站劃歸鄉政府后,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實驗室、培訓教室、信息和交通服務工具等,不能適應現代化的信息時代。
目前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產業化保種開發綜合利用進度比較滯后,產業聯合機制沒有真正地有效建立起來,保種與產業開發綜合利用脫節比較嚴重。地方畜禽產品種類比較單一、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綜合競爭力弱,畜禽品牌效應帶動作用不強,畜禽遺傳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優勢。
乘著此次機構改革的春風,從市到縣到鄉,厘清部門工作職責,從煩瑣的雜事中抽出專人從事繁改工作,在制種、保種上下功夫,強化技術力量,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定期組織舉辦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專業技術培訓班,加大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充分利用晉中市“236”畜牧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廣泛組織開展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專家教授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內外相結合,不斷開創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開發的新局面。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對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更多的是體現在社會責任上,不應該單純地只考慮經濟利益,因此,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工作需要更多的國家政策或社會力量的支持。一方面,市級政府層面出臺一個全面的扶持畜禽遺傳資源的政策文件,積極爭取各級項目資金對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畜禽良種資源的宣傳,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資源保護利用,提高社會公眾參與意識,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手段決定效果,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做后盾,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效果便無法真正得到保障。以山西省介休種羊場“晉中綿羊保種場”為依托,扎實做好本地晉中綿羊登記、建檔、生產性能測定等工作,加快育種步伐,擴大晉中綿羊種質源保護群,開發推廣優質肉用種羊品種的繁殖和飼料新技術,進而推動提高晉中市羊養殖業的生產水平和肉產品質量。以左權縣新世紀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國家級太行山羊保種場”為依托,充分利用2012 年成立的“左權黑山羊培育及產業化開發”課題研究開發組,持續開展太行山羊保種選育技術研究,扎實做好太行山羊登記、建檔、生產性能測定等工作,加強種質資源遺傳特性研究。
按照“以保為主,以用促保”的發展原則,強化地方畜禽品種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以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為契機,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加快推進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管理和可追溯。積極推動晉蜂三號、晉中綿羊、太行山羊等地方畜禽品種商業化、產業化開發,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促進畜禽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實現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有機結合。
借著此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的契機,開展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摸清晉中市畜禽遺傳資源底數,發掘新資源,實施有效保護。按照《晉中市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2021-2023 年)》的具體要求,從市到縣成立各級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辦公室和技術專家組,組建普查工作隊,以縣(區、市)為單位進村入場(戶)普查。要充分發揮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村級防疫員作用,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完成普查工作,按時上報相關數據,配合做好普查各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