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海
(山東省聊城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52000)
豬高熱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流行性疾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各個品種的豬中,患病豬會表現出明顯的高燒不退癥狀,同時伴有呼吸困難、四肢抽搐及嘔吐等癥狀,其傳播速度快,發病面積廣,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需要養殖戶給予高度重視。目前,針對此病的治療尚未有特效藥,通常獸醫站對病豬進行西藥治療,如頭孢噻呋鈉、地塞米松等,并配以青霉素、安乃近等藥物,雖可在用藥期間達到體溫下降效果,但停藥后便會導致體溫反彈,持續41℃左右。而中獸醫治療通常采取中藥方劑,達到清熱解毒、消除濕腫及止痛等作用,從而實現根治的目的[1]。基于此,本文在2020 年2 月至2021 年4 月從豬高熱綜合征病豬中隨機選取64 頭用于此次研究,展開如下調查。
在2020 年2 月至2021 年4 月豬高熱綜合征病豬中隨機選取64 頭豬用于此次研究,試驗共分為兩組,32 頭病豬為常規組,實施西醫藥物治療,發病時間已有2h~2d,平均(8.57±2.64)h;32 頭病豬為聯合組,應用中獸醫治療,發病時間已有1h~3d,平均(8.68±2.59)h。所有病豬均符合豬高熱綜合征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為高燒不退,且食欲、精神不振,癥狀與感冒相似。由統計學分析兩組病豬的臨床癥狀、發病時間等相關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病豬體溫迅速升高,嚴重的可達42℃,且伴有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病豬眼睛呈紅色,同時有大量分泌物,在后期發展中,病豬皮膚也逐漸變紅,病情嚴重的下股部、腹部會出現明顯出血點,逐漸為鐵銹色小斑塊。
(2)與感冒癥狀相似,打噴嚏、鼻塞等,病情加重的同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等表現,且不同病豬會出現排便干結、拉稀、便秘或腹瀉等不同癥狀[2]。
(3)尿液量變少且顏色深,病情嚴重可呈褐色,尤其是處于懷孕期間的母豬,會有早產、流產、胎死腹中的風險,成年公豬則是死精、無精。
(1)常規組病豬實施西醫治療,對病豬早晚肌肉各注射1次5g 的頭孢噻呋鈉;或者10mL 的地塞米松注射液,以及養殖戶自己使用的青霉素、安乃近等藥物。
(2)聯合組病豬應用中獸醫治療,將15g 黃連、15g 穿心蓮、15g 桔梗、15g 炙黃芪、12g 地榆、12g 蒼術、10g 甘草及3g 雄黃加入10 倍清水中進行浸泡,待涼透后小火煎服40min左右,當溫度適宜后加入20g 燒干蟾、4g 冰片,攪拌后為病豬灌服,早晚各1 次。
對兩組病豬治療7d 內的效果進行判定,包括痊愈:病豬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改善:病豬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體溫恢復正常;無效:病豬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病情加重。其中治愈率計算公式如下:
治愈率/%=(痊愈+改善)/例數×100。
根據SPSS 20.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由表1 可知,聯合組病豬的治愈率為93.75%,常規組病豬治愈率為68.75%,兩者差異顯著(P<0.05)。聯合組病豬復發率為0,常規組病豬復發率為37.5%,兩組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病豬的治療效果對比
目前,隨著豬高熱綜合征發病率持續升高,不僅會影響豬只正常生長發育,嚴重者會威脅其生命,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當豬感染豬高熱綜合征時,臨床會表現出體溫升高,高燒不退,最高體溫有42℃等情況,并伴有缺乏食欲,往往病豬癥狀與感冒相似,如打噴嚏、鼻塞及呼吸困難等,部分豬只因體質不同,出現便秘、腹瀉或拉稀等癥狀。
由于豬只感染副豬嗜血桿菌病毒后心包表面被一層黃膜包裹,且肺漿膜與胸膜粘連,肺部明顯水腫,存在大量黏液、泡沫狀物質,表現出淋巴結節腫大、出血,以及胃部、小腸和喉嚨部位有出血和潰瘍情況。通常豬高熱綜合征是在豬藍耳、霉菌與豬圓環病毒下誘發所致,病豬抗病能力下降,產生高熱反應或者繼發性感染,這種致病菌源于各種常見病,當各類病菌滋生便無法有效控制。當前治療該病獸醫會采用西藥治療,為病豬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地塞米松,或者養殖戶飼喂人用青霉素、安乃近等藥物,在治療期間病豬體溫恢復正常,但一旦停藥便會復發[3]。
中藥組方具有清熱解毒、去火去毒及止痛的作用。其中黃連味苦,是清火解毒的良藥,并且具有除濕效果;穿心蓮則可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及止痛;桔梗能祛痰化膿,確保藥物的向上運行;蒼術可發揮除濕健脾、祛除風寒的藥效;雄黃補中益氣;燒干蟾可抗淤消炎、清熱解毒,而甘草用于調和諸藥,利于病豬體溫下降,從而徹底根除病根,避免疾病復發。基于此,為進一步證明中獸醫治療的效果,本文于2020 年2 月至2021 年4 月將豬高熱綜合征病豬隨機選取64 頭用于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病豬治愈率為93.75%,顯著高于常規組(68.75%)(P<0.05),此外,聯合組病豬復發率為0,顯著低于常規組(37.5%)(P<0.05)。由此可見,豬高熱綜合征中獸醫治療效果最佳,能有效控制病豬的病情,達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