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莉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傳統造型分為兩大類:平面造型與三維造型。以鎮江太平泥叫叫的藝術形式為例,在平面形式的運用上,桃花、梅花、牡丹、雙魚圖案的組合賦予太平泥叫叫幸福吉祥的意味,且畫面對稱飽滿;在立體形態的應用上,以作品《叫響太平》十二生肖系列中的《虎》為例,將原本老虎的形狀重新設計成頭翹的站立虎,再用傳統的紋飾進行裝飾,打造出更為逼真、現代的審美造型。用現代手法對傳統圖形進行再設計,對設計元素進行解構,對泥叫叫的造型進行分解,對精致的造型元素進行重組,從外部造型和內部文化兩個角度對精致元素進行分析總結,將符合時代潮流的圖形再設計并應用到包裝設計中,使太平泥叫叫這一非遺文化得到更好的宣傳,尤其是讓青少年了解和喜歡這種民間玩具。
本文從傳統造型入手,探討傳統造型的分解與重組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及傳統造型與創新造型之間的聯系與轉化。通過本文的研究,讀者一方面可以了解太平泥叫叫的傳統內涵,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太平泥叫叫的文化傳統及傳統藝術審美和新時代審美的要求,從而弘揚非遺文化,呼吁更多傳統文化愛好者學習并傳承傳統手工藝。
首先,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對太平泥叫叫進行歸納與分析。其次,實地考察太平泥叫叫非遺傳承點——鎮江西津渡,與非遺傳承人周寶康師傅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太平泥叫叫的手藝和文化,同時比較其他地域泥叫叫的傳統文化特點,找到鎮江太平泥叫叫的文化特點。最后,分析借鑒其他優秀包裝設計作品,對自己的包裝設計進行創新制作。
本文旨在探索傳統圖形再設計的方法及其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傳統圖形可提取的圖形元素,對原圖形進行重組與創新設計,并將其與現代設計風格相融合,挖掘其發展價值。
鎮江華山的太平泥叫叫興起于南朝,屬于鎮江的非遺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唯一的傳承人是周寶康師傅。太平泥叫叫題材廣泛,大致可以分為鳥獸、神獸,還有反映歷史、文化、民俗的童話,如梁紅玉擊鼓金山、抱魚娃、金雞破曉等。泥叫叫構型獨特,有單數配置,也有雙數配置,其中一些動物的配置異常神秘,但是都表達了“豐收、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比如十二生肖系列,造型大都是球狀的,寓意團團圓圓,如《羊》(如圖1)中的羊角,就是象征團圓的如意角,身開牡丹頭帶符,符就是福氣的“福”。又比如作品《猴》(如圖2),以可愛的幼猴為原型,造型生動可愛。食囊滿滿寓意福氣滿滿,雙手相合行以作揖禮,全身描金繪彩,身上是富貴吉祥的牡丹,寓意富貴平安,還體現了傳統文化“仁、智、禮、義、信”中的“禮”,目的在于弘揚傳統文化,呼喚人們回歸傳統。

圖1 《羊》

圖2 《猴》
中國傳統元素可以概括為三類:“形”“色”“意”。“形”和“色”是傳統圖形的外部視覺表現,除了外在表現外,中國傳統元素還包括圖形背后傳達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內涵,即“意”元素。只有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圖形,才具有深刻的內涵,才能夠合理運用于現代設計中,更加貼近大眾生活。中國傳統圖形元素的“形”是一種視覺符號,其物理外觀和結構就是“形式”的要素。中國傳統圖形元素都有自己獨特的形狀,比如周寶康師傅的作品《馬》(如圖3),有傳統元素桃花,賦予作品吉祥寓意。再比如作品《雙魚》(如圖4)所裝飾的圖案也是傳統元素雙魚紋,象征吉祥。中國傳統圖案是傳統智慧的結晶,這些圖案巧妙地運用了文字、動物等不同的“形狀”,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為題材,通過類比、雙關、象征等創作手法,在剪紙、壁畫、陶瓷、面具、石雕、服裝、泥人等各種民間載體上體現,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鑒的設計元素。

圖3 《馬》

圖4 《雙魚》
在對傳統圖形進行分解和細化時,要利用現代平面處理技術,對傳統圖案的點、線、面進行提取和適配,從而形成想要的設計形態,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筆者的系列作品《叫響太平》中的《虎》(如圖5)臉部的形象設計,提取了老虎的特征元素“王”圖案,用“點、線、面”的方式將原創作品概括出來,變為比較抽象的藝術形態。《雞》(如圖6)的形態也是這樣,提取特征元素“雞冠”并且概括為幾何圖案,符合當代設計風向。筆者為了讓其形象更加可愛喜慶,臉部加上了腮紅,身上穿上了古裝馬甲,整個形象立體又俏皮。

圖5 《虎》

圖6 《雞》
在現代設計中,造型元素取自傳統圖形,再結合現代構圖方法,制作出的作品既具有個性和文化,又符合現代審美特征。在形式的延伸方面,周寶康師傅對太平泥叫叫做了很大的提升。作品《雙龍盤珠》(如圖7)為了更好地傳承前輩作品的特點,也為了能讓太平泥叫叫更好地迎合社會大眾的審美與喜好,周寶康師傅花費了20余年的時間不斷地對《雙龍盤珠》進行創新設計。對龍的眼睛、嘴巴、牙齒、龍須都進行了再設計,加入了傳統色調,使整體形象怪誕又不失可愛。周寶康師傅為了更好地把泥叫叫傳承下去,還改進了燒制工藝,將泥叫叫制成磚制材質,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更加便于保存和攜帶。

圖7 《雙龍盤珠》
1.重組設計與現代平面設計風格融合
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給當代平面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創新空間。筆者作品《叫響太平》十二生肖系列(如圖8),融合了當代平面設計風格,將動物的器官幾何化,比如兔子的眼睛、耳朵,羊的鼻子等,使作品富有現代設計風格。并且給這十二個生肖加上了服裝,使它們類似人偶的造型,身體還運用了夸張的設計手法,使其給人憨態可掬之感。此外,筆者還在周寶康師傅的傳統紋樣——桃花、梅花、牡丹花上加入了十二個生肖對應的特征紋樣,比如龍祥云、羊的胡須、豬的耳朵,在年畫上查找這些對應紋樣并且加入自己的思考然后繪制圖形,由此形成了符合當代審美的十二生肖形象設計。重組設計與現代風格融合,潮流中不失傳統。

圖8 《叫響太平》十二生肖系列
2.重組設計傳達的視覺語言
抽象圖形是現代社會常用的視覺表達手法,通常由“意”和“形”組成,旨在以“形”達“意”,是對視覺語言的二維探索。也就是說,常見的、直接的概念、框架圖像、圖像組織、圖像元素構成美感的升華,最終讓觀眾感受理解作者的概念、意圖。這種主觀的、刻意的、主動的描繪,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創意的重組設計增加了圖形的趣味功能、表現功能、形式美功能、審美功能。因此,它是一種重要的表達語言,通過社會性和功能性獲得價值,成為一種有效的視覺傳達符號。
成功的商品包裝離不開顏色的裝飾,色彩具有審美價值,能喚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它是傳達視覺信息的重要方式,主要取決于觀眾對顏色的感受和看法。在設計包裝時,要考慮不同消費群體喜好的顏色,以提高商品銷售率。太平泥叫叫的傳統裝飾色彩主要為三種顏色:桃花粉、梅紅、金色。將傳統色彩與包裝設計相結合,既富有中華文化底蘊,又體現出當代設計的創新能力。
對于設計者來說,設計的基本目標是合理利用傳統圖形,增強現代包裝設計的靈活性和普及性,使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為公眾所接受,從而滿足公眾的審美需求。一方面,包裝設計要體現出對傳統圖形的文化語言更深的理解,增強對消費者視覺感官的刺激;另一方面,平面圖形和三維包裝材料的緊密結合,可以使藝術和技術更好地結合。筆者選擇了十二生肖的面部圖像進行設計并應用到包裝的外部,設計的傳統字體呼應了包裝內部的泥叫叫風格。
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十二生肖造型被簡化并融入其中,圖像表達簡潔明了。《叫響太平》十二生肖系列借助現代人偶的造型,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正如皮亞諾所說:“設計過程是一個創造和實驗的過程,從本能出發,而不是從理性分析出發。”筆者在充分理解傳統圖形的基礎上,遵循美學原則,采用傳統圖形的顏色和合適的中文字體完成設計,實現傳統符號與內置商品的協調,可以達到提高商品價值的目的。
“非遺”傳統技藝精湛,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主題近年來備受關注,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引起現代人的重視。對傳統圖形進行創新設計,并運用于包裝設計中,可以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進群眾,走進人們的內心,讓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文化相連。