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晨
(北京語言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083)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外大學圖書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陸續重新規劃和闡釋圖書館的遠期愿景和近期目標,重新審視圖書館的核心功能,重新定位圖書館的作用,重新塑造圖書館的社會形象[1]。早在2010年12月,日本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學術分科會、研究環境基礎部會、學術情報基礎作業部會聯合發布的《期望中的大學圖書館像》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大學圖書館在支持學生的學習和大學的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活動方面發揮重要的學術情報基礎作用,大學圖書館作為大學教育研究的核心,是承擔綜合功能的部門[2]。其具體職能包括:(1)學習支持及直接參與教育活動;(2)研究活動的支持和對知識生產的貢獻;(3)構筑收藏體系和貼切的導航;(4)機構、地區等的合作以及國際化。可以看出,在新的形勢下,日本大學圖書館期望在學習支持、教育活動的參與、研究支持等方面尋找新的突破,以期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4年9月,日本文部科學省正式啟動“超級國際化大學”項目,加快建設以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和推動世界性研究為目標的大學[3]。該項目旨在提高日本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通過與海外優秀大學的合作和大學改革來推進徹底的國際化,對進行世界級教育研究的頂尖大學和引領國際化的全球化大學進行制度改革和組合重點支援[4]。目前,在日本全國775所高校中共計37所高校入選該項目。其中A類(頂尖型)高校13所,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北海道大學等,以成為躋身于世界百強,進行世界級教育研究大學為目標;B類(國際化牽引型)高校24所,包括東京外國語大學、千葉大學、金澤大學等,以成為引領日本社會全球化大學為目標[5]。這些大學都是目前日本政府重點支持和推進的大學。以“超級國際化大學”項目對標我國大學“雙一流”建設,參考其圖書館研究支持服務的做法及經驗,將為我國大學圖書館開展相關服務提供借鑒和啟示。
日本大學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支持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的重要學術情報基礎,是大學不可或缺的核心設施[6]。日本很多教師在大學組織運營和各種評價業務上花費了很多時間,無法保證充足的研究時間。如果不盡快改善研究人員所處的研究環境,很可能導致研究活動停滯,以及對學生的教育質量下降,因此,有必要減輕大學教師的負擔,構建完善的研究支持體制保證研究人員能夠專心研究,促使研究活動的活躍化[7]。此外,日本政府高度重視全國學術情報基礎體系的構筑,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保障和支持學術情報基礎的建構,而大學圖書館作為支撐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學術信息資源中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學圖書館如何構建良好的研究環境是一個需要探討的課題。
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是以科研生命周期為核心,根據不同研究階段的知識信息需求,通過各種研究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相關服務工作的開展,為高校、企業及社會機構的科研工作提供的支撐性知識服務[8]。2010年12月日本發布的大學圖書館像中提出,對研究活動的支持是大學圖書館的一項課題和應該發揮的職責。對研究人員的研究活動支持,基本上是確保學術雜志、圖書以及推進其他研究所需信息的獲取,并且根據不同研究階段的信息需求,將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系統化,形成下一個研究活動能有效利用和循環使用的基礎,并且致力于知識的生產等[9]。可以看出,日本大學圖書館主要做的研究支持是指收集資料并且有組織地進行系統化保存,以及對用戶提供所需資料和服務[10];宗旨在于為研究人員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構建完善的資源保障體系,提供優質多樣的服務等。從內涵可以看出,日本大學圖書館研究支持服務的本質在于資料和服務這兩個方面。
筆者通過文獻調研法和網絡調研法調查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圖書館發現,在這37所大學圖書館中有9所大學圖書館明確設立了研究支持服務專欄,其中A類大學6所,分別是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和早稻田大學;B類大學3所,分別是法政大學、創價大學和立命館大學。另有1所A類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圖書館雖然沒有設立研究支持服務專欄,但是提到了研究支持服務及其具體內容,因此也在考察范圍內。通過調查分析這10所日本大學圖書館研究支持服務的內容和特點,或將有助于為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相關服務提供啟示和參考。
通過調查對象圖書館的官方網站,歸納總結各大學圖書館開展的研究支持服務內容,見表1。

表1 10所日本大學圖書館研究支持服務內容匯總
由表1可知,這10所日本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主要圍繞文獻支持服務、信息素養服務、咨詢服務、學術成果出版及公開服務、決策支持服務、數據支持服務、其他等方面開展。
這10所日本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主要或大多圍繞文獻支持服務、信息素養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開展,可將其視為常規服務。
(1)文獻支持服務
①文獻資源的建設
根據師生的需求,購買或收集研究必備的數據庫、期刊、圖書等文獻資源,做好研究必備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收集研究過程中需要的各種信息包括各項規章制度、論文投稿與發表等的期刊信息等等。如立命館大學圖書館提供申請購買服務,方便教職工以及研究生在線申請購買研究必備的圖書資料、期刊、數據庫等,同時收集相關制度、文獻管理工具、論文投稿與發表等相關信息,為師生做好研究工作,發表研究成果提供便利。早稻田大學圖書館還根據文獻資源信息的類型、題目等分類整理,師生可以根據分類后的鏈接快速查找相關研究資料。
②文獻資源的介紹及提供
介紹圖書館的館藏、數據庫、方針政策、環境設施等,方便師生快速查找和使用。比較有特色的圖書館如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設立參觀體驗窗口,師生可前去預約登記,然后根據安排進行參觀學習,參觀各種館藏以及學習各種數據庫、設施等的使用方法等。此外,還通過動畫、教材、宣傳冊等形式介紹圖書館信息資源。
指導師生如何使用OPAC查找研究所需相關資料,如何使用館藏,如何從數據庫查找論文等研究資料。文獻管理,介紹文獻管理工具,指導師生通過使用文獻管理軟件進行文獻管理。論文寫作輔導,輔助師生撰寫論文、研究報告等學術類文章,解決寫作過程中的問題或困難。如大阪大學圖書館開展相關課程輔助論文的寫作和發表等,該課程目前由國際學術出版團隊Springer Nature提供。
(2)信息素養服務
信息素養服務主要包括講座、研討會等,是研究支持服務重要的組成部分。定期開展講座、研討會,并在圖書館官網上公布日程安排。講座、研討會涉及的主題包括寫作技巧、文獻查找、數據庫使用、論文發表等。講座可以定制,如東北大學教師可以將希望學生掌握的圖書館檢索技能、圖書館使用方法等內容向圖書館提出申請定制講座,或者根據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不同對象在不同的學習研究階段中需要具備的技能,申請定制某個具體內容的講座。研討會也可以采取隨時召開隨時參加的形式,如早稻田大學圖書館館員隨時召開研討會,可以自由參加,在人數不多的研討會上可以輕松學習。
(3)咨詢服務
咨詢服務,幫助師生解決在使用研究支持服務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咨詢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咨詢,也可以是通過網絡、郵件、電話等。圖書館一般會限定咨詢的內容范圍,或者會明確告知哪些內容不在咨詢的范圍內。提供咨詢服務的可以是圖書館館員,也可以是研究生,如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設立了圖書館LA(Learning Assistant)咨詢,由研究生擔任學習助理,負責面向學生的咨詢工作,有任何學習上的困惑,圖書館服務使用中的問題,研究資料的查找等都可以進行詢問。由學生前輩提供服務,不僅有助于緩解學生的情緒,更能站在學生的視角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彌補館員人數有限等問題。
綜上,常規服務是研究支持服務中的基礎性服務,主要圍繞相關研究所需紙質、電子資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以及介紹并提供使用等方面開展,為研究過程提供必備的文獻信息基礎服務。
除了常規服務外,這10所日本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還從學術成果出版及公開服務、決策支持服務、數據支持服務以及其他等幾個方面開展了特色服務。
(1)學術成果出版及公開服務
①學術成果出版
為論文投稿和發表提供相關信息。如北海道大學圖書館為師生提供了便于找到更適合的投稿期刊的輔助工具。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學術雜志的發行單位出版社提供的檢索工具,如Elsevier Journal Finder、Springer Journal Suggester、Wiley Journal Finder (Beta)等,雖然檢索對象僅限于提供工具的出版社發行的期刊,但是能夠獲取只有出版社才有的更詳細的信息,比如期刊錄用情況、開放獲取論文版面費等;另一種是由出版社以外的單位提供的工具,以多家出版社、學會期刊為檢索對象進行檢索,如Jane (Journal/Author Name Estimator)、JournalGuide、Journal Selector(Edanz)、開放獲取期刊查找(Enago)等。檢索工具可以從論文標題和摘要中包含的單詞等,提示更接近該論文研究領域的期刊。此外,為了促進學術價值高、具有獨創性的著作出版,將學術研究成果回饋社會,促進學術的國際交流。北海道大學圖書館于2020年5月成立了“協助學術成果出版”,有助于圖書、論文以及文科英文雜志的發行等。又如大阪大學圖書館提供了學術雜志的評價方法,可以通過數據庫中的影響因子、期刊排名等確認學術雜志的評價,如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影響因子,Scopus中的期刊導覽等。同時附上了學會、學術出版社等舉辦的研討會等信息,師生可以通過參加研討會獲取論文投稿與發表、期刊等相關信息。
②開放獲取
日本大學積極建設機構知識庫,并以此為基礎制定開放獲取政策促進研究成果的公開。研究人員可以登錄機構知識庫上傳并發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通過機構知識庫獲取相關研究信息。在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方面,各大學圖書館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如在收集公開發布的研究成果方面,歐美自上而下的制度普遍受到關注,而北海道大學的特點是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來擴充公開的研究成果數,例如通過圖書館職員來代替研究人員進行機構知識庫的登記和公開發表;每周定期調查校內研究人員在世界級學術文獻數據庫“Web of Science”中的新論文并通過郵件的方式申請機構知識庫的公開發表;統計論文的使用程度,并告知研究人員或者作者等等[11]。在開放獲取政策方面,京都大學于2015年4月28日制定了《京都大學開放獲取方針》,引領了日本國內的開放獲取運動,進一步推動學術信息的對外流通和開放化。方針規定本校研究人員所著的學術論文需登錄京都大學學術信息機構知識庫(KURENAI),在網絡上公開發布,任何人都可以閱覽。京都大學又于2018年制定了開放獲取推進事業,不僅致力于學術論文的公開使用,還積極推進研究數據的開放。
(2)決策支持服務
提供以研究論文及其被引用信息為基礎的研究業績分析工具,以便了解掌握研究的水平或狀態。如北海道大學圖書館提供了研究業績分析工具InCites和SciVal,可以提供論文數、被引數、按領域被引數、與世界水平比較指數以及國際合作指標等等。除了可以了解自身的情況外,還可以以客觀數據為基礎與任意一位研究人員、部門、大學等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
(3)數據支持服務
研究數據管理服務,是指為了支援研究數據生命周期各個過程(計劃、管理、共享、解析、公開、檢索)而提供的IT基礎設施及研究支援體制(決策、預算、人力資源、教育程序)[12]。研究數據管理服務于2021年2月15日起在日本大學圖書館相繼開展,如北海道大學圖書館、京都大學圖書館。該服務目前是依托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研發的GaKuNin RDM平臺開展的。GakuNin RDM目前主要有四種功能,分別是研究數據的共享功能、NII研究數據基礎與外部工具的合作功能、研究證據的保存功能以及機構的管理功能。研究數據的共享功能是GRDM最基本的功能。研究人員和研究人員小組可以以研究項目為單位進行管理研究數據,也可以通過Web瀏覽器管理、共享研究數據,記錄研究數據的制作、修改和刪除,還可以進行版本管理。
(4)其他
其他類包括書評會、圖書館志愿館員服務等創新性特色服務。
書評會,定期由教師推薦書目、介紹書評,并解答疑惑。如法政大學圖書館開設HOSEI書評會,宣傳語是“從老師的書架里與書籍邂逅,豐富自己的人生”。和一本書的相遇可以改變自己和未來,HOSEI書評會上法政大學的老師們介紹了“對自己的成長產生影響的書籍”“對年輕人面向未來有益的書籍”“閱讀學術領域相關的書籍”,最后就對老師來說讀書是什么等問題進行了回答。法政大學圖書館定期邀請大學教授參與書評會,有關書評會的日程安排均在官網上公布。
圖書館志愿館員服務,由圖書館的志愿者館員們(主要是學生)開展的服務活動。如早稻田大學圖書館開展了圖書館志愿館員服務活動,志愿館員全部是學生。該活動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提供從圖書館使用指南、讀書推進到學習、研究支持等各個方面的服務。學生的參與也能夠實現和改善部分圖書館服務,如可以隨時隨地解答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志愿者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也有利于提升自身對圖書館的認識和使用水平。該服務活動每年6月至次年5月是一個周期,原則上每個月舉辦一次全體會議,在由每個企劃組自由選擇的“小組會議”上討論、準備企劃方案。活動的具體情況以及志愿者招募等相關通知均會在早稻田大學圖書館的官方網站上發布。
綜上,特色服務是研究支持服務的創新性服務,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支持,創造了良好的研究環境。研究人員在這里通過一站式服務便可以找到研究必備的工具、資料和信息。
無論是常規服務還是特色服務,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始終圍繞圖書館的根本即館藏等文獻資源的建設、挖掘展開的,并在此基礎上提供研究過程必備的信息資源,同時開展了形式多樣、靈活豐富的服務內容,為研究人員提供充足的資訊和切實的便利,這也很好的體現了研究支持服務的宗旨和內涵。
目前,我國高校正抓緊落實國務院發布的“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一流的大學離不開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因此,如何為一流的科研提供服務和保障是我國高校圖書館積極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日本大學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和轉型與時俱進,在研究支持服務方面起步較早,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我國高校的“雙一流”建設與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參考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圖書館研究支持服務的寶貴經驗,或將有助于為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相關服務提供啟示和借鑒。
高校圖書館的建設理念是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13]。研究支持服務理念的融入豐富了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方向,更加明確了研究和服務學習的內涵。融入研究支持服務理念,就需要從圖書館領導到圖書館館員統一認識,明確進行研究支持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圖書館作為高校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和服務中心,理應緊緊圍繞高校的需求開展工作,從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建設規劃到具體的工作流程和服務細節,從資源、服務、空間等各個方面全力支持高校師生的科學研究,為高校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日本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理念和規劃等已上升到國家層面。日本文部省等國家部門相繼發布了大學圖書館的功能、職責等相關文件,對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處于變革中的大學圖書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因此,日本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理念自上而下深入到圖書館事業的方方面面,有效的推動了這項服務的開展。
館藏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根本。沒有豐富且有特色的館藏資源,圖書館的服務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全力打造館藏資源是圖書館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保障。日本大學圖書館積極探索,相繼開展了數字資源的建設工作,如京都大學圖書館開展珍貴資料的數字化并于2017年12月1日在網絡全部公開,截至2021年3月8日,京都大學公開的珍貴資料件數已達到20340個,畫像已達到1638715個[14]。這個規模在日本國內也是名列前茅,有助于夯實綜合大學各個學科研究的學術情報基礎。
與此同時,日本大學圖書館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機構知識庫。在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方面,致力于機構知識庫在種類和數量上的內容擴充和開放獲取,開發可視化評價分析系統輔助機構知識庫的檢索,同時還積極探索圖書館聯盟、地區合作等方式,創建以某個主題或者某個專業領域方向的數據庫。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查找一個機構知識庫便可以獲取相關領域最全面、最專業的信息。這一舉措為研究人員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圖書館通過建立機構知識庫,將校內的成果宣傳出去,支持校內信息對外流通的功能相對增強[15]。
從研究支持的觀點來看,對研究人員直接的服務應是相當細致的[16]。因此,細分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支持服務,以便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需求。
圍繞研究支持服務的理念,細分服務對象,有針對性的拓展服務內容。根據研究階段的不同特性和需求,服務對象可以細分為教師和學生,又或進一步細分為新任教師、專職教師、研究人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等。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開展相應的服務內容。如對于新任教師,可以從館藏資源的分布和介紹入手,指導新任教師使用各種文獻資源輔助教學和研究;對于專職教師或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其研究過程中的不同需求開展不同的服務內容,如文獻資源收集和整理、主題檢索、研究數據分析、論文投稿咨詢等等;對于博士生或碩士生,可以從學術資源獲取、學術論文寫作等方面開展相關服務;對于本科生,可以開展面向基礎課程或者通用課程的研究咨詢服務,指導學生利用館藏資源輔助學習研究。
研究支持服務形式應由服務內容決定。如咨詢、講座類服務可以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將面對面和虛擬服務相結合,以便使服務對象能夠便利、舒適的獲取。可以在圖書館設置固定的服務地點和時間段,由專職館員提供咨詢服務,也可以通過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形式建立咨詢服務群,開展線上咨詢服務。講座類服務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預約,在圖書館固定的空間和公布的時間段開展,同時可以通過騰訊會議、Zoom等軟件在線直播,方便不能前往的師生觀看,此外線上直播的講座可以放在圖書館網頁上觀看回放。又如為方便師生更好的開展科學研究,可以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電子書籍出版打印服務,或者EBM系統等,隨時打印所需要的各種形式和數量的講義、教程等材料,方便科研人員快速便捷的獲取學術信息。
在學術研究方面,學術雜志是獲得研究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學術雜志的價格上漲是一個普遍面臨的大問題。研究成果由研究人員自己無償公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這一舉措可以對抗學術雜志漲價等問題,因此這種“開放獲取”的想法正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擴大。20世紀90年代末,歐美開始興起開放獲取運動。日本也緊隨其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進開放獲取在日本的開展。2009年3月日本國立大學圖書館協會為了支持新的學術信息流通,向政府、研究人員、大學、研究機關以及大學圖書館等相關人員發表了呼吁支持和促進開放獲取的聲明,促進受到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數據的開放獲取等等[17]。
開放獲取是信息資源對外流通和高效利用的很好的方式,它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免費獲取并使用學術論文,可以提高論文的關注度和引用率,推進信息獲取,促進研究成果的進一步理解和普及。通過研究成果的共享和再利用,可以促進跨學科的研究和創新,并將研究成果回饋社會,實現學術信息流通的良性循環。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有必要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如通過機構知識庫等向社會公開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提高大學和研究人員的知名度,提升社會對大學的認知,實現大學對社會的責任。另外,機構知識庫保存的文獻資料不僅包括在學術雜志上刊登的論文,還包括學位論文、會議紀要、研究報告書、講義資料等各種各樣的學術信息,這些信息在通常情況下很少流通。因此機構知識庫保存這些學術信息,可以使其電子化并得到廣泛流通,有利于整個學術研究活動的有效開展。
隨著大學圖書館出現的變化,我們應該培養的大學圖書館館員所需的技能也發生了變化。大學圖書館的館員除了需要具備圖書館相關專業之外,還需要具備大學整體的管理能力等,包括順利開展教育研究支持服務,發揮學生和教師的接點作用在內[18]。也就是說,①能夠熟悉學術信息流通構建學術情報基礎;②構筑特定主題領域信息收集的同時,為進行與該主題相關的學習、研究的利用者提供服務;③與教師、學生進行交流的同時規劃、實施教育課程;④作為研究人員負責圖書館情報學的發展;⑤利用互聯網等技術為使用者提供新的服務[19]。如何培養這樣的專業性人才是今后需要探討的課題。
在研究支持服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服務是整理配備研究所需要的文獻資料。為了讓研究人員更容易獲取文獻,有必要加強與必要的信息資源相關聯的導航能力和發現能力。另一方面,機構知識庫的構建實際是在考驗大學圖書館的實力。以前按照出版流通的整個結構購買資料,被動的收集資料,如今必須在與教師進行交涉,推動大學各部門的協調等方面上下功夫來主動地獲取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圖書館的館員需要具備與其他大學的合作、發揮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構筑機構知識庫的能力。此外,研究分為各種各樣的領域,研究成果發表的媒介和方法也各有不同,因此研究支持服務也需要有具備某一領域專業性的人才。
因此,我們需要從職業的角度重新審視圖書館館員的職能和定位,并根據其職業需求和功能重新制定圖書館館員的選撥和考核制度。對于已經進入圖書館行業的職員來說,應根據大學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館員與所在大學各部門,以及其他大學、相關機構等的交流,實施技能培訓和研修制度,充分給予圖書館館員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機會。大學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圖書館館員。
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離不開高校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大學圖書館開展研究支持服務,能有效順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研究支持服務前景廣闊,如何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并結合大數據分析收集最新的學術信息,構筑主題明確同時專業且全面的機構知識庫,如何有效把握學術的發展方向,追蹤學術熱點,進一步提供高效的個性化服務,如何為大學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等仍是今后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圖書館的研究支持服務相對成熟,且經驗豐富。我國高校圖書館在借鑒其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還需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