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碧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 408000)

書 名:基于分享經濟的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研究
作 者:鄧明君,向國成
出版單位: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定 價:88.00元
ISBN:9787569257069
網絡時代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給人們的交流方式與信任維度帶來改變,分享經濟模式應運而生。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綠色農產品生產質量和市場模式直接影響農業產業化程度。發展綠色農產品,一方面是產業創新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會受到政策、資金、環境和技術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很多傳統農戶轉向其它生產方式。在分享經濟模式下,將農戶手中閑置的土地使用權出售,由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接手,發展綠色農產品產業,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高效開發的新舉措,是促進鄉村振興、保護“綠水青山”的新探索。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于分享經濟的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研究》,運用文獻研究、演繹分析、超邊際分析、博弈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基于相關理論,系統研究了分享經濟與市場發展的關系、綠色農產品分享經濟平臺APP的市場有效性邏輯、分享經濟平臺推動綠色農產品市場信任機制與合作機制建立的機理、分享經濟視角下中國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案例。在充分闡述中國農業發展在環境保護和質量監控劣勢的基礎上,剖析農業綠色發展的戰略內涵,重點指出影響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信任和聯盟這兩個關鍵因素,講述其作用機理,延伸出對分享經濟促進綠色農產品健康發展的策略探索。
綠色農產品市場健康發展,要以產出標準嚴格、質量上乘的農產品為關鍵因素。優良的自然環境、完善的政策支持、穩定的資金投入和過硬的技術支撐皆為必備條件。首先,加強政策宣貫,了解分享經濟本質,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土地是農民的生產之本,但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農民對于所有權和使用權概念不甚了解。很多農戶因去城市打工而選擇將自有土地出租給同村人進行耕種,但傳統田間勞作方式依舊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綠色農產品產出條件嚴苛,其生產主體不光要從自身實力考量,還要關注外部自然環境和產業政策。首要考慮因素為土地使用權,相關部門要加大農村土地使用政策宣傳力度,發揮溝通和保障作用,改變多年農產品生產和運輸方式,樹立發展綠色農產品促進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觀念,介紹綠色農產品的發展前景和種植方式,推薦尚無條件開展綠色農產品種植的農戶將自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出去獲取收益的生產方式,這不僅促進了農民增收,而且滿足了有條件的企業和農戶發展綠色農產品的土地擴展需求,促進了土地資源的有效保護和高效開發,減少農戶后顧之憂,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該書第一章,介紹信任與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的關系,指出信任不僅體現在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的權限認定,還有土地使用方式、農產品的質量監控等環節。
其次,加大支持力度,發揮分享經濟優勢,促進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從發展綠色農產品所需因素入手,一方面是政策支持,創造良好的生產和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和個人投資興業;另一方面是資金支持,發展綠色農產品產業,在生產設備、產品研發、技術投入和質檢驗收等環節的投資涉及銀行資金投入、眾籌式社會融資,均為分享經濟開展的有益嘗試。
最后,還有最關鍵的技術支撐,需要綠色農產品產業專家的經驗技術分享,農業高校畢業生的人才支撐。需要特別指出,綠色農產品市場發展、銷售手段和營銷策略至關重要,傳統線下銷售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消費意識的逐步升級,對于綠色農產品尤其是體現地域特色的綠色農產品備受青睞。各地要在做好綠色農產品生產環節工作的同時,格外重視產品的宣傳和銷售。要利用互聯網自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通過直播帶貨、生產環節直擊、運輸環節監控等特色信息分享服務,提高產品的購買體驗和品牌意識。該書第三章,講述分享經濟與市場發展理論,指出分享經濟的影響效應能夠帶動勞動生產率上升,人均收入提高,產業優化升級以及資源高效利用。
信息化條件下,政策改良和理念創新引發分享經濟多元生長。綠色農產品市場必將在分享經濟背景下獲得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