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娜 王曉華 江 湖 丁成兵 張 芳
1.遵義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貴州遵義 563000;2.遵義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貴州遵義 563000;3.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護理部,貴州遵義 563000;4.貴州省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貴州畢節 551700
隨著心臟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VHD)的流行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VHD 至今仍是世界范圍內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治療其最有效的醫療手段是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2]。在我國約350 萬人患有VHD,其中每年20 多萬人需要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3-4],雖然心臟瓣膜置換術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不全等癥狀并提高其生存率[4],但術后患者常伴有心悸、氣促等癥狀且并發癥發生率高、生活質量較低,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擾[5]。需要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的護理貫穿其整個病程,對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有很大影響。本研究應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2010—2020 年國內正式發表的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了解目前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中國知網、萬方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為中文文獻來源,在“主題”字段和“關鍵詞”字段分別以(“心臟瓣膜置術”OR“心臟瓣膜替換術”OR“二尖瓣置換術”OR“主動脈瓣置換術”OR“三尖瓣置換術”)AND(“護理”)進行精確檢索,檢索時段設置為2010 年1 月到2020 年12 月。
納入標準:①文獻研究內容與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相關;②期刊論文。排除標準:①數據庫之間檢索出的重復文獻;②一文多發的文獻。
通過NoteExpress 3.0 軟件建立文獻閱讀數據庫,將上文中檢索式檢出文獻題錄結果導入數據庫中,按照納入及排除標準進行篩檢整理,最終納入1485 篇文獻。利用Excel 2007 軟件建立數據庫,對2010—2020 年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的發文量、期刊、基金資助、機構、地區分布及合作度等方面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并使用VOSviewer1.6.16 軟件對關鍵詞進行共現網絡和聚類分析,為護理研究者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提供參考依據。
為保證納入文獻結果分析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由2 名研究者對文獻進行檢索、篩檢整理、統計過程核對,對存在不同意見者,由第3 名研究者再次評判后決定。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發文量整體呈上升的趨勢,見圖1。近10 年國內共刊載了1485 篇相關文獻,平均每年發文量為135 篇。

圖1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發文趨勢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文獻分布在275 個期刊上,載文量前10 位期刊總載文量為383 篇,占總文獻量的25.79%。見表1。

表1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發文量前10 位期刊
本研究獲得基金資助的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共有110 篇,占總文獻量的7.41%。其中國家級資助文獻11 篇、省級57 篇、市級32 篇、院級7 篇、校級3 篇。
以第一作者的工作單位為準進行分析,國內606 所機構共發表了1485 篇關于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文獻。按發文量排序,前10 所機構的發文量共為212 篇,占總文獻量的14.28%。見表2。

表2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發文量前10 位機構分布
以第一作者所在機構地址為準進行統計,1485 篇文獻來自我國31 個省、市、自治區。按地區發表文獻數量排名前10 位地區共發表文獻976 篇,占總文獻量的65.72%。見表3。

表3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發文量前10 位地區分布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作者合作情況,見表4。

表4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作者合作情況
使用VOSviewer 1.6.16 軟件對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的排名前10 位關鍵詞進行統計,關鍵詞出現頻次前10 位的排序,見表5;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現研究熱點,則使用VOSviewer 1.6.16 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提煉出現頻率≥7 的77 個關鍵詞,節點與關鍵詞的關系是: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越多,節點越大,反之節點就越小,顏色表示聚類。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出現的次數較多,且心臟瓣膜置換術和護理之間的共現頻次最高,77 個關鍵詞形成了7 個聚類,每個聚類都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系,見圖2。

圖2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表5 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高頻主題詞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的發文量整體呈上升的趨勢,可能與我國學者對該領域的關注逐漸增加有關[5]。首先核心期刊是代表科研學術水平的指標之一,載文量排前10 位的期刊中僅有《護士進修》為統計源期刊[6],而且期刊載文量比較分散,另外從文獻的類型可以看出,最后是否得到基金資助也是判定文獻質量與學科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文獻的基金資助比例高,表明學科學術水平較高[7-8]。但只有少數的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文獻獲得了基金資助,提示了該領域現存的文獻平均質量不高。應對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提供大量的基金支持,共同提高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科研水平。
通過對地區發文量的分析發現,也存在明顯地域差異,在合作方面,一方面機構發文量也比較分散,另一方面合作度和合作率較低,作者合作度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每篇文獻的平均作者數量[9],合作率的概念為合作文章數量在相關領域文章總數的比例[10],文獻的合作度(2.34),遠低于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4.0)[11];而文獻的合著率為56.63%,小于自然科學期刊的合著率指標70%[12]。提示國內應開展質量較高的多機構和地域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掙脫機構、地域的束縛,以問題為中心,推動和實現跨機構、跨地域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開展。
關鍵詞是作者對文獻核心內容的高度凝練,體現了文獻的精髓,高頻率出現的關鍵詞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該領域的研究熱點[13],本研究結果顯示,2010—2020 年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多為臨床研究,并且反映了該領域研究熱點和方向[14];目前,國內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熱點有3 類,即圍手術期護理的研究,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護理干預研究,以及出院后延續性護理。第一,圍手術期護理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15-17];第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的護理干預研究可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和生活質量[18-21];第三,多種形式的延續性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抗凝治療和復查依從性,降低抗凝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22-25]。護理管理者和研究者應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集中力量實現研究的突破和創新,推動學科護理專業化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整體呈上升的趨勢,但我國在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遠遠不夠,對于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學者不斷的實踐和摸索,政府衛生部門和機構也要給予高度重視,提供大量的基金支持,促使多醫療機構和地區之間進行合作,以推動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