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202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部署了多元化的能源合作模式,各省市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加強新能源產業示范區的建設,擴大新能源類就業崗位。據調查,全國1 000多所高職院校中,真正開設光伏工程專業的不超過20家。光伏專業畢業生對口人才崗位太少,每年缺口約20萬。針對國內光伏崗位應用型人才需求缺口,只好招用機電、計算機等專業畢業生,企業根據需要再培養[1]。當前,在“雙高”背景下以光伏專業建設為例,基于光伏運維電站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依據,瞄準企業需求,以崗位定課,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光伏專業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縱向上與理論教學交叉進行,橫向上與理論教學相互滲透,將“1+X”證書教育納入光伏專業課程體系中,使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同時取得行業認可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成果導向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核心意義為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為途徑。目前已在職業教育實踐多年,是從高職教育的實踐中提煉而來,再由實踐檢驗的具有鮮明適應性的教學模式,課題組以OBE為主題詞進行文獻檢索,查詢到相關文章136篇,活頁教材5本,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職業教育正從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向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邁進,實現“面向人人、面向社會”開放。OBE內涵強調人人都能成功,職業教育為學生提供適應未來生存基本能力的培養模式,學校鼓勵教師開展多元彈性的個性化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構建自我主動學習習慣,再將學習成果反饋,改進原有的課程設計與課程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改革[2]。
1.1.1 國外研究現狀
1)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模式。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北美CBE教學模式、美國OBE教學模式等,這些模式在許多國家經過本土化的改革推廣,能夠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典型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現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建設,急需一大批各種類型的人才,而復合型人才培養則主要依賴于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這就對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帶來巨大考驗。國外互相承認學分和開放的選課模式是成熟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標識,加拿大從高中課程起就為學生提供畢業后在職業上取得成功的技能,根據轄區不同,提供職業培訓和學術課程,注重結果。成果導向教育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主流概念,被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完全采納。
1.1.2 國內研究現狀
1)關于OBE理論的發展。OBE在宏觀層面可分為知識、能力和素養三目標,OBE在課程層級的應用是扎根于職業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課程教育模式的弊端。2)OBE理念顛覆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從灌輸課堂向對話課堂轉變,從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轉變,從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轉變,開放課堂實現時間、空間和內容上的開放[3]。3)以培養光伏專業核心能力為主線構建實踐課程體系,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實踐課程體系的對應關系是達到就業畢業后崗位技能的支撐,目前“崗課賽證”融合產學研一體教學改革還要繼續深化課堂實效,學生沒有達到具有完備的知識應對就業的要求。
以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崗位人才規格的要求,通過整合課程、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建設課程資源,嚴格考核評價制度,構建符合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崗位群要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崗位引領,課證融通,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體系[4]。
在2021年4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指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實現“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
1)“崗”是課程學習的標準。光伏專業課程設置要瞄準崗位需求,光伏專業教師團隊教學要深入崗位一線研究企業案例,大力開展實踐教學。2)“課”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光伏專業實訓教學課程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模塊化教學,教學評價體系標準要與職業資格等級鑒定相結合。3)“賽”是課程教學的高端展示。光伏專業需要建立健全國家、省、校三級師生比賽聯動機制,對產教融合、賽教融合下活頁教材水平還需深挖案例[5]。4)“證”是課程學習的行業檢驗。已有光伏電站運維工程師(初級)證書(行業證書),如何開發融通多類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將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應用開發培訓模式尚需加強。5)“思政”是課程思政全程貫穿。應對全人類當前所面臨的氣候與能源一系挑戰問題,展現大國職業教育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堅定學好專業課程的初心使命感。
1)國家政策指明方向。《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將儲能電池、太陽能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業作為國家戰略和重點發展產業,探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崗位技能、通用技術等問題,重點在調整、完善和提升辦法[6]。2)四步核心設計是光伏專業開放課程深刻的改革。重點開展崗位實踐式定課、課證融通式活頁教材、賽證融通式教學設計、全程貫穿思政式開放課程[7]。加快光伏專業開放課程建設,提高光伏專業發展思維能力,為研究提供宏觀政策基礎。光伏專業課程建設發展能力框架體系圖如圖1所示。3)OBE理念下的開放課程模式。以OBE的課程設計為依托,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利用國家教學資源平臺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指導學生通過網上教學資源實現自主學習和交流互動,高校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專業教師使用資源庫資源平臺授課[8]。4)大賽評價融入課程評價。圍繞光伏專業課程評價實際情況,借鑒線上教學模式評價進行實踐性的探索,做到評價的真實性與激勵性,從具體操作層面深化研究成果,形成可學習可借鑒的行動方法與路徑。5)融合“1+X”證書培訓課程。系統梳理光伏專業亟需培訓的內容,探索光伏運維電站崗位標準,和企業一起制定培訓計劃,共同實施。依托專業崗位需求核心能力,構建開放課程體系。

圖1 光伏專業課程建設發展能力框架體系圖
因此,光伏專業傳感器課程設置與建設標準化模式同“崗課賽證”育人模式運行的高度契合,在滿足線下教學的前提下推行線上教學,完成“1+N”項實踐課程資源線上教學內容。OBE“崗課賽證”模式研究,依托學院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課,在原有硬件設備的基礎上,如何開發專業軟件資源建設,實現在專業授課中的應用,為開放課程建設模式提供技術支持。
深入研究光伏專業課程改革,圍繞已建成的課程模式以及光伏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采用OBE理念,構建光伏專業課程建設標準化模式。1)貫徹黨的十九大清潔能源產業的戰略部署。基于光伏企業不斷實施創新驅動的戰略,突破發展瓶頸,根據2022年兩會工作報告工作重點,全國院校光伏專業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供需缺口巨大,重點是培養企業行業需求的人才。2)以目前全國南北各地區開設光伏專業的幾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重點剖析“崗課賽證”模式及專業課程改革路徑與開放建設的短板。3)以光伏專業相關的實訓室設備為基礎,深入研究其設備所涉及的課程,積極開發專業軟件資源建設,實現資源庫在專業授課中的應用,促進在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技術推廣,推動專業重點領域的教育配套資源的更新、建設[9]。4)結合社會人才需要以及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定課程建設的重點,并契合高職學生的學情分析,建設包含課程標準、教學資源(視頻、微課、PPT等類型)、教案、教材、考核標準等系列化教學資源,以傳感器應用技術課程為例,其任務的選取,如圖2所示。利用10個實踐操作任務為基礎,課程建設內容全面豐富,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開放教學。5)基于OBE教學理論,衍射光伏發電應用技術及相關的課程所有專業基礎知識,因此主要關聯核心課程與核心能力培養,如圖3所示。其中4門課程建設的整個任務中所需具備及掌握的教學點共包含68條,緊密銜接光伏電站運行與維護中傳感器課程知識點,因此選擇該課程建設可以有效地提升光伏電站運維管理人員就業缺口大的難題。6)借鑒已有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已建成的光伏專業開放課程資源,進行客觀專業的有效分析,將最終得出的開放課程建設模式應用在普校、中職、高職銜接教育教學中,通過實踐不斷調整更新,最終得到具有普適性的光伏開放課程標準化建設模式。

圖2 傳感器應用技術課程建設內容

圖3 核心能力與核心課程“崗課賽證”框架圖

表1 全國院校光伏專業分布
依托專業崗位需求核心能力,依崗定課,構建符合光伏發電崗位群要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崗位引領、課證融通、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體系[10],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通過對光伏專業教學精品課的提升,構建起光伏專業開放課程建設實踐模式,推動綠色低碳職業教育“課堂革命”,完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專業和課程教學評價體系。2)“崗課賽證”育人模式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走向強大的有效策略,是推進光伏專業開放課程改革的根本保障。在OBE理念下,為建設光伏開放課程提供了有效的建設模式及建設標準。
3.3.1 課前線上認知預習
上課前,教師提前通過教學平臺發布預習內容,主要以小視頻、動畫形式生動了解課程內容,建立初步的印象。為了防止專業知識的枯燥,視頻中引入“大國重器”“中國的大飛機”“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等有關傳感器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觀看興趣,培養愛國情懷,增加對傳感器的認知[11]。
3.3.2 課中線上線下學習
課中利用動畫、視頻、仿真等信息化資源加強對傳感器的學習效果;利用線上網絡平臺開展問答、頭腦風暴等互動,盡量兼顧更多的學生,了解整體學習效果。通過“從大國重器白鶴灘的‘智造’,看大壩溫度傳感器‘神經’的應用”“太陽能控制器上溫度傳感器的應用”“2020年全國勞模磁致伸縮線性位移傳感器領域專家李海全”“太陽跟蹤傳感器在光伏電池雙軸跟蹤系統的應用”等貼合實際的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充分利用傳感器實驗平臺開展溫度、壓力超聲波等小實驗,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勞動實踐中體驗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融入風光互補職業技能大賽設備和光伏運維1+X設備中的太陽光傳感器、位置傳感器等傳感器應用案例,實現“崗課賽證”融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提出問題,如“傳感器光伏氣象站性能評估中如何應用”“限位開關(電容、電感、霍爾)在光伏追日跟蹤中如何應用”“激光位移傳感器在光伏產業的應用”等,開展討論,開拓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3.3 課后線上鞏固復習
課后通過學習平臺豐富學生學習資料,放眼全球傳感器應用的現狀——“全球熱門溫度傳感器,前10的溫度傳感器基本上被行業大廠包攬”“全球首個且最小超聲波傳感器問世”,開闊學生國際視野;同時布置相關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綜合上述,“以人為本”的職業價值觀就是將人作為基礎,基于“崗課賽證”OBE理念下光伏專業開放課程建設模式研究,體現出人的重要價值的一種教育模式,強調學生尊嚴與學生獨特性思維,通過良好的職業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和價值觀念,達到具體教育目標,體現出教育價值,促進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