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研子
(長治學院,山西 長治 046011)
2015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指出: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和創新新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和內容[1]。隨后教育部于2018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充分認識提升信息素養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規模化測評,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和培訓[2]。《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一書中,對信息素養教育進行了定義,即指對用戶信息查詢、獲取、評價和使用能力的培訓。主要目標是樹立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識;培養其獲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成為獨立的自學者,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提高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信息素質水平進而實現國民整體信息素質的提高[3]。袁紅軍等[4]對“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欄目、形式、內容等3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提出統一欄目稱謂、界定教育形式、規范標準化水平、充實教育內容等措施。邵玉河[5]提出要轉變信息素養教育觀念、搭建信息素養教育平臺、拓展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注重學習資源的多樣性、重視移動端的應用等改進策略。王蓮[6]通過對中美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養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比較分析,認為在線教程是信息素養教育的一個卓有成效的形式之一,要有精品意識,注重高階技能的培養。吳金華等[7]從教學信息素養、媒介信息素養、生活信息素養3方面闡述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然而,目前鮮見對山西省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文獻。本文以山西省27所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對信息素養教育現狀進行調研與分析,探討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8],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共85所,其中有27所高校開展了信息素養教育。本次調研于2021年7—8月通過訪問各高校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對圖書館關于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進行檢索及分析。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內容

表1(續)山西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素養講座(畢業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信息化素養提升大賽;館員業務能力提升專題研討會;新生入館教育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全民信息素養教育公益大講堂;面向工作場景信息素養教育;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數據庫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全國高職信息素養大賽;圖書館信息素養講座;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數據庫;新生入館教育山西經貿職業學院“文獻檢索與利用”公共選修課;電子資源專題培訓講座;新生入館教育山西青年職業學院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數據庫;全國高職院校信息素養大賽山西工程職業學院CALIS信息素養學習平臺;新生入館教育;信息素養挑戰賽;全國高職院校信息素養大賽;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數據庫;山西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館員研討培訓會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信息素養系列講座(學術規范與論文寫作、利用Zotero開啟知識管理之窗);入館教育
信息素養基礎通識教育主要包括入館教育及公共選修課。山西大學等15所高校圖書館開展了新生入館教育,讓學生對圖書館有基本的了解。入館教育的形式各異,如中北大學引進了新生入館教育平臺;太原科技大學的圖書館語音導覽服務;山西農業大學以講座形式開展入館教育,培訓結束后還會進行在線通關測試,屆時開通校園卡借閱權限;長治醫學院推出新生入館教育在線視頻以及相關PDF文件供學生下載學習;更多的院校則選擇以講座為主要形式開展入館教育。
山西大學開設了“信息資源檢索利用與學術規范”通識課,共32學時,旨在提高學生在科研學習中對信息的正確選擇、有效檢索、鑒別判斷、組織處理、整理保存、利用和再創造的能力。山西財經大學開設了“經濟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共30學時,旨在進一步提高在校本科生掌握和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山西經貿職業學院為學生開設了“文獻檢索與利用”公共選修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學習掌握利用檢索工具從文獻信息資源中獲取知識情報。
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專題講座,講座內容大多是關于各種數據庫的檢索及使用、文獻管理及檢索工具、辦公軟件的實操、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及技巧等,講座主要有3種類型,分別是定期專題講座、不定期專題講座、嵌入式講座。
定期專題講座是有固定的時間或固定周期舉辦的講座,如太原理工大學的“星期五講座”,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時間均為周五;山西大學的“文瀛信息素養課堂” 采用實體課堂講授、操作和線上教學結合的方式,2020年春季課堂于每周五舉行,2021年春季課堂于每周三舉行;還有山西醫科大學“圖書館一小時講座”;山西中醫藥大學的“文津講壇”等都屬于定期專題講座。
不定期專題講座的舉辦往往沒有固定周期,線上講座如有12所高校都推廣的信息素養公益講堂系列和信息素養系列講座等;而線下講座如長治學院邀請知網、萬方、超星等6家數據庫廠商為在校師生進行數據庫宣讀活動并進行現場答疑。
嵌入式講座需要結合在校師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制”講座。如山西大學嵌入教師課程的專題講座可以根據教師需求,去專業課上講授與課程、專業有關的信息資源如何檢索利用,以及圖書館有哪些服務等;山西醫科大學則是嵌入學院科研、教學第一線開展各類信息素養教育;太原學院的定題服務則是具體科研需求,開展文獻查找、原文傳遞、文獻推送、調研綜述等多層次的參考咨詢服務。
學科服務群可以為在校教師提供文獻傳遞服務,學科專題內容的推送有效地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山西財經大學和長治學院等院校都開通了學科服務的微信群和QQ群,人工及AI人工智能24小時工作,全年無休,可以為老師們在任何時間提供服務。
在官網上為師生提供了數據庫培訓資料的高校共有2所,其中:山西財經大學上傳了包括Springer-Link平臺助力科研文章發表、Emerald資源使用與投入交流等40余份培訓課件;忻州師范學院上傳了新生入館培訓、數據庫檢索策略、中國知網使用等10余份培訓課件,高校師生可以不限時間地點地進行數據庫的應用及學習。
舉辦信息素養大賽,旨在推動高等學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培養大學生檢索、分析與利用信息的能力,其中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院校參加了“萬方杯”2020年全國高職院校信息素養大賽,山西財經大學參加了樂研杯全國財經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
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總結6個框架要素,分別是權威的創建性與情境性、信息創建的過程性、信息的價值屬性、探究式研究、對話式學術研究、戰略探索式檢索,圖書館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框架部署,利用框架要素對信息素養課程進行設計[9]。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學生應具備以下幾項素養:能確定所需信息的性質和范圍;有效獲取所需信息;對信息能進行甄別、溯源與整合;了解信息技術使用中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獲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10]。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是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同時也是自我發展的需要,信息素養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27所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主要包括新生入館教育、文獻信息檢索課以及講座。對于部分沒有條件開展線下信息素養教育的高校,則通過引入形式不一的講座來彌補這一缺憾,但從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看出由于講座的非強制性,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加強信息素養教育提升學習內驅力才是良性的發展方向。
信息素養團隊要針對信息素養教育進行一系列的計劃與實踐,比如設計信息素養課程指導及相關計劃,要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可行性測評,開設信息素養課程之后對課程效果進行評價及反饋,及時與團隊內的成員分享交流。為師生提升專業技能提供信息資源,將信息素養融入不同階段的學術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知識創造和學術研究上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創造力。信息素養教育團隊不僅要熟悉本館館藏,還要了解師生對圖書館資源的需求,開展各類講座培訓及相關咨詢服務。如山西師范大學于2019年9月成立的學科服務部,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聯絡拓展、學科資源建設、信息素養教育、宣傳推廣以及就業服務,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信息及資源優勢。
學科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為教學和科研提供的創新型服務,學科館員深入科研或教學活動中,提供專業資源和信息導航,架構起圖書館與院系信息溝通的橋梁。了解在校師生對圖書資源的需求,及時掌握各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最新進展,定期向師生推介專業信息及服務,或進行信息素養課程教學。學科化服務能推動高校圖書館不斷完善信息資源構架,同時圖書館也為學科化服務的開展保駕護航。如太原學院圖書館的學科館員,要了解對口學科和院系的信息需求,負責學科資源建設的規劃實施并對意見進行回收跟蹤反饋,協助各學院開展學科評估工作,同時還面向具有科研職能需求的機關單位提供定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