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第一中學 趙亞龍
學困生主要指的是擁有正常智力,但因為在主觀意識中不夠努力或者學習基礎較差,而導致難以提升學習成績、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生群體。在高中階段的教育工作中,知識內容不斷擴充、深化,學生的成績與學習能力也逐步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學困生人數增多,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困生轉化。本文在研究中針對這一問題,系統分析了高中學困生的產生原因以及未來教育工作中轉化學困生的具體方式,以期提升高中階段的整體教學效果。
相關數據研究證明,學困生出現落后現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問題。其共同特征是學習的動機與興趣較為薄弱,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便是學習興趣明顯匱乏且學習習慣不好,不能在日常學習中正確應用并掌握學習方式。高中階段的知識會涉及非常全面且深奧的內容。大多數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養成課堂記筆記的習慣,且因為瞌睡、走神等問題導致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迷茫狀態,即便想要好好學習也不知道從哪里入手。與中上層能力的高中生相比,即便同樣努力,但是依然會存在明顯的學習差距。在意識到該問題時,學困生群體大多會陷入自我懷疑中,產生消極情緒,不會探討分析自我的問題,沒有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作出改進,長此以往,會產生厭學心理,極易造成心理健康問題。
如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面臨較大的生活壓力,很多高中生的家長會忙于工作,少有時間顧及高中生的教育,自然難以有效地監管孩子。而學困生因為沒有足夠的自制力,且在學習中受挫出現厭學心理,轉而逃避學習,出現癡迷網絡、逃課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或恣意放縱、或過于嚴厲,不能及時跟進并監管孩子,也是致使高中學困生群體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便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在推崇科學的教育理念,但應試教育觀念依然是阻礙教職工作人員創新教學理念與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學校、家庭乃至學生個人而言,學習成績依然極為重要,且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更喜歡學習成績、學習能力都較為突出的學生,學困生在備受冷落的狀態下逐漸也會被邊緣化。另外,教師在教育中也會無形中對部分學困生產生偏見,無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其未來成績與能力的提升并不具備信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學困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并且少與教師交流,教師鮮少對其進行鼓勵與肯定。
現階段,社會整體環境多變且復雜,諸多信息良莠不齊,對尚未形成健全的思維意識的學生來說,十分容易受其影響。特別是部分學困生不具備強有力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極易被不良信息與思想觀念侵入。而且,相對小學、初中教育來說,高中生很少有時間與父母直接接觸、交流,與同學、朋友間的溝通更多,更容易被周邊的“朋友”所影響。部分學生與自己所在小群體中的某個成員出現關系緊張等問題,會直接影響自身的學習與生活,難以在后續發展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在教育心理學的理念中,興趣是某個人在獲取知識、了解知識之前所必需的內在動力之一。學生如果對某一學科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后續的學習中便一定會擁有強大的驅動力量,促使其深入、專心地學習。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困生從現有的不良狀態中走出來,擺脫不良思想的影響。例如,在進行高中英語學科的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前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時間、精力制作優質的課堂導入內容,在備課時細致分析并掌握所學單元內容中的中心話題,并充分應用多種不同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趣味性的文字、多彩的圖片、形象的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話題“Earthquake”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簡短的地震視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地震的真實情境,迅速融入課堂學習中。而且,在課堂導入工作中播放視頻更具趣味性,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與內容。故而,教師在課堂導入工作中播放視頻,能夠讓很多學困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融入課堂。總的來說,新課導入的方式不應該局限在“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language points”“Let ’s begin our class”等語言表達形式上,更應該結合時代的發展與學生的具體需求,積極變換多種不同的導入模式。
學困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沒有足夠的信心,在學習進程中因為屢次失敗而開始質疑甚至否定自己,并在心理方面形成陰影,導致學困生對學習的態度敷衍。對此,教師應該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內心環境與真實想法,并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讓學生樹立對學習的信心,引導學困生充分認識自我,了解自己在現階段學習中具備的潛能與優勢。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徹底、全面地改變自身對學困生以往的態度與看法,不能一味地指責、挖苦、諷刺學生,而應該用發現的眼睛充分挖掘學困生擁有的閃光點,并給予適時、合理的鼓勵與肯定,學困生一旦意識到自己所潛在的潛力,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卑心理,且在教師的帶領與引導下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想要正確、有效地指導學困生優化自身學習方式,教師便要精準地掌握更多創新、合理的學習策略。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因為各個學生的特點、優勢各有不同,所以,教師應該結合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實際狀態,輔助其掌握、總結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可以從日常教學活動開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其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并仔細做筆記。為了讓學困生緊跟課堂節奏,還要指導其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工作,讓學困生逐步感受到成功與被關注的喜悅。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指導學困生,使其明確良好習慣的養成與能力的提升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快速達成的,而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并經過長時間的培養與堅持才能形成。也要告訴學困生面對不同學科需要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思維,使學困生能夠更具針對性地進行各個學科的學習。另外,在學困生改變自身現狀的進程中,還要注重掌握并總結學習方式,使其能夠結合自身的不足與優勢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優化時間管理,排除環境為自身帶來的障礙,充分應用一切可使用的資源。例如,在學習中可以應用課輔資料、工具書、信息技術等對知識進行探究與學習。
首先,創建優良的學校教育環境與體系,通過建設制度文化、環境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來自學校的教育與熏陶,并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心態,滿懷信心地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在建設校園文化工作的進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勵志教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家長作為高中生最為親密的“朋友”、首選的“教師”,也應該積極融入高中教育工作中。學校也應該積極、主動通過微信、家長會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交流與溝通,進一步提升家長的教育意識和配合度,通過科學的手段實現對高中學困生的教育。最后,家校合作教學。針對學生的具體狀況,家庭與教師都應該擁有更加直觀、針對性的了解,并結合具體問題以及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協商出最優的解決措施。
第一,貫徹落實分層教學。相比于其他學習成績優良、學習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學困生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如果教師依然沿用一刀切式的教學方式,則必然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實效。故而,在未來高中教育工作中,應該貫徹執行分層教育。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生本理念為基準,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制訂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要求。對于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學習要求,制訂與其能力相符的學習目標,促使學困生能夠快速融入課堂,意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板,建立個人的價值觀念,增強自身對學習的信心。
第二,應用個別輔導策略。教師在高中教育工作中貫徹落實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對學生的能力層級進行了劃分與區別,但是一對多式的教育依然難以兼顧全部學困生,必然會有部分學困生得不到進步。面對此種狀況,教師應該加大對學困生實際學習狀況與情況進行觀察與關注的力度,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相對應的個別輔導策略。該部分策略在落實的過程中,主要應用課堂以外的空余時間,完成對學困生的一對一輔導。與傳統的課堂教育不同,該種輔導模式不會受到時間的控制,而且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更具針對性與計劃性。教師要結合學困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心態,制訂與之相對應的輔導方案,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與自我意識的支配下,了解自身學習的難點與重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自我能力的超越。鑒于此,在未來教育工作貫徹執行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貼近學生,教師應更全面地了解并把握高中生學習的心理活動與具體想法,并密切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與心靈方面的交流,讓學生擁有更充沛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讓學困生得以更快地轉化,促使學困生能夠不斷強化心理學習的意志,提高學習能力和個人的學習成績。
第三,落實多元化評價策略。多元化評價策略主要指除了教師評價以外,還可以應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自主評價以及小組成員評價等多種方式。只有讓學生成為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不僅如此,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還可以通過口頭評價、書面評價以及表情評價、體態評價等,結合具體的教學、教育環境,促使學困生在不同環境中得到對應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在反思與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鼓勵與肯定。教師還應全面落實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在學生學習進程中評價學習方法、態度以及情感等。
綜上所述,造成高中學困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故而,在實際轉化的進程中,應該重點關注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特征。教師應該在未來教育中主動幫助學生增強信心,引導其在自主意識的引導下,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了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完善學習策略、優化教學環境、實施分層教學與多元化評價策略等多種優化策略,對于有效轉化學困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高中教育工作人員的教育工作具備一定的指導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