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觀 林翠娥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福建廈門 361000)
肛周疾病是臨床常見病,是指發生在直腸、肛門周圍的病變,常見疾病類型有肛周膿腫、痔瘡、肛管脫垂、肛裂等,好發于20~40歲的中青年人群[1~2]。肛周疾病分為惡性、良性病變,多與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有關,主要表現為肛周瘙癢、疼痛、便血等癥狀,患者痛苦不堪,無法入睡,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工作。手術是臨床治療肛周疾病的主要方法,可及時將病灶切除,改善臨床癥狀[3]。但手術具有創傷性,術后經常換藥、疼痛、經濟壓力等多種因素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在規范治療同時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人文關懷重視人的價值、精神層面的需求,關懷人的生存狀況,是現代護理中的特色護理方式[4]。循證護理以循證醫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開展護理工作,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護理方式[5~7]。本研究探究了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對肛周疾病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4例肛周疾病患者均為醫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根據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常規組(n=52例)和研究組(n=52例)。研究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19~57歲,平均(37.47±3.92)歲;體質量指數17~29 kg/m2,平均(24.91±1.25)kg/m2;疾病類型:肛周膿腫10例,肛瘺16例,混合痔17例,肛裂9例。常規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19~57歲,平均(37.64±3.69)歲;體質量指數19~28 kg/m2,平均(24.88±1.31)kg/m2;疾病類型:肛周膿腫11例,肛瘺17例,混合痔16例,肛裂8例。兩組患者的疾病類型、體質量指數、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批號:202203-05)。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2016年版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肛周膿腫、肛瘺和直腸陰道瘺治療指南》中關于肛周疾病的診斷標準[8],經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臨床病歷資料完整;交流、溝通正常;年齡19~57歲;知情同意,主動配合本研究。(2)排除標準:患有認知障礙、精神疾??;合并有嚴重器質性病變;合并有惡性高血壓、冠心病、糖尿?。话槟δ苷系K;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干預方法 常規組根據醫囑給予常規護理。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無菌操作技術,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做好護理記錄。每天上午9~11 時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傳,解答患者問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度。監督患者按醫囑用藥,科學飲食、規律作息,養成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研究組給予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護理。(1)護理小組:由主治醫師、心理醫師、護士長各1 名、護理骨干3 名組成護理小組,護理小組進行人文關懷、循證護理專題探討會。循證理念指導下結合患者疾病類型、性別、年齡、性格等制定護理方案。護理小組帶領全體護理人員學習了解護理方案內容,監督護理方案的執行,實行獎懲制度。(2)資料搜集: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網、龍源期刊等信息庫搜集肛周疾病的發病機制、并發癥預防、循證護理、人文關懷等相關資料,取得理論支持。(3)環境護理:室內溫度、采光度、濕度適宜,開窗通氣,放置綠色盆栽。室內物品擺放正確,廁所、病房門口放置防滑墊,勤換床單被套,每天紫外線消毒1 次。由于病變部位較為隱私,各病床間用簾子隔斷,保護患者的隱私。(4)心理護理:主動、熱情對待患者,通過啟發性談話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顧慮,運用心理學知識、護理經驗解決患者的疑問,引導患者學會正確宣泄不良情緒,運用正念冥想法放空自己,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幸運之處,活在當下。進行肛周檢查時可通過輕松話題分散注意力,化解患者的尷尬。多運用鼓勵性話語、牽手服務、成功案例增強患者信心,消除負性情緒。引導家屬多陪伴患者,在遵從醫囑前提下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給予家庭支持。(5)疼痛護理:肛周疾病患者多伴有疼痛感,豐富的末梢神經對疼痛更為敏感,容易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 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進行三級標識,中重度疼痛者給予自控鎮痛泵泵注止痛藥,輕度疼痛者通過聽音樂、聊天、看電影等方法減輕疼痛感,提高疼痛閾。(6)飲食護理:叮囑患者飲食清淡、多飲水,禁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蜂蜜水、粗纖維食物,飯后按摩腹部有助于排便,可預防便秘。(7)肛周護理:定時用溫水或生理鹽水進行肛周清洗,保持衛生干燥。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避開休息時間操作,定時更換床單被套、衣物。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時間均為3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調查量表(SF-36 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 評分)、SAS 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VAS 評分、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 評分)、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SF-36 評分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越高。VAS 評分范圍0~10 分,無痛:0 分;1~3 分表示輕度能忍受的疼痛;4~6 分表示影響睡眠,尚能忍受的疼痛;7~10 分表示影響進食、睡眠,強烈、難以忍受的疼痛。PSQI 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睡眠質量,總分21 分,得分越低,提示睡眠質量越好。SAS 評分測定患者焦慮程度,以50 分為臨界值,得分越高即為焦慮嚴重。ESCA 評分通過43個問題(五級評分法)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評分范圍43~215 分,得分越低,自護能力越強。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測定滿意度,總分100 分。非常滿意:>85 分;滿意:60~85 分;不滿意:<60 分;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0 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依從性、SF-36、ESCA 評分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治療依從性、SF-36 評分均高于常規組,ESCA 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SF-36、ESCA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SF-36、ESCA 評分比較(分,±s)
?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8.08%)高于常規組(84.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2.3 兩組PSQI、SAS、VAS 評分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PSQI、SAS、VAS 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 見表3。
表3 兩組PSQI、SAS、VAS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PSQI、SAS、VAS 評分比較(分,±s)
?
肛周疾病的臨床發病率高,男性發病率遠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肛門周圍皮脂腺、汗腺豐富有關[9]。直腸癌、內痔、肛周尖銳濕疣、混合痔、肛裂、肛周膿腫、肛瘺等都是肛腸科常見的肛周疾病,病變部位隱蔽,反復發作、恢復時間長,患者常出現悲觀、焦慮、恐懼不安、敏感自卑等心理問題,嚴重者有抗拒治療、輕生現象,加劇了應激反應,形成了惡性循環[10]。護理工作是診治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質量的高低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
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與常規的經驗護理有明顯區別,該模式以科學理論、循證醫學為依據,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帶著關懷、行動、感情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11]。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拉近了護患關系,解決了各類問題,有助于緩解臨床護理中護患關系緊張的現狀。王海燕等[12]經Meta 分析發現,護理干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MD=-2.44),減輕患者焦慮情緒(MD=-4.90),減輕患者肛周膿腫術后4 h、12 h、24 h 的疼痛(MD=-2.34,-3.41,-3.14,P<0.000 01),表明護理干預對肛周疾病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組SF-36 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ESCA 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與上述學者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由多學科組成的護理小組實施級護理干預,改變了以往一對多的常規護理模式。醫護人員共同參與護理管理,組長對全員進行專題培訓,強化護理人員對人文關懷、循證護理的重視,需要護理人員熟知護理理念、要點,提高共情水平、人文關懷能力,意識到護理的作用和自身責任,用高度的熱情投身于護理工作。在詳細分析患者病情、心理狀態、生活環境等信息基礎上結合相關循證文獻支持,制定貼合患者個體需要的護理計劃,可避免護理流于形式的缺陷。人文關懷契合肛周疾病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層面的需求,重視人性的價值,是一種創新型護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心理、飲食、疼痛等護理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了關愛[13~14],有利于緩解緊張的護患關系,獲得患者的好感,從而便于在臨床護理中推廣。循證護理是一種有計劃的護理活動,以科學理論為支撐,強化慎獨精神,重視患者的期待和觀點,體現了現代醫學模式的進步和完善,在公共衛生、護理、醫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本研究中研究組PSQI 評分(3.2±0.7)分、SAS 評分(49.5±4.8)分、VAS 評分(2.8±0.6)分均低于常規組的(5.4±1.1)分、(54.2±6.1)分、(3.7±0.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該護理模式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和焦慮情緒,改善了睡眠質量。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護理工作,理論聯系實際,設身處地地為肛周疾病患者著想,明確不同患者的問題、心理狀態、護理需求,運用心理學知識、轉移注意力、自我控制等方法調節患者心理狀態,使其掌握情緒的主動控制權,用陽光心態接受現實。準確評估疼痛程度,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三級疼痛標識便于護理人員直觀了解患者疼痛程度,規范鎮痛藥物的使用。運用非藥物護理方法提高患者的抗疼痛能力,可減少鎮痛藥物使用量。肛周疾病恢復時間長,指導患者掌握肛周護理方法,如不長時間蹲廁、不飲酒、不偏食、不過飽飲食、不久坐久立等[15],科學飲食、規律作息、定時排便,有利于提升患者長期的生活質量,讓患者有個愉悅的心情,提高SF-36 評分,降低PSQI 評分。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多飲水、多做肛門括約肌運動、提肛運動,保持肛門清潔、勤換內褲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復進程,降低SAS、VAS 評分。通過精心護理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消除焦慮、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加速康復進程。本研究所選病例較少,未對特殊病例進行研究,需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聯合人文關懷能緩解患者疼痛、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生活質量,符合患者的護理需求,滿意度高,值得在肛周疾病患者的治療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