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我們常看到有的媽媽平日里對孩子嬌慣放縱,等到某一天孩子將媽媽氣壞了,她就假裝對孩子很嚴厲的樣子,扒拉他兩下,孩子也會裝著哭幾聲,這就是“真嬌縱,假嚴厲”。其實,這是家庭生活缺乏規則的表現,家長該管的不管,可是不該管的又面面俱到。家長對孩子的全面管控,從穿衣吃飯到學習寫作業,再到個人愛好和結交朋友,無不讓孩子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孩子越大“離心力”越大,媽媽的控制力越強,結果家庭矛盾越突出。于是媽媽便“費盡心機”用各種方式方法去傷害孩子那脆弱的心靈,這不僅導致家庭教育沒有任何效果,倒將好好的一個孩子生生給慣壞了。“真嬌縱、假嚴厲,少規則、多控制”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誤區。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短視頻: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兒,因為不滿意媽媽給他買的小玩具發生了故障,當街揪住媽媽的頭發拳打腳踢,大哭大鬧,非要媽媽立刻再去給他買一個新的回來。這位媽媽任憑孩子打罵,真正做到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位媽媽對孩子的無度溺愛,甚至是卑躬屈膝地忍讓,沒有換來這個混賬孩子的寬容諒解,反而引起了路人的瞠目憤慨。我們身邊是不是常有這樣“慈祥的媽媽”和被嬌縱慣壞了的孩子。
真嬌縱來源已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就是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無論是否合理,家長總是百依百順,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唯恐孩子受一點兒委屈,吃絲毫的苦。家長對孩子物質上盡量滿足,行為上“讓孩子釋放天性”,思想上不受任何約束,事情上替孩子想好做全。總之,就是讓孩子生活在蜜罐當中,成長于保險箱里,欣賞他的一切言行。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責任不可松懈,因為沒有無緣無故頑皮不聽話的孩子,“熊孩子”的養成歸根到底就是家長嬌縱、溺愛后的結果。
如果說對孩子“百依百順,逆來順受”的過度溺愛并不是每個家庭的主流,那么“假嚴厲”的家庭教育模式就是司空見慣的類型了。在這樣的模式下,家長出演了一幕幕“演戲教子”的情景。比如說,孩子在屋里恣意破壞和玩耍,將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新刷的白墻被胡亂涂鴉。于是,媽媽急急地跑過來,在氣頭上伸手就扒拉了孩子幾下。然而,唯我獨尊的小皇帝便扔下畫筆,躺在地上打滾撒潑。這時,愛子心切的媽媽卻撐不住了,開始央求孩子:“哎呦!我的小心肝,快起來吧,地上多涼呀,別冰壞了身子。媽媽不說你了,你就在那一個沙發上畫,行了吧?我的小祖宗!”至此,孩子才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嗚咽幾聲,重新開始了他的“作畫”事業!
孩子大獲全勝,媽媽也有收獲。她可以對別人說:“我可是經常管教孩子,挺嚴厲的,還常打他呢,就是不管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哪是教育孩子,分明就是嬌慣縱容。這樣孩子身上的缺點和毛病,被如此管教的媽媽無數次小劑量的“抗生素”培養成耐藥的“超級大病毒”,真到了需要教育的時候,往往“無藥可救”。
對于孩子出格的行為,家長要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讓孩子坐下來,跟他四目相對,義正詞嚴地說:“你的行為,已觸犯了家規,讓我非常不滿。你必須馬上停下來,否則我們只好執行家庭規則和懲罰了!”比如,孩子胡亂在家具上涂鴉不聽勸阻時,家長可以立刻收走他的畫筆,無論他的反抗多么激烈,家長都不能心慈手軟。事實上,只要家長按照“嚴慈相濟”的家庭教育基本方法操作,孩子是不可能走入“無法無天”的迷途的。可以說,不好教育、不懂事理、不守法度的孩子,都是家長“真嬌縱,假嚴厲”的后果!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從小就具有規則意識。在家庭教育中該如何制定規則呢?比如,全家一起召開家庭會議,讓每個成員都有發言權、表決權。把家長的要求變成孩子主動的行為,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要從小處著手,從定時作息、按時完成作業,到做好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都要一一羅列出來。如果發生矛盾或違反相關約定,家長可以按照約定對孩子進行閉門思過、剝奪某項權利或對造成的物品損失予以適當的經濟處罰。當然,也可以給予適度體罰。
家長對孩子的全面管控,就是事無巨細,孩子統統要按照家長的要求和意志去做,否則,就要嘮嘮叨叨一通。從起床到穿衣,從早餐到零食,從作業到學習,全過程負責,事事想包攬。至于孩子在課余時間讀什么書、與什么人是朋友、必須參加哪些特長班、考什么級別的證書、參加哪些競賽項目等,也都只能遵從家長的“長官”意志。孩子說:“媽媽,您咋啥都管呢,快把人憋死了。”媽媽也一臉委屈:“我這不都是為你好嗎?你咋不知好歹呢?”媽媽的這種表現是典型的對孩子過度的控制。
要想改變現狀,家長先要自己轉變觀念。我們應該明白,家庭教育最有效和省力的做法是:對孩子放心、放手、放權,相信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媽媽要相信孩子,他一定能夠成長為“最好的自己”,而不一定是媽媽期望的那樣!在家庭中,家長應該著力鍛煉孩子從處理自己的事情做起:收拾房間、整理物品、清潔地板、洗滌衣服,并且要逐步讓孩子幫助家長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做飯買菜、打掃樓梯等。家長要明確:孩子完成功課是他自己份內的事,家長給他當好啦啦隊長就行了。在學習上,引導孩子確定努力的具體目標,善于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另外,在當前,國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雙減”的政策落實到家庭,我們對孩子的素質培養也不能僅僅為了面子好看而違背孩子的意志,非要讓孩子去學并不喜歡的所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