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燦 吳嘯 王湘*
(1,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418000;2,江蘇農民培訓學校 418000)
豬是偽狂犬病毒(PRV)的唯一自然宿主,但病毒可自然感染牛、羊、貓、犬和老鼠等動物。感染豬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吸物均含有高濃度PRV。在陰道和包皮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感染公豬的精液中有病毒存在。病毒主要通過豬鼻與鼻的直接接觸或通過病毒污染物間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配種時接觸污染的陰道黏膜和精液,及在妊娠時經胎盤傳播。生豬感染的可能性取決于接觸毒株的毒力、劑量、途徑及豬的年齡、應激及動物所處的環境條件。與經鼻腔相比,經口感染和肌肉接種均需要較大的病毒劑量。如果病毒傳入陰性豬群或免疫水平很差的豬群,病毒在豬群內會很快傳播。但在有一定免疫保護的豬群內,PRV 的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同群內的感染速度也與豬只之間的接觸概率有很大關系,同欄內感染率很高,而欄與欄之間卻較低。PRV 在豬群之間的傳播速度較慢,一點式飼養的豬場比分點式飼養的豬場更容易出現PRV 的循環傳播。
當前常發生感染的生豬主要為特異性抗體水平不高(沒有免疫、免疫次數不夠、免疫時間不合理等)的各類豬群,如母源抗體不高的哺乳仔豬和育肥中后期生豬。此外,病毒一旦進入豬場可引起生豬長期帶毒,造成持續性感染,當豬群受到免疫抑制性因素(應激、免疫抑制性病原感染、霉菌毒素中毒等)的影響,或者混入新的抵抗力不夠的PRV 陰性后備種豬,常又可出現新的一輪感染發病,或豬場內雖無明顯發病生豬,但偽狂犬病毒野毒排毒量和隱性、亞臨床型感染病例增加。
在2006 年發生“高熱病”前,我國養殖戶不重視偽狂犬的免疫接種,很多豬群PRV 野毒感染率極高,但此后豬場對PRV 的免疫接種意識普遍加強,到2010 年,很多豬群PRV 野毒感染率已經很低,甚至檢測不到gE 抗體陽性的豬只。因而,在養豬業內認為PRV 已不再是一個危害很大的疫病。但2011年開始PRV 的感染又在全國范圍內嚴重反彈,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死亡非常嚴重,并出現肥豬和母豬死亡現象。雖然自2015 年后嚴重的臨床表現明顯好轉,但豬群帶毒情況至今仍然很嚴重。
2 周齡內的哺乳仔豬主要癥狀是發熱、厭食、精神沉郁,然后出現發抖、共濟失調、后肢麻痹、間歇性痙攣、做前進、后退、轉動、倒地或四肢劃動等神經癥狀。常有癲癇樣發作或昏睡,觸摸時肌肉抽搐,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可達100%。病毒侵襲至消化系統時小豬可出現嘔吐、腹瀉癥狀。
斷奶仔豬根據免疫狀態差異表現出不同的發病率,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打噴嚏(鼻腔有分泌物)、咳嗽;拉稀、少數豬發病期間可出現嘔吐癥狀,癥狀持續5~10d,多數可自愈。少量個體出現后肢麻痹、共濟失調和轉圈等神經癥狀,出現神經癥狀的小豬一般以死亡為結局。
2 月齡以上的豬一般無嚴重的臨床發病表現,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群體內少量病豬出現嘔吐。呼吸道方面可表現出打噴嚏、鼻腔有分泌物、咳嗽、輕度至重度呼吸癥狀,一般4d 可完全恢復,出欄時間推遲1 周左右。如果出現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等繼發感染,或發病后處理錯誤、不科學使用藥物可出現較大損失。
母豬往往出現短暫的發熱癥狀。臨產期母豬產出死胎、弱仔;妊娠母豬主要表現為產白色、黑色死胎、木乃伊胎,感染后的母豬群體返情率明顯增加。
發病豬場背景:豬場存欄1000 余頭母豬。2019 年12 月,母豬偽狂犬gE 抗體陽性率24%。2020 年6 月,母豬gE 抗體陽性率20%。2021 年5 月,母豬gE 抗體陽性率2%。該豬場從2019 年12 月到2021 年5 月都沒有飼養肥豬,主要以銷售仔豬為主。2021 年4 月后仔豬銷售困難,豬場在2018 年4 月開始將大部分仔豬自留進行育肥。到2021 年7 月下旬,豬場保育存欄仔豬1300 余頭,育肥豬3000 余頭。豬場在2021 年8 月初自留育肥豬呼吸道疾病加重,出現咳嗽癥狀后產房仔豬出現神經癥狀[1]。結合臨床癥狀,判定分析可能是肥豬感染偽狂犬病毒后,育肥豬大量排毒,全場豬群偽狂犬野毒感染壓力上升,造成產房仔豬感染偽狂犬野毒。因此2021 年9 月初采集母豬和肥豬血液,使用IDEXX 試劑盒檢測偽狂犬gE 抗體,采集產房神經癥狀仔豬病料,使用PCR 方法檢測偽狂犬野毒病原。
采集119 份母豬血液,45 份肥豬血液;母豬血液胎次和生產階段分布如表1;肥豬采樣日齡及數目如表2;采集5 份有神經癥狀的產房仔豬腦組織樣本。

表2 肥豬血液樣本日齡分布表
母豬和肥豬的血液樣本使用IDEXX 偽狂犬gE 抗體檢測試劑盒檢測,產房仔豬病料提取DNA 后使用偽狂犬gE 特異性引物通過PCR 方法檢測gE 基因[1]。
對懷孕前期、中期、后期、哺乳期、斷奶期的母豬進行采血檢測gE 抗體,總計檢測母豬119 份,共檢測到7 份gE 抗體陽性樣本,陽性率5.9%,詳細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母豬群偽狂犬gE 抗體檢測統計結果
100 日齡肥豬偽狂犬gE 抗體陽性率6.7%,130 日齡肥豬偽狂犬gE 抗體陽性率100%,150 日齡肥豬偽狂犬gE 抗體陽性率100%。詳細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肥豬偽狂犬gE 抗體檢測結果
由圖1 可知,5 份產房仔豬腦仔豬樣本有3 份檢測到偽狂犬病毒陽性,2 份陰性。產房仔豬存在偽狂犬病毒感染。

圖1 偽狂犬病原檢測電泳圖
以前該豬場雖然是一個偽狂犬野毒陽性場,但由于母豬偽狂犬gB 抗體水平高,且未飼養肥豬,場內偽狂犬野毒感染壓力小[2-3]。通過加強母豬群偽狂犬疫苗免疫,同時加速淘汰偽狂犬野毒陽性母豬,豬場母豬群偽狂犬野毒陽性率由2019 年12 月24%下降到2%(2021 年5 月)。與此同時,豬場自2019年12 月產房仔豬就沒有進行偽狂犬疫苗滴鼻免疫,產房仔豬生產正常,未發現神經癥狀或其他疑似偽狂犬感染癥狀。
但2021 年4 月后,豬場開始自留保育仔豬進行育肥。到2021 年8 月初,大量肥豬出現呼吸道疾病,主要癥狀為咳嗽。之后產房仔豬出現神經癥狀,母豬生產正常,未出現異常流產和返情的情況。結合130、150 日齡肥豬偽狂犬gE 抗體陽性率100%,每個樣本的gE 抗體S/N 值,肥豬群在抗體檢測前30d出現感染(8 月)。并且本次肥豬群偽狂犬野毒感染傳播速度很快,在短時間內將所有100 日齡以上的肥豬全部感染。另外,2021 年9 月母豬群的偽狂犬gE 抗體陽性率5.9%,較2021 年5月抗性陽性率2%有一定上升,說明母豬群內的偽狂犬野毒感染也開始擴散,但可能由于母豬偽狂犬疫苗免疫較好。因此,母豬偽狂犬野毒感染速度和傳播速度較慢,且未表現出明顯的流產等臨床癥狀[4]。在產房仔豬發病仔豬腦組織中檢測到偽狂犬病毒說明產房存在偽狂犬野毒傳播感染,但產房仔豬發病率和感染率不高,應與該豬場母豬群偽狂犬gB 抗體水平高有關,僅部分母源抗體水平較低的仔豬感染發病。
通過此案例我們建議,偽狂犬陽性豬場如果短時間內大量增加自留育肥豬,需要做好母豬偽狂犬疫苗免疫,另外需要加強肥豬偽狂犬疫苗免疫[5]。因為自留肥豬群體數目大,且抗體水平較低,短時間大量自留肥豬容易在某個時間點集中感染偽狂犬病毒,造成場內偽狂犬感染壓力集中暴發[6]。
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種豬群每年普免3~4 次偽狂犬病毒疫苗。商品豬群:①野毒陽性且臨床表現不穩定的豬場,仔豬在1 日齡滴鼻、60~75 日齡和90 日齡分別肌肉注射1 次偽狂犬病毒疫苗;②野毒陽性且臨床表現穩定的豬場和野毒陰性場均可根據母源抗體消失情況,在50~75 日齡和90 日齡分別肌肉注射1 次偽狂犬病毒疫苗。
做好偽狂犬疫苗免疫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控制好豬群內PRRSV 和PCV2。在多數藍耳病陽性場,商品豬感染PRRSV的高峰期在保育中后期仔豬,并可影響到育肥早期,而PCV-2主要影響階段是育肥豬舍中早期的肥豬。因此,PRRSV 可影響商品豬偽狂犬疫苗的首免(不算滴鼻),而PCV2 感染則影響偽狂犬疫苗二免。
PRV 在豬群內部循環的源頭是豬場內的種豬群,但最大的傳播源卻是本場的肥豬群。因此,控制好豬場內肥豬群的PRV感染是控制好偽狂犬病的一個前提條件。但相對來說,種豬群的PRV 免疫接種比較容易做好,也更容易受人重視。商品豬群免疫接種到位的前提條件是:①根據母源抗體的消長制定針對性的免疫程序;②控制好PRRSV 和PCV-2 的感染。滿足了這兩個條件,選擇合格質量好的疫苗,豬群內偽狂的控制乃至消失并不是很難的事。此外,感染豬是本病的重要帶毒者,野毒感染陽性場也應引進野毒抗體陰性的種豬。另外,消滅鼠類對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